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祭儀中的豬
大概是豬與云雨具有如此的交感因素,古代祈雨儀式中也有了豬的要素。北宋有著名的景德三年“畫龍祈雨法”,見載于《山堂考索》、《文獻通考》和《宋史》等文獻中。其法除了要“擇潭洞或湫濼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史、守令帥耆老齋潔。先以酒脯告社令訖,筑方壇三級,髙二尺,闊一丈三尺。壇外二十步,界以白繩。壇上植竹枝......又設皂旛,刎鵝頸,取血置槃中。楊枝灑水龍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畫龍投水中"。
可見,在北宋官方祈雨儀式中,祭祀的供品種就有豭,所謂豭就是公豬。在景德三年和皇祐二年的祈雨法都加用了豭豬祭祀。
《鐵圍山叢談》卷四:“今南人喜祀雷神者,謂之天神。祀天神必養大豕,目曰神牲。人見神牲,則莫敢犯傷。“
可見,豬不僅成為雷神本尊的造型特征,也作為祭祀雷神的重要犧牲,是求雨的交感作用的重要介質。所以《華嚴變相圖》中存在的龍、蜼、龜、豭要素的奇怪組合,正是風雨雷電交感要素的重要依據。如此,就順理成章。而二郎神花錢上存在著的龍、蜼、龜要素的組合,也在為祈雨主題,提供著有趣的支持。
同時,龍光鵬在《水書民俗錢幣與水族節日》一文中,也敘述了水族以豬祈雨的風俗。參見:龍光鵬:水書民俗錢幣與水族節日龍光鵬在文中敘述說:
“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全國57%以上水族人口聚居在這里。水族是西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稻作民族,至今水族還保留著古老的祭稻田習俗,千百年來水族的稻作文化始終貫穿在本民族的節日中”。
水族山寨 作者攝影
“卯節,水語稱“借卯”,意為吃卯,這是不過端節的水族村寨的年節。卯節的日期是依據水族歷法來推算的,具體的日期雖不固定,但有個選擇的原則,水歷的9月――10月,對應夏歷的5月――6月即在水歷九月或十月的卯日分四批過節。
水歷的九月或十月,被水族認為是“綠色生命最旺盛的時節”, 水歷的九月或十月間的辛卯日則被認為是“最順遂的日子”,是過節的上吉日。水族人認為過節逢辛卯就預示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在這個時候水族的村村寨寨都要舉行古老的祭稻田儀式”。
三都水各卯節 三都水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水族的卯節是以稻作物候為依據而確立的年節。卯節的前三四天,水族人開始動手清潔院落,屋里屋外的陽塵都將撒放到稻田里以驅除蟲害。村村寨寨還取出珍藏的銅鼓和木鼓使勁敲擊以祈求風調雨順、稻作豐收。
《說文解字》釋:“卯者,茂也。”古時水族社會中掌管祭祀的水書先生認為水歷的9---10月,是綠色生命最旺盛的時節。卯節是祈雨的神秘古節。為了使稻作實現最大的豐產,卯節期間各寨的水族同胞,都要舉行神秘古樸的敬雨神活動,水語稱之為敬“霞””。
祭稻田 包曉閩攝
祭稻田 包曉閩攝
“敬“霞”在水井邊施祭。水族認為主管雨水的神是一尊怪石。所以祭祀過程中水書先生要用米酒澆淋怪石—“霞”神,期盼它長醉不醒,永久守護屬地,以保風調雨順、稻作豐收。
敬“霞”神時,人們不時用菖蒲芯或松針刺戳母豬陰部,并且將豬趕到爛泥田里,年輕人與豬戲耍,而這樣的戲耍實際上是與母豬交媾的示意行為,水族堅信只有這樣做來年才會獲得豐收。
以母豬祈雨,預祝豐收,與古代中原的社祭以及祈雨的“雩祭”十分相似。母豬是生殖力最旺盛的家畜,對母豬施行“刺陰”巫術和戲耍,水族相信母豬的這些特性會轉嫁到稻子上,稻子會因此繁殖旺盛,實現豐產”。
端節祭馬坡 地點:三都塘州鄉 黃曉攝
“卯節意味著興旺莊稼,催生愛情。卯節前前后后大約4天,卯日的這天是節日活動的高潮。中午時分人們身穿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來到對歌過卯的山坡。在卯坡,不論是男是女,只要你見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對象,便可上前邀請其對歌。水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上卯坡對歌的人,僅限于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這里,他們可以自由社交,自主擇偶。
若情投意合,便對石神、樹神海誓山盟,終身不渝,所以,“情愛忠貞,萬物有靈”也就成了卯坡上水族青年男女的千古絕唱。促成一對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卯坡。被稱為水族青年男女的“媒娘”,而卯節因此被稱之為水族的"情人節"”。
水書卯節民俗錢幣正面圖 作者藏品
水書卯節民俗錢幣背圖 該文作者藏品
”這枚錢幣的正面為男女互敬和雙龍回紋圖,背面為十二生肖,并有水族文字“水書”十二生肖對應的文字。“
水書“年”字
言歸正傳。
同樣,在宋代《九歌》長卷中,開首一篇緊挨著云中君主題,專家認為標題應該是”東皇太一“而被人割走。畫面上表現了一個莊嚴的祭祀儀式,貢獻的犧牲中就赫然有一個毛茸茸的豬頭。也許就可能與祈雨、祈禱風調雨順有某種對應關系。見下圖所示:
因為在唐代短成式《酉陽雜俎》中就曾經記載了一個豬頭和雷雨的故事:“貞元年中,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墜地,豬首。”可見豬頭就是與云雨有關的要素。
巧了,在花錢中也有一枚奇特的畫面。穿上有水瓶、盒子組成,右邊為祭祀人員在敲打圓形鼓,穿下為下跪祈禱之人,左側為供桌,供桌上安置兩物,左側為象具,香煙裊裊,右側為朝右張開嘴巴的一只豬頭,與宋代《九歌》長卷中祭案上的豬頭的形態、不與其他貢品并存,沒有三牲組合的孤立的存在,非常神似契合。
從供品只有豬頭、穿上顯示著求雨儀式中的專屬象征水瓶,參見:行雨總前委指揮行雨圖:老趙閑聊廣勝寺水神廟壁畫4《敕建興唐寺圖》,
而花錢中右側敲打的神鼓也完全可能就是社鼓。
南宋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云: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明代葉憲祖《鸞鎞記·挫權》云:傍路游鑣初罷,有村歌相應,社鼓輕撾。清·方文《元霄月邢氏諸子觀燈月下》詩:星燈原上聚,社鼓月中鳴。
而社賽,社戲儀式中,求雨正是重要內容,上次我們說到,明代張岱曾經在筆記《陶庵夢憶》中描繪了祈雨與社戲,魯迅在《 朝花夕拾·五猖會》中把張岱所描寫的明末祈雨賽會的豪華情景與清末紹興迎神賽會的情景作了比較,感嘆明末賽會的“豪奢”:“現在看看《 陶庵夢憶》, 覺得那時的賽會,真是豪奢極了,雖然明人的文章,怕難免有些夸大。因為禱雨而迎龍王,現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卻已經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著一條龍,以及村童們扮些海龜。那時卻還要扮故事, 而且實在奇拔得可觀”。
玄商拍賣資料
綜上考量,本花錢也非常可能就是一枚祈雨主題花錢。
1、因為一般的祭祀神靈先祖,規格高一點的太牢少牢,都不是孤立的一個獻牲。而民間俗稱的祭祀三牲,三葷三素,也并無孤零零的一個豬頭的存在。所以,豬頭獻牲,或有諸如祈雨這樣特定的語境。
2、何況還有祈雨的水瓶的供奉、供養香煙、下跪祈禱之人的存在,社鼓要素的存在。因為假設這是祭祖,而旁有擊鼓,則要偏向薩滿一路去了。而一旦要呈現薩滿情景,那么,擊鼓之人理應頭戴鹿角,身披裝飾才是。因為那樣才更容易讓觀眾意會。
3、同時,假設錢幣上的三件器具,是瓶爐三供,那么它們就不應該被分開處置。
南宋陸游《秋社》詩云:
雨馀殘日照庭槐,社鼓鼕鼕賽廟回。
又見神盤分肉至,不堪沙雁帶寒來。
書因忌作閑終日,酒為治聾醉一杯。
記取鏡湖無限景,蘋花零落蓼花開。
可見,社鼓賽神之后,有分胙散福的環節,大家將祭神的肉食供品在祭祀完畢之后分享。所以才有神盤分肉之謂。
巧合的是,元代劉因有一首《鵲橋仙·喜雨》詞:
紇干生處。幾時飛去。欲去被天留住。野人得飽更無求,看滿意、一犁春雨。田家作苦。濁醪釀黍。準備歲時歌舞。不妨分我一豚蹄,更試聽,清秋社鼓。
可見,賽神中,社鼓蓬蓬,就是祈求春雨。而在賽社儀式結束后,在分胙散福,分享祭祀肉食的時候,詩人的愿望是分一只豬蹄,所以由此可見,在祈雨社賽的儀式中,不僅社鼓蓬蓬,不僅分胙散福,而且供神三福的貢品就是豬肉。
乃至,在希臘神話中,野豬也是農業豐收女神德墨忒爾喜歡的動物,并常被作為祭品獻給神袛。我們就不展開了。
有關于二郎神花錢上的祈雨要素,我們下回繼續探索。
原創版權,違者必究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歡迎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