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濕氣重,提醒中老年:3要吃、3不做,遠離寒濕,安穩過倒春寒。開春時節,氣溫稍微回暖,又受到倒春寒和春雨的影響,濕氣重加上“倒春寒”的寒涼,中老年人容易受寒濕侵襲,出現身體不適等問題。結合中醫養生理念,以下建議幫助中老年人科學調理,健康度過春季。
中老年人陽氣較弱,更容易受寒濕影響。所以,飲食上應該選擇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薏米、紅豆、山藥等同時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加重濕氣。生活方面,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久坐不動。下面分享的這幾種春季健康養生要點,大家可以做起來哦。
【3要吃:健脾祛濕,溫補陽氣】
1、吃“祛濕黃金搭檔”
薏米+赤小豆:煮粥或煲湯,利水消腫(注意:薏米性微寒,建議炒制后食用,或搭配生姜平衡,可以綜合其中的寒性,吃起來更營養健康哦)。
茯苓+山藥:燉湯或煮水,健脾滲濕,適合脾胃虛弱者。
替代方案:若牙口不好,可用山藥粉沖糊,或選擇茯苓糕等易消化形式。
薏米赤小豆粥做法:
薏米赤小豆的做法簡單且多樣,以下是其中一種:準備薏米和赤小豆各50克,提前浸泡4-6小時,然后放入鍋中,加入4-5倍的水量,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30-40分鐘,直至食材軟爛,可根據個人口味加糖調味。這種做法能有效發揮薏米和赤小豆的祛濕功效,適合夏季及體內濕氣較重的人食用。
2、吃“溫補升陽菜”
韭菜炒豆芽:韭菜溫陽,豆芽清熱,平衡搭配。
姜棗茶:生姜3片+紅棗3顆(去核)煮水,早晨飲用驅寒暖胃(糖尿病患者慎加糖)。
注意:陰虛火旺者(如常口干舌燥)減少姜用量。
韭菜炒豆芽做法:
韭菜炒豆芽是一道家常美味。準備韭菜、豆芽、蒜末等食材。豆芽洗凈瀝干,韭菜切段。熱鍋涼油下蒜末爆香,先放豆芽快速翻炒至斷生,再加韭菜段繼續翻炒。調入適量鹽、生抽,快速翻炒均勻即可出鍋。這道菜色香味俱佳,韭菜的鮮香與豆芽的清脆相得益彰,簡單易做,營養豐富,非常適合快節奏的生活
3、吃“高鉀高纖維”時令菜
薺菜豆腐湯:補鈣、清熱利濕,適合春季血壓波動者。
芹菜百合:富含膳食纖維,緩解春季便秘,安定心神。
烹飪技巧:蔬菜焯水減少草酸,保留營養。
薺菜豆腐湯做法:
薺菜豆腐湯的做法簡單,營養豐富。準備薺菜、嫩豆腐、生姜等食材,薺菜擇洗干凈焯水后切碎,豆腐切塊。起鍋燒油加姜片爆香,放入薺菜翻炒,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放入豆腐塊,煮開后加鹽調味即可,此湯口感清淡,薺菜清香,豆腐滑嫩。
【3不做:防外濕入侵,護陽氣】
1、不貪涼:守住“三暖”
頸后大椎穴:穿有領衣物或戴絲巾,防止寒氣從頸部入侵。
腰腹:艾絨護腰或貼暖寶寶(避免低溫燙傷),保護脾胃陽氣。
腳踝:穿高筒襪,睡前艾草泡腳(15分鐘,水溫40℃左右)。
2、不熬夜:順應“春三月,夜臥早起”
晚上11點前入睡:肝膽經運行時段入睡,促進排毒。
午間小憩20分鐘:緩解春困,避免久睡反而加重疲倦。
3、不“悶著不動”:適度運動排濕氣
晨練選9點后:避開晨露濕氣,陽光下散步30分鐘,促進維生素D合成。
居家運動:靠墻靜蹲(保護膝蓋)、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疏通經絡。
禁忌:雨天避免戶外運動,防止外濕加重。
【生活細節防濕】
家居除濕:陰雨天用空調除濕模式,衣柜懸掛艾草包防霉。
食療升級:每周1次“四神湯”(蓮子+芡實+山藥+茯苓),健脾祛濕。
情緒調節:春季肝氣易郁結,可喝玫瑰花茶疏肝,或按壓太沖穴(足背第1-2跖骨間)。
Lily美食談碎碎念:
春季養生重在“健脾祛濕+溫養陽氣”,通過飲食調節、保暖防寒、適度運動,幫助中老年人提升抵抗力,平穩應對氣候多變。以上這幾點大家都可以做起來哦,簡單營養健康,從吃的方面入手也是不錯的呢,也是老少皆宜的,尤其適合中老年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