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盜竊后求助AI脫罪,“賽博自首”還是“科技作死”?
今天給大家講個魔幻的事兒。浙江有位女子在超市偷了價值4500元的牛肉和紅酒,為了逃避處罰,居然轉頭求助AI,問“如何免于刑事責任”。結果AI剛“貼心”給出法律分析,她就被警察當場抓獲了。網友們紛紛調侃:“AI我盡力了,但架不住你自爆裝備啊!”
那盜竊后找AI脫罪,這事兒到底該算“賽博自首”還是“科技作死”呢?咱們來好好分析分析。
咱們先說說,偷4500元牛肉和紅酒,在法律上構成犯罪嗎?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超市盜竊達到什么金額會坐牢,甚至連AI都提到“地區差異”,這說法靠譜嗎?我國《刑法》第264條對盜竊罪有明確規定,入刑門檻是“數額較大”,司法解釋給出的范圍是1000元至3000元以上,具體標準由各省自行確定。在浙江,高院明確了盜竊罪“數額較大”的標準為3000元,所以本案中偷4500元已經超標,妥妥構成刑事犯罪。
那被盜的牛肉和紅酒,它們的贓物價格怎么算呢?在法律上,這是按照商品價值來計算的。也就是說,不管你偷的是10元的牙膏,還是3000元的茅臺,在法律眼里,看的都是價值。
女子盜竊后,AI給她支了“脫罪三件套”,真的有用嗎?女子葉某偷完東西連夜咨詢AI,AI給出的教程是:第一,及時自首并且退贓,可以減輕處罰;第二,咬死“疏忽遺忘”,就可以不算故意;第三,念在初犯求情,就可以免于坐牢。但現實情況是,這些招數根本行不通。
先說自首,警察找上門才承認,這屬于被動到案,根本不算自首。真正的自首,得主動投案才行。再看退贓,偷來的牛肉和紅酒早被吃掉喝掉了,根本沒法退,總不能吐出來吧?最后,用“疏忽”作為辯解理由,超市監控清清楚楚顯示女子當時左顧右盼、繞開收銀臺,這種辯解根本沒什么說服力。
咱們再看個對比案例,2023年上海有個大學生偷竊快遞,盜竊后立刻主動退贓,還寫了悔過書,最后法院判了緩刑。但本案中的女子,東西已經偷吃無法退贓,又抱著“AI攻略”的僥幸心理,大概率會面臨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說到這兒,很多人可能會問,AI法律咨詢真的靠譜嗎?甚至有網友天真地問,現在AI這么強,能不能代替律師?律師們估計都要哭笑不得了。AI有時候離譜到能為你緊急“立法”編新法條。之前有人用AI生成“完美借款合同”,結果因為忽略了“保證期間”條款,被法院認定無效。所以說,AI只是工具,不是萬能的法師。在法律戰場上,拼的是細節攻防,簡單的AI思路目前還遠遠不夠嚴謹和專業。
最后,給大家來點正經的律師建議。如果真的不小心偷了東西,該怎么辦呢?首先,一定要抓住自首的關鍵時機。一旦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要立刻主動前往公安機關自首,如實交代自己的行為,千萬別心存僥幸拖延。自首不僅能體現你的認錯態度,還能在量刑時獲得從輕處理的機會,這可是減輕處罰的關鍵一步。錯過了這個黃金時間,后面再想爭取從輕情節,可就難多了。
其次,想盡辦法退贓或者賠償失主的損失。就算東西已經被使用了,也要通過等價賠償等方式來彌補過錯。態度誠懇地取得失主的諒解,這在量刑時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