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熱度不斷,目前這把火又燒到了中國香港。
就連周星馳也忍不住玩起了cosplay,還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拍照,并連寫10遍“我要看《哪吒2》”。
《哪吒2》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另一邊烏爾善導演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目前《封神第二部》票房僅11.68億,下映之時,大概率止步12億。
按照分賬比例計算,片方大概能分得5億。
結合行業內預估的8億成本,即使算上一些流媒體的長尾收益,《封神第二部》的虧損預估還是會在2到3億。
更尷尬的是,影片豆瓣開分6.5,如今已一路跌至6.0。
評論區對于影片的吐槽,幾乎隨處可見。
不少更是直指烏爾善本人。
不久前,處于輿論漩渦中的烏爾善,也接受了央視電影頻道的專訪。
3分鐘的時長內,烏爾善言談間大致表達了以下幾層內容:
第一,《封神2》的制作難度比較高。
從墨麒麟的生物細節,以及動態靈性的塑造,到雷震子這樣的數字角色,難度層層遞增。
第二,回應了殷郊三頭六臂的法相效果設計爭議,“是想表現人物的矛盾情緒”。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烏爾善通過央視平臺,向觀眾喊話:
“因為第一部有觀眾的支持,我們才有機會完成第二部。”
“我也希望觀眾像喜歡第一部一樣,喜歡第二部,再給我們完成第三部的機會。”
前面的回應,相對還算是正常。
但聽完最后一句,皮哥內心五味雜陳,有些話實在不吐不快。
01、把《封神》前兩部放在一起看,差距一目了然
《封神1》和《封神2》,雖然上映時間隔著一年半,卻都是連貫拍攝的。
只是不管口碑還是票房,都可謂天差地別。
兩部電影有個共同點,都是遵循好萊塢商業電影一貫堅守的西方敘事。
像烏爾善這一代導演,不少都對西方敘事帶著迷之情結。
就算是改編咱中國的古典名著,也要照著西方模式來。
但《封神1》勝在主題。
雖然是照著“英雄成長”和“弒父”的西方主題。
但其“反父權”、“反君權”的精神內核,也與咱崇尚思想解放和自由的東方意識形態相契合。
就比如《封神演義》中哪吒的“割肉還母,割骨還父”,也是一種“反父權”的具象化表現。
觀眾能從中找到思想上的共通點,對電影的內容及表達的主題自然就夠接受。
再加上影片中商王殷壽的塑造也比較豐滿,一場雪冬戰爭戲更是讓人贊不絕口;
男主角姬發的成長線也清晰可見,其形象鮮明立體,能在觀眾內心產生好感度。
姜王后、姜子牙、楊戩、哪吒、申公豹等配角也可圈可點。
雖說影片基于《封神演義》原著故事做了很大改編,但其基本的故事發展線、人物脈絡,還是觀眾熟悉的。
商王殷壽的殘暴,與西伯侯姬昌的仁慈形成鮮明的對比;
而伯邑考的大義凜然,與姬發的純樸善良,兄弟兩人之間的情義,雖只是寥寥數筆,卻令人為之感動。
好故事是一部電影的底色,而服化道上的用心、對演員選角和培訓的執著堅持、特效大場面打造這些方面都是錦上添花。
有了這些方面優點的保證,即使CG特效制作上的一些不足,觀眾也會選擇原諒,不會對整體觀感吹毛求疵。
也正是由于《封神1》的成功,觀眾才會對《封神2》產生期待。
只是從實際結果來看,第二部的呈現,卻與觀眾的預想相差甚遠。
原因出在哪里?
對照原著中“三十六路伐西岐”的描寫,延續前作姬發回到西岐的故事線,相信大家都會期待看到姬發如何帶領西岐百姓,眾志成城抵御來勢洶洶的朝歌大軍。
這正是傳統文化中“保家衛國”的母題。
從具體內容來說,觀眾期待的,會是相比第一部更為宏大的兩軍對壘。
而且第一部結尾的彩蛋里,魔家四將的登場、太師聞仲的突然睜眼,壓迫感已經拉滿。
再配合各路神兵神器、不同仙家陣法的運用,這絕對是一出不亞于第一部的史詩大戲。
這要上映了,票房會不爆嗎?
烏爾善絕對知道觀眾的訴求,你看幾版預告里,給出的就都是這些。
然而《封神2》的正片,卻令人大跌眼鏡。
史詩大戰最精彩的鏡頭,幾乎都在預告片里。
主題上,不從最適配中國觀眾的家國情懷方向入手,把“西岐保衛戰”拍好。
而是“另辟蹊徑”,照著西方思維的那一套,去走英雄配美女的歪路子。
結果,魔家四將簡單施展寶物技法后,就草草領盒飯,殷郊法相只一個回合,就把他們打趴下了。
大男主姬發在前作中好不容易立起來的人設,也因走上這條“愛情線”而迅速崩壞。
纏纏綿綿的枯燥愛情戲就不說了,甚至姬發還變得優柔寡斷、毫無擔當。
直到最后一刻還在猶豫,絲毫沒有領導群雄的那種英雄氣概。
姬發是《封神》三部曲的核心人物,也是整個《封神》故事能夠立得住的前提。
《封神1》中的姬發形象能夠立得住,電影因此能夠取得成功。
反觀《封神2》正是由于姬發人設的崩潰,觀眾對其難以產生好感,也直接影響到對電影整體的觀感,這正是因口碑崩盤而走向失敗的原因。
02、都是拍《封神》,餃子導演的一句話,解釋了《封神2》失敗的原因
《哪吒2》和《封神2》都是取材自《封神演義》,其前作也都獲得巨大的成功。
但如果看完兩部電影就會發現,這兩部續集其實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創作方向。
雖說《哪吒2》的故事是全新的獨立創作,跟原著已經沒有太多關系。
但餃子導演是有仔細看過原著的,對整個神仙體系,以及那些五花八門的法寶都了然于胸。
就比如前作中推動劇情并制造笑料的法寶《山河社稷圖》,正是原著中楊戩用來收伏惡怪袁洪的大殺器。
《哪吒2》同樣也有這樣的原著展現。
能夠起死回生的玉液瓊漿、闡教仙家的大本營玉虛宮、十二金仙、無量仙翁、石磯娘娘等。
這些元素大大拓展了影片背景“封神宇宙”的世界觀,也使得置身其中的人物群像更顯得真實可信。
原著中的“哪吒鬧海”故事說白了就是李靖與哪吒父子的相愛相殺,以及哪吒與東海龍王敖光、敖丙父子的恩怨糾葛。
《哪吒2》卻完全顛覆了原來的故事,把這些“個人恩怨”演變成陳塘關百姓、海底龍族反抗闡教勢力侵襲的生死存亡大戰。
餃子集結了國內超過100家動畫制作團隊,就像鍛造“萬龍甲”那樣不惜工業把這部動畫巨制做細做好,把國內目前最頂級的制作水平呈現在觀眾面前。
觀眾從畫面的每一幀都能感受到制作團隊的用心,這正是《哪吒2》能夠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原因。
反觀《封神2》,烏爾善從一開始的創作思路就讓人看不懂。
原本《封神1》片尾彩蛋出場的聞太師、魔家四將、鄧嬋玉、墨麒麟都非常驚艷。
觀眾正期待看到一場神仙斗法的西岐大戰,結果等到的卻是毫無章法的陣前互毆,以及姬發、鄧嬋玉CP的注水加戲。
皮哥甚至懷疑烏導有沒有認真讀過原著。
如果他真的搞清楚了整個“封神宇宙”的世界觀和設定,就不會出現“元始天尊被凡人殷郊吸干”、通天教主長得像伏地魔、哪吒勸殷郊“仙家不能殺生”這樣貽笑大方的致命性錯誤。
對比《哪吒2》高潮部分海底蝦兵蟹將噴涌而出,與玉虛宮弟子遮天蔽日的一場大戰,《封神2》中朝歌大軍與西岐大軍的幾場交戰都像是鄉村械斗。
身為首領的姬發和鄧嬋玉都在劃水;身為主將的魔家四將都沒腦子;排兵布陣的聞太師也成了擺設。
還有被批評得最慘的“三頭藍精靈”法相殷郊。
烏爾善花了大價錢做出來的特效,卻在春節期間給全國觀眾帶去無數笑料。
從影片呈現出來的效果就能看出創作者是否用心,你給觀眾的是這樣粗糙的作品,就難怪觀眾會給出差評。
餃子導演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堅持的方向就是:
要么不拍續集,要拍就要竭盡所能拍出好的故事。
如果投資人讓餃子導演給哪吒加一條愛情線,我想他一定會堅定地說,這不行。
這是一種對觀眾負責的態度,更是對自己負責。
當你對觀眾真誠,觀眾的回饋,也會超乎你想象。
03、烏爾善,這次你真的求錯人了
接受電影頻道采訪時,烏導在最后說,希望觀眾像喜歡《封神1》一樣喜歡《封神2》,再給他們完成《封神3》的機會。
乍一看,烏導的這句話還是挺誠懇的。
但你只要仔細想想,這話多少有點讓人難以下咽。
烏爾善本身的出發點,實在經不起推敲。
機會不是求出來的,是要靠你自己爭取來的。
你看《哪吒2》對待觀眾夠真誠吧?
餃子導演他不用求,觀眾自然會給他送上機會。
也許你想要的是50億,但我們回饋你120億,甚至讓你代表中國文化,走向全球。
春節檔的另一部電影《唐探1900》也是如此。
2021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票房收獲45.23億,口碑卻沒能保住。
但陳思誠不抱怨觀眾,也不怨天尤人。
他就是自己躲起來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然后沉下心來埋頭接著干。
今年的《唐探1900》把時間線撥回到1900年,引出舊金山唐人街的華工血淚史,也拍出了歷史厚度,口碑和票房不就都上來了嗎?
即使不拿別人作對比,烏爾善自己當年《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的成功,也同樣驗證了這個道理。
此前《封神1》受場外資本事件影響,上映前不被看好,上映后憑借口碑翻盤。
網上大批“自來水”為其站隊,豆瓣上拿到7.7的高分,最終下拿下26.36億的票房。
而《封神2》上映前備受期待,被認為是春節檔票房冠軍的“種子選手”。
上映當天網上罵聲就起來了,你叫觀眾如何追得動?又要怎么給你機會?
所以,這事真不怪觀眾。
烏爾善,這次你也真求錯人了。
只有拿出誠意,認真打磨劇本,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夠拍出經得起放大鏡的好片。
想讓觀眾再給機會,其實也就這么簡單。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