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國民神車,上汽通用五菱也曾打出過“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號,接地氣的宣傳語不僅引發了眾多消費者追捧,也奠定了五菱汽車親民的品牌形象。
但是,隨著車市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愈發重視,上汽通用五菱似乎也開始面臨一些困境,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銷量的下滑和產品風波。
從銷量上看,官方數據顯示上汽通用五菱已連續三年銷量走低,數據顯示其2022年銷量尚有160萬余輛,到2023年則跌至140.3萬輛,而2024年其年銷量則進一步走低至134萬輛,銷量的持續走低無疑讓五菱面臨一定壓力。
從目前的銷量構成來看,五菱宏光(參數丨圖片)MINI EV仍是銷量主力,這臺小車憑借著低廉的價格也曾圈粉無數,如今在A0級市場也占據重要地位。此外還有五菱繽果,同樣也是小型車市場的佼佼者,它和五菱宏光MINI EV共同構成了五菱的銷量主力。
但是也應看到隨著A0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越來越多,五菱宏光MINI EV、五菱繽果所在的微型車、小型車市場份額也在縮水,尤其是比亞迪海鷗等傳統一線大廠推出的新車型的到來,進一步擠壓了五菱在這一細分市場的份額。
而在銷量更高的緊湊型甚至中型車細分市場,盡管五菱也布局相應的車型,并且價格十分低廉,但是卻并未打開局面。比如其去年8月推出的五菱星光S這一緊湊型SUV,擁有4745mm的車長、2800mm的軸距,提供純電和插混兩種動力可選,并且配備L2級智駕功能的車子只需要12萬上下,按理說早應該穩定在萬臺之上,但實際上其2025年1月份的終端零售量僅有2873輛,環比大幅下跌,巔峰時期批發量雖然也曾破萬,但是零售量卻并未突破萬臺。
面臨同樣尷尬境況的還有五菱星光,作為一臺中型新能源車,新車售價也不高,也提供插混和純電兩種動力可選,并且頂配車型同樣提供了L2級駕駛輔助功能,但其終端零售量在2024年下半年卻開始接連走低。
至于上汽通用五菱寶駿旗下的車型諸如寶駿云海、寶駿悅也Plus、寶駿悅也等車型銷量表現同樣不能算突出。
令人尷尬的除了銷量外,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寶駿悅也還因剎車風波而在今年1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彼時有車友反饋寶駿悅也存在剎車變硬的情況,此后寶駿汽車進行了回應,其稱在接受反饋后已第一時間介入,并稱悅也并非網傳“剎車失靈”而是部分車輛存在軟件BUG,導致制動助力降級。該部分車輛啟動時有指示燈提醒,會進入限速保護狀態。
這意味著,寶駿悅也雖然不存在“剎車失靈”,但是卻存在“軟件”問題,而且軟件問題最終會導致剎車問題,顯然這也并不是一個好的信號。事實上,該剎車事件曝光后不久,寶駿汽車也就相關產品進行了召回,召回原因則是特定批次軟件BUG導致車輛在特定日期可能出現制動助力失效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雖然寶駿汽車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召回,體現出了廠家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但是另一方面,在涉及剎車的問題上都出“BUG”,這無疑會對寶駿和五菱品牌會造成一定傷害,甚至對其產品的信任造成沖擊。
此外,除了寶駿悅也此前傳出的剎車問題外,五菱繽果底盤高壓線束的固定設計以及續航爭議等也可能會消耗消費者的信任,需要五菱予以重視。
應該看到,隨著車市競爭日益激烈,汽車市場已經開始了價值重塑,進入2025年后新能源車更是從“電動化”向“智能化”過渡,消費者開始用放大鏡審視產品品質與服務體驗,單純依靠低價策略已難以維系競爭力。對于五菱而言,要重拾"國民神車"的榮光,需要的不僅是產品迭代,更需要從質量管控到用戶服務的系統性革新,并且加大產品在智能化方面的普及力度,惟其如此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