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
1、2025年2月第5本(15.2W字,184頁);
2、2020年~至今,理財系列共計閱讀44本;
3、2025年目前共計閱讀16本(計劃52本)。
終于看到了海底撈的掌門人的書了,不過不看也對海底撈的故事,知之甚多。
不過回想一下,我去過海底撈的次數,應該不超過3次,所以其實對他們的服務,我倒沒什么特別的感覺。
反而是線上獲知了海底撈很多事跡,服務好、微笑服務是一方面,生日快樂歌是一方面,給一個人吃火鍋的對面放玩具熊又是一方面,當然,提供橡皮筋跟手機袋這個,其他店還真做到的不多。
可能我對吃要求不高,因此,海底撈這種服務好、單價高的餐飲店,不是我的菜。
不過,從本書我才了解到張勇起家的故事。
創業2次失敗,隨便支了個攤兒就賣起了麻辣燙,一共4張桌子,兩對兒夫婦,不會炒料、生意慘淡......
后來,張勇琢磨出“服務”來感動顧客的“套路”來。
結果后視鏡來看,這一套路還真可以,海底撈目前的發展應該是當初張勇他們無法料到的。
“真誠”二字作為必殺器,一邊成就了海底撈,一邊也成就了胖東來。
趕著遛狗子們,放一下本書摘抄部分——
1、蘋果教父史蒂夫·喬布斯說的好:“創新的過程中有時總會犯錯。如果不犯一些錯誤,你改變不了世界。”
2、德魯克說“越優秀的人越容易犯錯誤,因為他經常嘗試新的事物。”德魯克認為,不犯錯的人必然不是最優秀的人,犯錯是優秀人才成長中的必然現象。管理者應該容忍失敗,失敗往往是創新的開始。企業的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而是從失敗中來,從創新中來的。
3、時代華納公司的已故總裁史蒂夫·羅斯曾說過:“在這個公司,你不犯錯誤就會被解雇。”硅谷流傳的名言是“失敗是可以的”,“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要獎賞敢于冒風險的人,而不是懲罰那些因冒風險而失敗的人”。這些鼓勵創新、允許失敗的言論,已經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創新理念。
4、始終學習:唯一不用努力就能獲得的是年齡。
5、人覺得最悲慘的事情是:危機來了,人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危機覺得最悲慘的事情是:它來了,人卻把它變成了生機。
6、海爾總裁張瑞敏曾說過:“沒有危機感,其實就有了危機;有了危機感,才能沒有危機;在危機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機。”
7、海爾總裁張瑞敏曾說過:“沒有危機感,其實就有了危機;有了危機感,才能沒有危機;在危機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機。”
8、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成長過快絕對是企業經營的一種危機。任何組織的規模在短期內迅速擴大了一倍或者兩倍,這種擴張速度很可能就超過了組織原本使用的企業認知的限度。
總結部分我立馬想到的是,也許“無商不奸”四個字,過了。
成語歸成語,其實哪能以偏概全啊,這個世界本沒有什么絕對的事情,無商不奸也只是針對那些為了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的商人罷了。
近期看過的書里,俞敏洪、劉強東、雷軍,應該都不能算在“奸商”之列。
包括董明珠應該也算是吧?雖然這些企業家沒有很特別被人稱道的“善事”行為,但在對于他們背后掌管的企業來說,總歸是一路順利至今的。
寫到這兒突然發現怎么沒有“美的”的領軍人物的書,借書的時候應該是有一排一起才對的啊!
回頭公眾號搜一下吧,美的這家企業也還挺值得了解的,尤其相對于格力而言。
不過說到這兒,蒙牛跟伊利的老板的書也得看看,我還不知道這倆企業的老板姓甚名誰呢~
張勇的海底撈疫情后我這邊出現了第一家,而且當時那一家所在的商場,距離我上一套房子很近。
當時我的副業服裝店就開在它樓上,每每經過都有服務員喊話、贈送小禮品,但我并沒進去吃過。
后來,不知道何時那家店就撤了,改為更核心的商圈里的商場開,我昨天查了一下目前才幾家。
從一個商場退出到換商場,應該也是一年的時間,海底撈止損的速度還算可以。
哦對,看這本書才知道,原來“海底撈”這個名字是四川麻將里胡牌的一種叫法,哈哈,還挺貼切的!
今天又看到熱搜說胖東來要開去鄭州了,就在今年。
前年我還跟大堂姐聊過胖東來沒發展到外地的原因,現在來看,好的企業、好的生意,可能即便老板沒想法擴張,這個社會也會助推它走出去的。
這應該,算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案例了吧?
尤其是當下這個信任缺失的檔口兒,這些良善的企業家的生意,最該是讓更多人去支持、去傳播的了。
就這吧,不早了,洗洗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