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里·舒加耶夫證實,印度正在考慮引進蘇-57戰斗機生產線的提議,并補充說,此舉可能會擴大印度本土戰斗機的生產能力,并加強兩國之間的防務關系。這一消息是在蘇-57戰斗機首次亮相印度航空展之后發布的,隨后又有報道稱銷售談判正在進行中。印度在國內生產俄羅斯戰斗機的歷史由來已久,此前已經根據許可生產了222架蘇-30MKI戰斗機,
據報道,導致印度早先對蘇-57性能產生擔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服役時間出現了重大延誤,而且俄羅斯空天軍缺乏作戰經驗,因此早期生產的戰斗機出現各種缺陷和毛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不過,蘇-57的生產規模擴大后,制造工藝也得到了提升,并且經歷了同代戰斗機無法比擬的實戰測試。在烏克蘭戰場上,蘇-57戰斗機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包括防空壓制、空對空作戰和遠程精確打擊。
蘇-57的一些特點對印度空軍特別有吸引力。這款戰斗機經過優化,能夠與印度圍繞S-400系統構建的防空網絡協同作戰,并有望成為提高網絡態勢感知能力的高級傳感器。蘇-57戰斗機配備了N036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系統,包括1部主雷達和4部輔助雷達,可同時跟蹤多達60個目標。其中2部輔助雷達集成在襟翼,工作在L波段,優化了電子戰和遠距離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
最近,《中國的隱身戰斗機》一書的作者亞伯拉罕·艾布拉姆斯針對這筆交易的可能性發表了評論:“印度很可能會從俄羅斯生產線采購少量‘現貨’戰斗機,或者直接從俄羅斯租賃現役的戰斗機,直到獲得生產許可并引進本土生產線。主要原因是印度迫切需要在2029年之前裝備第五代戰斗機,因為鄰國巴基斯坦準備在那個時候部署中國制造的殲-35戰斗機”。
目前,全球可供出口的第五代戰斗機只有3款:俄羅斯的蘇-57、美國的F-35和中國的殲-35。美國不太愿意轉讓技術和生產線,并且有著嚴重的操作限制和附加條件,而中國和印度之間存在領土爭端,因此蘇-57是唯一的可行選擇。艾布拉姆斯指出,除了引進生產線外,印度可能會接收俄羅斯的大量技術轉讓并開發一種衍生型號,采用雙座配置和國產航空電子設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