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加持效應邊際遞減,江淮汽車能否上下通吃?丨正經深度
汽車淘汰賽鏖戰(zhàn)正酣,不少車企紛紛轉向借力華為。鴻蒙智行推出的“四界”智選車品牌問界、智界、享界、尊界,無不被合作車企及資本市場寄予厚望。
其中,尊界是華為與江淮汽車聯手打造的高端超豪華新能源汽車品牌。
2月20日,在深圳舉報的鴻蒙智行尊界技術發(fā)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劇透”的首款車型尊界S800部分科技配置,盡管再一次賺足了市場熱度,但作為尊界推出方之一的江淮汽車,當日、次日的股價,卻分別下跌了3.74%、6.39%的跌幅,報收的35.9元/股創(chuàng)下近一個月以來的新低,總市值下挫至784.1億元。
有網友戲謔,“江淮汽車股票的逆勢下跌,或是證券市場對尊界的‘用腳投票’”。
公開資料顯示,尊界S800曾于2024年11月在華為Mate品牌盛典上首次亮相,預售價高達100萬—150萬元。之后,又相繼進行了4次官方發(fā)布,這展示出尊界對于江淮汽車和華為非同一般的意義。
不過,車企們對華為技術賦能趨之若鶩,這一趨同化的創(chuàng)新路徑導致現實中的品牌效應不斷被稀釋。定位于百萬級豪車的尊界,能否成功攪局新能源豪車市場?高凈值客戶是否愿意買單?對江淮汽車意味著什么?市場正議論紛紛。
1
加持效應邊際遞減
在鴻蒙智行這場發(fā)布會上,尊界的科技感爆棚,可謂齊聚了各類“遙遙領先”的硬核技術。
余承東在現場宣稱,尊界S800將首發(fā)6大智能化技術,其中3項是首發(fā)——途靈龍行平臺、天使座主動安全防護、華為星河通信;還有3項技術將迎來迭代——鴻蒙ALPS座艙2.0、華為車語系統2.0、華為巨鯨電池2.0。“尊界S800將實現從被動智能到自主智能的全新躍遷。”
然而,在技術層面大秀肌肉,可否助力尊界在豪華車市場謀得一席之地?
正經社分析師梳理發(fā)現,鴻蒙智行旗下已上市的“三界”智選車品牌銷售數據顯示,華為的技術賦能對車企品牌的加持效應已呈現明顯的邊際遞減趨勢(表1)。
華為加持效應邊際遞減,江淮汽車能否上下通吃?丨正經深度
最早是鴻蒙智行與賽力斯(601127)合作推出的智選車問界,憑借華為的技術背書及賽力斯的制造能力,在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迅速站穩(wěn)腳跟,單月銷售曾突破3.1萬輛。
數據顯示,2024年,問界品牌全年銷量突破34萬輛,成為鴻蒙智行旗下銷量最高的品牌。其中,問界M7在2024年累計交付近20萬輛,連續(xù)12個月位居中國新勢力車型銷量第一;問界M9累計大定超20萬輛,蟬聯中國市場50萬元級及以上豪華車型銷冠。
不過,2024年底至2025年初,問界銷量也出現了顯著下滑。賽力斯在2月5日披露的2025年1月的產銷數據顯示,以問界品牌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跌51.39%。這意味著,問界品牌如今也同樣面臨挑戰(zhàn)。
鴻蒙智行與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主打運動性能和智能科技,目標用戶為年輕高端消費者。
2023年11月,首款車型智界S7上市,其作為一款高端純電轎跑,主打運動性能和智能科技,但市場規(guī)模相對較小。截至2024年12月,智界S7的累計銷量為30967輛。智界另一款車型智界R7,截至2025年1月的累計銷量為11422輛。
比較來看,2024年內,智界全年銷量僅有2.9萬輛,同樣遠低于問界系列車型銷量。智界品牌的累計銷量僅為57956輛,剔除時間周期的影響,也遠低于問界的總體銷量。
鴻蒙智行與北汽藍谷(600733)合作推出的享界(STELATO),主打舒適性和豪華感,目標用戶為追求高端駕乘體驗的消費者。享界車型的單月銷售峰值、累計銷售數據均進一步低于問界和智界。
2024年8月6日,享界S9正式上市,其在2024年內總共交付了7494輛。從銷量來看,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銷量分別是2163輛、1982輛、1058輛、1192輛、643輛,整體呈現高開低走的態(tài)勢,給外界上市即巔峰的感覺。
且從證券市場反應看,享界也并未像問界助推賽力斯一樣對北汽藍谷的股價起到明顯拉升。
顯而易見,鴻蒙智行持續(xù)地對外開放合作,趨同性技術創(chuàng)新路徑使車企各自的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日趨遞減,品牌的含金量也被持續(xù)稀釋。
華為鴻蒙智行旗下目前已經集齊“四界”,而第五“界”也在路上。2025年2月21日,華為進一步宣布與上汽集團(600104)合作推出尚界。
問界銷量的下降或也意味著,智能化并非車企銷售增長的萬能引擎,消費者能否持續(xù)為華為“遙遙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買單值得懷疑,各大車企或需華為賦能之外的創(chuàng)新(參見《兜兜轉轉終回頭,上汽還能打好華為這張牌嗎?丨正經深度》)。
事實上,近年以來,“蔚小理”、小米汽車、比亞迪(002594)等車企的智駕技術日益普及,汽車下半場的智能化平權時代正在到來。智駕、智艙等智能化技術在當下市場已不再是新鮮事物,或不再只為科技巨頭所獨有。
也就是說,2025年,華為的技術市場表現或將充滿變數。
隨著鴻蒙智行的加持效應受到內外兩端稀釋,作為后來者的尊界可否持續(xù)坐享賽力斯那樣的紅利,獲得技術溢價機會,令人存疑。
2
豪華市場的兩面夾擊
尊界是華為鴻蒙智行旗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百萬級新能源汽車品牌。
官方介紹,尊界S800的定位是D級轎車,預售價在100萬至150萬元之間。官方稱,預售開啟48小時內被預訂了2108輛,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
尊界S800曾于2024年11月在華為Mate品牌盛典上首次亮相,之后,尊界相繼進行了4次官方發(fā)布,此舉或在于消除外界對這款車值不值100萬元的疑慮。
“我們遠遠超越了邁巴赫、勞斯萊斯Phantom這個檔次,比他們更豪華、更高端、更舒享的定位”,余承東一度這樣介紹尊界S800。
顯然,尊界在豪華車市場面臨保時捷、邁巴赫、法拉利等傳統豪華品牌的正面競爭。
眾所周知,勞斯萊斯、蘭博基尼、保時捷等豪華品牌在全球范圍內普遍擁有特定的文化辨識度,在消費者心中乃是極致奢華、精致工藝及社會標簽的化身。這些無與倫比的品牌歷史和經典車型,為豪華品牌構建起“護城河”。從某種意義上說,購置這些豪華品牌的消費者,與其說是為享受頂尖的技術與性能,不如說是為彰顯特定的社會身份與地位。
例如,勞斯萊斯彰顯財富與尊貴,邁巴赫則象征奢華與舒適,保時捷寓意性能和高雅,法拉利意味著速度與激情,蘭博基尼則更體現極致奢華與個性化。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與百年豪車的品牌競爭已遠非技術范疇的較量,而是品牌文化、歷史積淀及身份符號的比拼。雖說尊界具備深厚的技術功力,但其與傳統百年豪華品牌的歷史文化、“豪華性”“尊貴感”差距顯而易見。
如此一來,尊界品牌如何與高端消費者群體構筑情感心理共鳴?或者說,尊界能否成功構建差異化優(yōu)勢,避開與傳統豪華品牌的正面競爭?
另一邊廂,尊界在新能源高端品牌領域也面臨仰望、昊鉑、特斯拉Model S、奔馳EQS等車型的挑戰(zhàn)。
2024年國產百萬豪車交付榜顯示,銷冠寶座上的仰望U8全年銷售量僅有7226輛;仰望U9從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累計交付量為100輛。昊鉑SSR作為一款售價超過120萬元的純電超跑,截至2024年1至9月的累計銷量只有區(qū)區(qū)25輛。
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與尊界匹敵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寥寥無幾,但同時也映射出新能源高端市場的空間容量極為有限。尊界如何在一個極為狹窄的賽道爭奪市場份額、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同樣面臨不小的壓力。
更有意思的還在于,靠商用車發(fā)家的江淮汽車,品牌形象仍然頗具大眾化特征,甚至于堪稱廉價低端汽車的品牌代表。
推出尊界,意味著江淮汽車既要駕馭金字塔尖的品牌,同時也需要通過普通產品搶占低端市場,江淮汽車能否駕馭上下通吃的戰(zhàn)略?業(yè)內普遍認為,高端品牌日后更容易向下兼容,但低端產品往上卻難如登天。各家車企在沖擊高端市場途中都曾遭遇類似挑戰(zhàn)。
作為江淮汽車旗下的一個高端品牌,如何避免消費者不認可尊界的豪華屬性?如何解決江淮汽車“大眾車”的品牌印象和戰(zhàn)略的沖突呢?
3
上下通吃壓力巨大
毋庸置疑,缺乏豪車基因的江淮汽車,憑著一腔熱血殺入了豪車賽道,實質上已步入背水一戰(zhàn)的境地。
依靠商用車發(fā)家的江淮汽車,曾是國內客車底盤銷量冠軍、開發(fā)過“最受歡迎的輕卡產品”,亦是安徽省的重點企業(yè)集團之一。步入新世紀之后,私車市場的爆發(fā),江淮汽車開始發(fā)力乘用車市場。2007年,江淮汽車進軍轎車市場,推行“商用車、乘用車”兩條腿并舉的路線。
作為當時市場上最后一個進入轎車領域的車企,江淮汽車相繼推出了賓悅、瑞鷹、同悅、和悅等品牌,憑借瑞風S3、瑞風S2兩款SUV爆款,一度在2016年實現年銷售36.7萬輛的好成績。2016年,江淮汽車創(chuàng)下64.3萬輛的公司史上整體最高銷量,同年的營收達到525.29億元,歸母凈利潤11.62億元,為史上最佳。
之后,由于國內私車市場趨近飽和,行業(yè)競爭加劇。
2016年,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09866.HK)合作,成為最早與造車新勢力合作代工的企業(yè)之一。前者負責生產制造,后者授權江淮汽車試用期商標和技術。兩方合作打造出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這是當時知名的新勢力代工廠之一。
前述代工合作一直持續(xù)至2023年。有統計數據顯示,江淮汽車從中收取的代工費超過30.38億元,而通過向蔚來出售江淮乘用車公司相關資產入賬了約31.58億元。
同期,江淮汽車還為大眾集團合作,2017年12月,兩方以各50%出資合作成立了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作期間,雙方聯手推出了電動車品牌——思皓。
2020年12月,江淮大眾汽車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該公司變成由大眾汽車75%控股,江淮汽車持股降至25%。
從某種意義上說,與華為合作,成為江淮汽車重振旗鼓的關鍵一步棋局,尊界之于江淮汽車意義非凡。2019年,江淮汽車開始與華為牽手,計劃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云服務等領域深入合作。
不過,江淮汽車只是華為第四家智選模式車企,而非唯一。
尤其,如前提及,2025年2月21日,華為進一步與上汽集團合作,推出了第五“界”。粗略來看(表2),江淮汽車近年的處境不佳,在與華為合作的奇瑞集團、北汽藍谷、上汽集團等當中,經營情況應最為薄弱。
華為加持效應邊際遞減,江淮汽車能否上下通吃?丨正經深度
最新數據顯示,江淮汽車旗下的思皓、釔為、瑞風等乘用車品牌,近期銷售普遍下滑。2025年1月,釔為3的銷售數量僅有222輛。
截至發(fā)稿日,江淮汽車的銷售額已連跌4個月。2025年1月,江淮汽車的累計銷量為3.556萬輛,同比減少9.39%。其中,乘用車同比減少11.34%,尤其轎車降幅最大達到34.66%,MPV同比下降16.8%。
如前所述,雖說高端車型達到一定銷量之時,可助力車企扭虧為盈,與華為合作也很“香”,但江淮汽車或已錯過最佳時機。問界的橫空出世打響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令合作車企賽力斯同樣深度受益,一舉扭虧為盈。但早前,問界的成功或有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與行業(yè)背景——華為需要打造標桿案例向市場證明技術優(yōu)勢,市場機會當然也好得多。
更何況,定位豪華高端小眾市場的尊界,面臨的是百年品牌和新能源高端同行的兩面夾擊,究竟能給江淮汽車帶來多大改善?答案或將很快揭曉。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參與討論。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chuàng)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