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透過年度“雙十大”看檢察履職系列報道之二
◆2024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涉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案件159件423人,深挖犯罪背后的產業鏈、利益鏈,督促主管部門健全機制、完善制度、管住源頭,共同推進一體化治理。
◆檢察機關加強涉企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經濟,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罪同責同罰。
◆檢察機關全鏈條打擊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司法剛性推動技術要素的市場化流通,體現了法治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托底作用,維護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
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黨的二十大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前不久檢察日報社發布了2024年度,其中兩個案例體現了檢察機關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擔當作為,分別是“博世公司多年研發的新產品剛上市就遭遇‘李鬼’,上海檢察機關依法辦案保護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和“江蘇檢察機關依法懲治網絡‘大V’有償刪帖新聞敲詐犯罪,多部門、跨區域協作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起案件均發生在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江浙滬地區。檢察機關如何通過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為高質量發展“撐腰”“鼓勁”?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打假治敲
讓企業不再對網絡“爆料”噤若寒蟬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蘇就有這樣的產業集群。然而,2021年以來,先后有三家江蘇大型藥業企業(均為上市公司)被“網絡爆料”搞得焦頭爛額。
原來,有一個醫藥圈知名公號“某某學術車”,通過不時發表爆料文章,擁有粉絲近7萬人。2021年1月至10月,該公號的運營者宋某為牟取不法利益,先后發布江蘇、河北五家醫藥企業的負面信息,并且在被害企業要求刪帖時,要求藥企簽訂“公關服務協議”,迫使被害企業以“公關費”等名義支付錢款共計153萬元。
該醫藥圈公號的行為到底是正常輿論監督還是假借負面新聞實施敲詐勒索?這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檢察院檢察官周金建在辦案時面臨的難題。
“我們研究后認為,宋某曾長期從事醫藥行業,具備核實信息真實性的能力,卻未核實從網絡獲取的企業負面信息的真假。通過調取聊天記錄,發現其明知藥企‘黑幕’信息的虛假性,卻主動發布不實、虛假信息,迫使企業支付錢款以實現非法牟利,這種‘造謠引流’‘輿情敲詐’‘有償刪帖’,應當認定為新聞敲詐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懲治,這樣才能有力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周金建告訴記者。
該案歷經一審、二審,2024年4月16日,法院終審判決采納檢察機關的指控意見,以敲詐勒索罪判處被告人宋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20萬元,并責令退還被害企業損失150萬余元。
在打擊刑事犯罪的同時,為推動構建良好新聞傳播秩序和法治化營商環境,江蘇省檢察機關還立足法律監督職能,深入分析案件背后的監管缺漏,協調多部門、跨區域協作推動媒體平臺落實監管責任,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該案也是全國檢察機關2024年深入開展“打假治敲”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24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涉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案件159件423人,深挖犯罪背后的產業鏈、利益鏈,督促主管部門健全機制、完善制度、管住源頭,共同推進一體化治理。
守護商業秘密,讓“內鬼”無所遁形
202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座談會上,與會的德國跨國公司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徐大全簡要講述了企業知識產權在中國得到有效保護的故事,并對上海司法機關打擊知識產權犯罪、保護創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表示感謝,認為這為博世中國研發基地落地上海奠定了基礎。
原來,早在2022年初,博世公司發現公司耗時多年、花費巨資研發的產品,投放市場沒多久,海云公司(化名)就推出了功能相近、價格低廉的競品。于是,該公司懷疑內部有“內鬼”泄露了商業秘密。
案發后,上海市長寧區檢察院與公安機關密切協作,經多方取證查明,曾在博世旗下子公司擔任主要技術負責人的王某某、鄭某某,合謀利用職務便利竊取存儲于博世蘇州公司的智能助力器樣機并將其帶至海云公司。此外,鄭某某通過郵件外傳、拍照存儲等手段非法獲取相關圖紙、客戶技術文檔。
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了解到,博世公司在商業秘密被侵犯后,為重新恢復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升級數據防護系統開展了大量工作。通過調取對應書證材料,最終追加認定補救費用并計入其損失金額。
該案辦案檢察官、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副檢察長史曉俊(時任長寧區檢察院檢察官)直言道:“侵犯商業秘密案要實現精準定性、罰當其罪的前提,是檢察官要消除對涉案技術秘密點所在領域的知識盲區。這個案子中,權利人所主張的密點均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相關,我們借助‘檢察外腦’,在特邀檢察官的協助下,結合與權利人、知識產權鑒定人的多次溝通,對涉案密點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后續檢察監督與綜合履職等工作的開展才有了牢固地基?!?/p>
2024年4月15日,法院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王某某、鄭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各并處罰金20萬元。同年4月29日,法院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被告單位海云公司罰金500萬元,判處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50萬元。
企業作為市場創新主體,對知識產權保護需求很大。檢察機關加強涉企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經濟,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罪同責同罰。據了解,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2萬件3.1萬人,守護企業創新動能,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法治環境。
以高質量司法促進高質量發展
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檢察長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法治是發展的重要保障”,并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法治力量穩預期、強信心,以高質量司法促進高質量發展”。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魯甜以上述案例為例解釋何為“高質量司法”——“第一個案例中,檢察機關針對自媒體敲詐勒索等犯罪行為,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推動完善‘訴、捕、監、防’一體化辦案機制,促成了平臺落實‘爭議信息標簽’等的源頭治理,以個案治標推動行業治本,激活法律規則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效能。”“第二個案例中,檢察機關克服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取證難、偵辦難、周期長等難點,全鏈條打擊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司法剛性推動技術要素的市場化流通,體現了法治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托底作用,維護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
春江水暖鴨先知。身處生產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云港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新浦汽車總站副站長于麗婕對于如何運用法治力量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有切身體會。她回憶說:“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曾勉勵江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p>
“這兩個法律監督案例都與相關企業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尤其是連云港市海州區檢察院辦理的這起敲詐勒索案,被害單位涉及江蘇三家大型上市藥業公司,屬于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更是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這兩個案例充分說明檢察機關過去一年來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全方位、多角度以法治之力護航營商環境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檢察力量?!庇邴愭颊f。
透過年度“雙十大”看檢察履職系列報道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