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就在2月23日舉行,這次大選其實沒有什么懸念,首先是民調領先的中右翼基民盟肯定將成為最大的贏家,其次則是被污名化多年的極右選擇黨,也將成為德國的第二大黨。
而跟美國大選不同的是,德國總理并不是由選舉直接產生,而是由國會多數黨選舉出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么德國保守主義會卷土重來。
選擇黨又可不可以突破防火墻,跟基民盟跟進行聯合執政,也就是黑藍聯盟,以及德國大選,到底是怎么運作的。
我們先來聊為什么現在執政的社民黨跟綠黨的紅綠聯盟面臨敗選,在最新的民調,社民黨的民調支持率只有16%,而綠黨則只有13%。而反觀基民盟的支持率則有30%,選擇黨也有20%,都大幅領先執政聯盟。
造成一局面的核心原因,還是那句話“笨蛋,重要的還是經濟”。
根據統計,德國在2023年的經濟規模萎縮了0.3%,而根據未修正數據的估計,德國在2024年的經濟規模則可能出現0.1%的萎縮,這意味著,從技術上來說,德國遭遇了自1990年以來,最漫長的經濟衰退。
一邊是經濟的漫長衰退,一邊卻又是德國對移民的“歡迎文化”。導致超過348萬名難民,生活在德國,這些難民的存在,極大的擠壓了德國的福利資源,同時增加德國工人的納稅負擔。
而德國人其實挺善良,也曾以“歡迎文化”自豪,但問題在于,來自中東跟阿富汗的難民,卻一再發動街頭襲擊。
譬如2月份的慕尼黑駕車襲擊案、2024年的馬格德堡圣誕集市襲擊案、阿芬沙堡公園襲擊案等、曼海姆集會襲擊案,這些案件,結合經濟衰退,最終促使德國民眾愈發排斥難民。
而執政的紅綠聯盟雖然承諾會驅逐非法難民,可卻行動遲緩,趨于敷衍。
在2024年,德國接到驅逐令的非法移民人數為22萬,可最終被實際驅逐的僅為7861人,執政聯盟的說一套,作一套,因此讓德國人感到不滿,最終讓基民盟卷土重來,選擇黨一飛沖天。
但這并不意味著選擇黨就可以跟基民盟聯合執政,或者主導組建執政聯盟。
因為德國政壇為了防范納粹的舊事重演,所以在政治上,存在一道“制度防火墻”。
德國大選跟美國大選不同,德國總理是由聯邦議院選舉而出,也就是議會制,德國聯邦議院共設630個議席,但卻只有299個選區,這意味著299個選區只直接產生299名議員,剩下的331個議席,則是比例席位。
德國選舉是這樣的,每個選民一共有兩票,第一票就是選區議員票,將決定本選區的議員,而第二票就是政黨票。
這個政黨票是全德計數,只要政黨得票超過總票數的5%,就可以獲得對應的比例席位,進入聯邦議院。
而根據最新的民調,除了四大黨以外,只有左翼黨跟正義黨有望進入聯邦議院。
但這兩個左翼小黨其實處境也很危險,因為左翼黨只有7%的支持率,正義黨更是卡在5%的支持率上。
很大的可能,是兩黨都無法進入聯邦議院,而一旦發生這樣的局面,就可能會發生黑藍聯盟的情況。
因為兩個保守黨可能會在選后,擁有超過60%的議席,到此地步,中間選民其實就不太重要了,而兩個保守政黨可以聯手推動一系列的保守議程。
結合美元潮汐即將進入新的增長周期,這意味著梅爾茨有望成為下一位“默克爾”,通過保守聯盟,長期執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