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們的音樂,想起了三毛
還有《撒哈拉的故事》”
“他們將沙漠的荒寂轉化為抗爭與自由的詩意”
雖然聽不懂語言
卻擋不住那種撲面而來的
蒼茫大漠,生命自由
這首《Asuf D Alwa》
來自沙漠中最著名的一支樂隊
北非游牧天團Tinariwen
歌詞中唱著:
Talghiwen assohatnen
艱難時刻里互相分憂解難
Itadj asemman anneghabint
就像分享一杯茶
Itadj asemman anneghabint
一杯甘甜的茶
Asuf d'alwa megh tisseren
漫長,孤獨與絕望啊
S el waqqen hegh anukmamnen
我被這段時間桎梏
S el waqqen hegh anukmamnen
仿佛牢籠囚禁著我
歌詞指向著迷茫和孤獨
若不懂也并不重要
“如果你向往撒哈拉
那么一定不要錯過 Tinariwen 的歌”
清澈幽遠的電吉他
悠遠舒緩的節奏
早已置身黃沙
還有讓人回味的寂寥鄉愁
網友調侃說,“沒有一點房貸味”
即便 Tinariwen 所屬的圖阿雷格族人
連國家都沒有
生活在比任何時空
都要困苦,貧瘠的境地里
卻仍然將音樂演繹出不到盡頭
自由得如風一般精彩
“在無邊的沙丘上
穿越著風暴 穿越著寂寞”
這首《Sastanàqqàm(我質問你)》
同樣如此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
就這樣在他們的音樂中具像化起來
倏爾想起了那一句
“生命 在這樣荒僻落后而貧苦的地方
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
它并不是掙扎著生存...”
盡管就算沒有深入背景
音樂的感染力洶涌而至
但若知道 Tinariwen 的故事
也許能更共感這樣無邊的孤獨與自由
Tinariwen,在圖阿雷格語中意為“沙漠”
這是一支曾經當過戰士
放下 Ak47 后拿起吉他的樂隊
圖阿雷格人,
北非撒哈拉沙漠上最后的游牧民族
他們生活在全世界自然環境最差的地方
也因為沙子底下豐富的資源
常年面臨戰亂和炮火
而他們也要流連于世界各地的難民營
Tinariwen 的故事就從這開始
1960 年,Tinariwen 的創始人
易卜拉欣 · 阿爾哈比卜
(Ibrahim Ag Alhabib)
誕生于一個 利比亞的難民營
4 歲的時候
易卜拉欣目睹自己的父親被槍殺處決
隨后他跟著祖母逃離到阿爾及利亞
和其它的圖阿雷族人一起開始流浪生活
音樂陪伴著流散的靈魂和肉身
易卜拉欣愛上了西部片 里彈著吉他的牛仔
也學著他們
用易拉罐、小棍、自行車剎車線
做成了第一把自己的吉他
1979年,他 把圖阿雷格古老的音樂
和阿拉伯現代音樂
以及西方布魯斯結合
和伙伴一起成立了 Tinariwen
樂壇專業人士將他們的音樂概括為
“沙漠藍調”
80 年代,Tinariwen 曾經深入政治和暴力
參與了 卡扎菲發起的反叛戰爭
但最終他們選擇放下武器拿起吉他
成為全職音樂家
讓 世界聽見這片土地的奮斗和孤獨
他們唱圖阿雷格族年輕人
迷茫和流離的靈魂:
“親愛的母親 我踏著沉重的腳步去往利比亞
如今我已抵達但茫然若失
我用盡手段尋找衣食
但財富從未增加”
也為國民的處境而憤吼
“1963 年已逝,但它還會回來
長日仍有痕跡
他們殺害了老人和初生的嬰孩
他們掃平牧場消滅牛群
1963 年已逝,但它仍將重來”
也唱反叛和抗爭
“讓血奔流吧
如?果你的血管中仍有鮮血流動
晨曦時分 拿起槍炮占領高地”
槍炮,音樂,政見
強有力的文化屬性
是他們讓舉世青睞的重要原因
格萊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BBC 世界音樂大獎
西方主流樂壇給予他們最高的認可
而他們也面臨鎮壓和驅逐
一旦撒哈拉地區的政治沖突爆發
他們的音樂一度在故土境內
被稱為撒旦的音樂
成員聚聚合合 流離失所
然后繼續吟唱
當然也不必過度標簽和奇觀化
對于 Tinariwen 而言
對于行吟的圖阿雷格人而言
生活遠比戰爭要廣大
正如他們用來形容的音樂類型Asuf
意即沙漠的野性,孤獨與懷舊
以及對于現代生活的迷茫
沙漠是 Tinariwen 的靈魂所在
“在沙漠中,時間失去了意義,
我們是完全自由的”
越是赤瘠之地,
卻越是自由自在
Tinariwen,還有那些沙漠之聲
不斷把這片土地上的安詳與優雅
呈現給世界
1.
想在撒哈拉上打滾
又像在東北玩泥巴
聽他們的音樂,很多人感嘆、
即使在沙漠里,也不荒涼困乏
受Tinariwen 的啟發
2012 年,6 個對音樂充滿熱情的圖阿雷格族人
手持自制的樂器
共同組成了這支名叫
Tarwa N Tiniri(塔爾瓦)的樂隊
Tarwa 意為“世代”
N - Tiniri 則意為“沙漠”
濃烈的民族風格
還有不受控制的 —— 快樂
在節奏和律動中獲得的歡悅
從來不因國界而區隔
2.
還有那一抹讓人難忘的女聲
“出生難民營的她一開嗓,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活了!”
這個因為那清透,悠韻的歌聲
被推選為“非洲最美女神”的人
叫阿齊扎 · 布拉希姆(Aziza Brahim)
是來自哈撒拉沙漠西部的薩拉威人(Sahrawi)
在她的這一首《Julad》里
你穿過四季和天地
阿齊扎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難民營
從沒見過生父,
困厄環境中長大
音樂是娛樂也是源泉
可以表達情感也可以反叛不公
但我想她聲音中最動人的
從來不是苦難
而總是真誠,遼闊
唱出和她一樣的那些靈魂
是如何找尋自由
3.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 Mdou Moctar
都想起了“撒哈拉的 Jim Hendrix”
狂野,眩目的生命力
下面這個視頻 4 分鐘開始的吉他炫技
“真是把人看得下巴都掉了”
沒有什么能把人和音樂分離
Mdou Moctar
來自非洲尼日爾的吉他偶像
全球最惡劣的自然環境
最貧窮的國家經濟
而同樣是圖阿雷格族的他
用狂飆的吉他讓世界聽見他民族的聲音
和 Tinariwen 的成長環境很相似
一樣的赤貧,連吉他都買不起
后來他用木頭做了一把吉他
用舊自行車的剎車線做弦
并秘密偷偷地自學演奏
音樂曾在 Moctar 的家庭中被視為罪孽
而他如今正帶著沙漠布魯斯
走向世界
4.
“放下你們的 ak
抱起吉他美好生活”
Etran Finatawa
又是一支與戰火,戰亂
格格不入的“治愈”樂隊
在他們的樂章中
很多人聽見了
篝火、舞蹈、啤酒、越野車、星空下的愛
那就是我們苦思的謂之遠方的東西
也謂之自由
5.
這支叫 Tartit(意為聯合)的樂團
成立于 1992年
由來自毛里塔尼亞難民營的五女四男,
九個圖阿雷格人組成
他們用自己的歌唱
召喚回再也回不去的家鄉
“一種很神奇的感覺
像壯族對山歌一樣”
總之是放松的,歡樂的
比起 Tinariwen 的狂野和空闊
Tartit 的音樂簡單而安靜
女人伴隨著鼓聲歌唱
男人們彈奏包著羊皮的弦樂器
還有那蕭渺的電吉他
大漠忽遠忽近
早已被解放的是靈魂與無盡的想象
我們所生活著的物質豐潤的過往
實在鮮見此刻的純粹自在
這些來自嚴酷地帶的人們
唱出的卻是三毛筆下的“安詳與優雅”
盡管安寧和穩定的生活對他們而言
事實上是一種奢求
但他們卻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
看似荒漠卻有人的無窮想象空間
人類生活越是精致
文明便常常也失去了詩意
蠻荒或豐盈
都別忘了此時此刻 自由自在
2025戰馬音樂節,也于4月將至,邀您同行。
日期:2025.04.18
時間:20:00
地點: 成都小酒館萬象城店
票價:預售 238(無座) 現場 298
長按下方小程序跳轉購票
Enji《甜美的剎那》蘇州站
日期:2025.04.19
時間:19:30
地點:蘇州本色美術館1號廳 本色劇場
票價:288元/人/場
凡報音樂會者免市集當天門票
(門票:30元/人/天)
長按下方小程序跳轉購票
Enji《甜美的剎那》北京站
日期:2025.04.17
時間:19:30
地點: 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
票價:100,180,280,380,580
雙人套票
450 (280*2張)
580元(380*2張)
880元(580*2張)
掃碼購票
Enji 上海站 coming soon
更多戰馬音樂節演出信息
點擊下方海報跳轉
掃碼下方
加入戰馬音樂節2025粉絲群
獲得一手消息
如有問題可聯系
客服小助手
備注:戰馬音樂節
| 更 多 演 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