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學期是我做陪讀媽媽生涯中,最為艱難的一個學期,孩子在無內耗和無情緒問題中清醒的擺爛到徹底。
那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太痛苦和煎熬了。無可奈何,無計可施,無力可用。
縱然我懂所有的道理,縱然我有所有的方法,但孩子全力抵抗之下,只能任其擺爛和不學習。
準確來說這不是完全意義上厭學,更算是任性的不學。
上個學期,我忍了又忍,克制了又克制,每天花了大量時間來練習閉嘴,通過正念思維,通過運動來療愈自己,釋放內心的恐慌與焦慮。
雖然我知道孩子不學的結果,注定是成績的大幅度滑坡。在高二最重要的時段,孩子竟然擺爛完全不學,這個后果是很可怕的,這個任性選擇很致命。
但我管不了的事,阻止不了的想法,只能睜只眼閉只眼。
越是干預,越是強迫,以我對孩子的了解,他只會反抗和對抗得越徹底。
即便我想操心,即便我想干預,孩子也不會給我這個機會,我只能眼睜睜的等著孩子疼醒。
一個學期像是噩夢一般,我都不敢想,不敢看,也不敢問,努力地用盡力氣將自己支棱起來,努力穩住自己,隨孩子想咋樣就咋樣。
放下也是一種勇氣,放手也是一種被迫的選擇。
現在想來,我還是很慶幸自己選擇了放手和放開。明明知道孩子在錯誤的選擇中,也不去糾錯和指責以及說教。
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坑坑洼洼,孩子果然疼醒了,自行回頭上岸了。
雖然蹉跎了近一個學期,雖然成績降了兩三百名,但孩子也在擺爛中學會了吃一塹長一智,思想更加成熟,遇事更加沉穩,剖析自己也更加透徹了。
昨天在送孩子回學校的路上,他主動跟我聊起了自己最近的一點想法和學習狀態:
首先,追溯并復盤自己擺爛狀態的根源。
孩子跟我說,擺爛的狀態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學習太累了,而且沒有什么反饋,就有點疲乏。有時候就不太想努力了,想歇歇,找點更輕松的事情,也想找點樂子。
另一方面,自己在初中時太悶了,整天除了學習就沒其他事,跟同學不怎么來往,跟女同學更是幾乎一句話都沒說過。
所以會導致自己的經歷太過于簡單,想法過于天真,后來才明白自己想的跟現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別人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不能把別人都想得跟自己一樣。以后可能都不會這樣了!學習對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和關鍵的。
聽到孩子說這些,我覺察到了他的釋然與放下,和解與成長。
這是孩子在擺爛之后,屬于自己的復盤與重塑,這是屬于他自己的經歷與成長過程。
明顯感到孩子在經歷之后,變得心力更強,也更澄澈了。一個理解自己,認識自己并能知錯能改的孩子,最為難能可貴。
其次,找到了學習與娛樂的均衡點。
孩子跟我說,上周在學校很快樂,沉浸寫題,努力學習,認真聽課,好像找回了初中學習時的滿足感與價值感。
雖然自己的成績目前有點差,但是先把眼下的課跟上學好,至于之前缺的課先不去管它,因為精力不太夠。
用碎片化的時間,遇到問題再針對性解決某一個問題。在學校就高效利用時間,把作業寫個大半,周末回家就放肆和隨心的玩。
還表示自己在學習努力認真學習,他就是硬氣到回家就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是他在學習與娛樂之間的均衡方式。
雖然我有點不太認同,但也沒有多給額外的建議,只是提醒他在家玩膩了也可以學習一會。
一口吃不了胖子,孩子只要愿意認真學習,標準和要求先放一放,允許他按自己的節奏來,等到月考之后看看各科進步情況再說。
最后,意識到深度思考對自己理科的必要幫助。
關于學習方法上,孩子的覺察力也在提升。認識到了初中學理科的方法,根本不用動腦子,憑著本能就開始寫題。
但高中寫題不思考,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思考下去又很累,不過自己找到一種方法,先略微思考后下筆去寫,然后在寫的過程中二次思考,發現題就能寫得很順暢。
用這樣的方法后,他覺得學習數學和物理不像之前那么困難了。
我也比較開心,孩子的精力和專注力慢慢開始往怎么學好傾斜了。
在孩子停擺期間,我沒有刻意糾正,任憑他自己撲騰,試錯和跳坑,在這個過程中,沒想到他的自主意識和覺察力進一步提升了。
而現在隨著行動力的開始,對孩子這學期的表現信心百倍。
我也在放手與管孩子之間,持續找到均衡點和平衡點,既不完全放手,也不過度干預。這可能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與賦能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