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元代書壇,首屈一指的當然要數趙孟頫,整個元代的書風可以說幾乎被趙孟頫一人給統治了。《書學史》中曾這么說:“子昂之在元,亦猶晉之二王,唐之歐虞。”從這點我們足以看出趙孟在元代的地位。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一
然而,就在這種大家都學趙體的大環境下,卻出現了一位書風截然不同,卻能和趙孟不分伯仲的書法大家,他就是鮮于樞。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二
今天,我們就通過鮮于樞的一篇行草《醉時歌》,來欣賞一下他的獨特魅力。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三
鮮于樞比趙孟小兩歲,兩人私交甚秘。趙孟曾經這么評價:“嘗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從這只言片語中,我們可以看出趙孟對他的充分肯定。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四
那么,鮮于樞的書法有什么獨特之處呢?別著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鮮于樞的學書歷程。他初期主要研習唐代名家的楷書,歐陽詢、顏真卿等唐楷名家他都深入地學習過。
不過,對他影響最大的還要數二王、張旭、懷素、米芾等人。鮮于樞在以上先賢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理解,融匯各家的特長,最終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面貌。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五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篇《醉時歌》,一眼看去,他給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是不是有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
這就對了!鮮于樞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筆法果斷奔放、大起大落、瞬息萬變。看似洋洋灑灑,實際上每一筆都骨力內含,就像一位翩翩少年,秀氣卻不失男子漢的豪邁。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六
學習行草的朋友應該都有這種感觸,就是在追求行草的連綿筆勢的過程中,如果功力沒達到,很容易把字寫的輕飄而失去骨力。而在鮮于樞的這篇行草中,他將這兩者處理的恰到好處,連綿不斷的瞬間,對筆力的把控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七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下圖的那個纖細的“人”字,單從筆畫上講可以說是細到了若隱若現的程度。但就是這么細的筆畫,鮮于樞在行筆的過程中,沒有表現出任何的輕飄和有力,筆力始終牢牢地聚集在筆端。在快速書寫的狀態下,如此驚人的把控能力,實在讓人贊嘆。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八
鮮于樞的這篇行草《醉時歌》的精妙處還在于他的渾然天成。通篇看去,雖然力道十足,卻給人一種舉重若輕的明快之感。時而厚重古樸;時而飄逸灑脫;時而凝神舉氣;時而一瀉千里。所有的這些飄忽不定,鮮于樞好像并沒有耗費太多的氣力,在這順勢而發之中,自然呈現其中的多姿神采。
鮮于樞行草《醉時歌》局部九
鮮于樞的這篇行草《醉時歌》,包括鮮于樞的獨特書風,為什么能夠在全民學趙體的元代獨樹一幟呢?要我來說,首先是鮮于樞自己的堅持。試想,如果鮮于樞也跟著當時的大趨勢拜在趙孟的門下,那么肯定就不會有他自己的精彩。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