這幾天大家應該都看到一個消息,說埃及接收了第一批殲10CE,而且很多主流媒體和大V都在轉發這個消息。這個消息一出來,我就覺得這是不是假消息啊?因為買戰斗機不是買車,到4S交錢就能把車提走的。
假定某個國家要買幾十架殲10CE,那么除了生產之外,還有幾個大事要干,首先是要在用戶國家完成全套的后勤體系建設,機場和機庫可以用原來的,但是配套的各種車輛呢?航材庫呢?飛行員的改裝訓練和地勤人員的培養呢?這全套建設和培訓過程,需要至少一兩年,哪有簽了合同后幾個月就交付第一批戰斗機的。而且是埃及啊,美國和埃及的軍事合作關系到現在仍然比較牢固,埃及空軍的整個體系還是美系的,要轉換體系,那工程量可小不了。
后來一查,這消息是埃及一個獨立媒體寫的,不是官方媒體,和埃及政府一點關系沒有。那我就明白了,
這兩天再查這個消息,發現很多老軍迷已經指出消息不可信,不少大媒體也已經悄悄刪了文章。也是挺好一事,能讓有腦子的觀眾再一次知道,什么樣的大媒體和博主是沒有信譽可言的。
不過話說回來啊,這個消息雖然不可靠,但是體現出來的對一個大趨勢的展望卻是沒錯的。
就是中國軍工產品的銷售額,真的增長不少。而且客戶心態的影響挺大的。
很早以前某非洲國家購買中國96坦克時,在北京對裝甲兵工程學院的教官說過,買中國武器不用擔心中國對客戶的內政指手畫腳。96坦克在當地性能絕對夠用。
自俄烏戰爭以來,中國對外軍貿的增長幅度很大,而且其中主要增長確實來自中東阿拉伯國家。主要原因是,俄烏戰爭讓更多國家感覺,未來戰爭樣式是又要拼科技,又要拼消耗,自己手上的武器裝備,先進性、儲備量、可消耗性,都決定了自己的安全水平。而中國歷次展出的新裝備,特別是遠程打擊火力、蜂群無人機這些,能夠對應上新的戰爭樣式,能讓客戶覺得俄烏手里的東西都太原始太土,而且性價比也是比美歐武器更適合大量采購和使用的。
那么我猜測,隨著這次美俄聯手收拾烏克蘭和歐洲,很多潛在客戶的心態又會變了,中國的對外軍貿可能又有新的機遇了。
具體說就是,以前很多歐洲國家、中東國家靠美國裝備和戰略支持獲取安全,因為美國需要這些國家制衡俄羅斯。現在美國和俄羅斯突然開始蜜月生活,美國不再需要這些國家的制衡作用,反而和俄羅斯一起把這些國家的利益當戒指互相贈送。那么這些國家就徹底失去了安全感,急需新的戰略資源和支持。或者至少要把自己武裝成一只刺猬,俄羅斯武器落后,美國武器意味著政治風險,歐洲武器也不便宜,而且歐洲自己急著擴軍,未必有足夠產能武裝其它國家,自己重裝備都不夠,哪有那么多外銷。對其它國家來說,選擇并不多。
而且不要說中國武器傳統客戶,甚至歐洲國家也會對中國軍工產品有更大要求,倒不是說歐洲會買中國戰斗機這些大型裝備,畢竟政治上障礙大,還有系統兼容問題。但是歐洲會很需要中國的軍工原材料。去年歐洲增加炮彈產量支援烏克蘭,最大難題是什么?是炸藥產能不夠,能向歐洲提供大量炸藥供給的國家,有幾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