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敖閏“裂空爪”美甲火了,線下制作價格上千元仍供不應求,線上穿戴甲訂單排到一個月后,甚至跨境電商也借勢狂飆。
這種影視IP帶動實體消費的現象并非孤例,從餐飲、旅游到文創周邊,影視劇正成為實體經濟的“流量密碼”。
一、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文旅的“潑天富貴”
《繁花》讓上海黃河路一夜爆紅,和平飯店搜索量暴漲415%,排骨年糕外賣訂單激增670%。
而《我的阿勒泰》開播僅20天,新疆阿勒泰游客量突破286萬人次,旅游收入增長78%。
更早的《長安十二時辰》則讓西安水盆羊肉外賣量激增,火晶柿子搜索量暴增2000倍,甚至催生了沉浸式唐風街區“長安十二時辰”,累計接待游客450萬人次。
這種“影視+文旅”的聯動,本質是讓觀眾從屏幕里的故事走向現實中的體驗。
二、從“同款美食”到“打卡勝地”,再造消費場景
影視劇不僅能帶火取景地,還能激活特定消費場景。
《狂飆》讓廣東江門的豬腳面、腸粉成為網紅美食,江門也成為新晉打卡勝地;
《山海情》將寧夏閩寧鎮從扶貧樣板變為旅游熱點;
《去有風的地方》則讓大理古城民宿預訂量激增;
就連《人世間》中周秉昆家的“吉膳堂飯莊”取景地,也成了打卡點。
這種“劇情照進現實”的消費轉化,讓地方特色從默默無聞到全網刷屏。
三、衍生經濟狂飆:IP的長尾效應
影視IP的衍生價值遠超票房。
《哪吒2》盲盒預售排到6月,二手平臺溢價部分已超過原價;
《長安三萬里》文創產品頗受歡迎;
就連山東樂陵這樣的三四線城市,也因《唐探1900》取景,春節7天吸引游客7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9000萬元。
這些案例證明,影視IP不僅能短期引爆消費,更能通過主題街區、聯名商品等長線運營,將“流量”轉化為“留量”。
四、雙向奔赴:影視與實體的共贏邏輯
成功的案例背后,是內容與產業的深度耦合。
《我的阿勒泰》開播前,愛奇藝便與當地政府規劃旅游線路、設計IP形象;
《繁花》熱播帶火上海傳統吃食,讓劇中角色寶總愛吃的泡飯從劇情走向餐桌。
反觀《哪吒2》美甲的走紅,正是將傳統文化符號轉化為時尚消費品,再通過跨境電商打開全球市場。
總結一下,就是“文化價值到商業價值的轉化,才能讓IP深入消費生活”。
結語
從《繁花》的排骨年糕到《哪吒2》的美甲,影視劇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重塑消費圖景。
當故事里的場景、美食、服飾成為現實中的打卡點和熱銷品,“影視IP變現”“文旅融合”便不再是短暫的熱搜,而是實體經濟的增長引擎。
未來,如何將“潑天流量”轉化為持續動能,或許才是這場“影視+實體”狂歡的真正考題。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