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初中生的家長焦慮地討論“天賦”、“智商”,我都想拍拍他們的肩膀說:“別慌!初中成績好的孩子,真不是靠天生聰明。”
我帶過太多學生,也見過太多逆襲的故事。那些考上重點高中的孩子,往往贏在了兩件看似普通卻至關重要的事。
一、第一件事,提前學,不是搶跑,而是掌握主動權。
總有人說“提前學會透支學習熱情”,但現實是:中考不等人。初中三年一晃而過,與其在初三手忙腳亂,不如早規劃早行動。
1、英語:越早“浸泡”,越能碾壓。
原版路線是“王者”。
我認識一個孩子,小學就把《哈利波特》英文版啃完了,初中直接對標托福閱讀。這類“原版娃”的語感、詞匯量完全是降維打擊。但普通家庭不用強求,做不到每天幾小時英語環境?那就務實一點!
①小學畢業前搞定初中英語:背完中考1600詞?太保守了!直接上高考3500詞,覆蓋中考還能提前儲備。
推薦用艾賓浩斯記憶法,每天20個詞,碎片時間就能搞定。
②寶藏老師別錯過:“英語蓋老師”的網課,我推薦給無數學生。同步教材、解題技巧、考點預測……用孩子的話說:“聽完他的課,閱讀理解像開了掛!”
2、數學:提前一步,少走彎路。
別被“天賦論”嚇住,數學確實需要邏輯思維,但初中內容遠沒到拼天賦的程度!
成績中等的孩子,提前預習就是救命稻草。比如初一時抽空看初二課本,上課時就像復習,自然聽得更透。
其次,錯題本才是秘籍。有個學生從初一堅持整理錯題,每周末用熒光筆標注錯因。初三總復習時,別人刷三套卷子,他翻一遍錯題本就能查漏補缺,最后數學考了118(滿分120)。
3、語文:慢工出細活,但可以“加速”。
別死磕課本:閱讀理解扣分多?每天15分鐘精讀一篇散文,劃出“環境描寫”、“人物心理”的句子,堅持一個月,答題模板自然刻進DNA。
作文靠“偷師”:有個學霸的秘訣是每周模仿一篇中考滿分作文。先抄結構,再仿語言,最后加入自己的故事。半年下來,作文從38分沖到48分。
二、第二件事,狠抓習慣,這是決定成績的隱形推手。
初中作業多到讓人崩潰?成績好的孩子其實“偷偷”在用這些習慣:
1、寫作業的“心機”。
在學校“搶時間”:課間15分鐘、午休前半小時,能寫多少寫多少。有個學生甚至發明了“作業優先級法則”:數學壓軸題>英語閱讀>抄寫類作業。她說:“抄寫留到最后,哪怕寫不完,損失也最小。”
別當“乖學生”:老師布置20道重復計算題?如果已經掌握,就和老師申請減量。省下的時間刷一道幾何大題,它不香嗎?
2、計劃表:專治拖延癥。
把“馬上做”刻進腦子。我見過太多孩子,作業不多卻拖到半夜。其實一張便利貼就能解決——把任務拆成“10分鐘小目標”:比如“19:00-19:10背10個單詞”,完成就打鉤。親測有效,效率翻倍!
周末預習法:周日晚上花1小時預習下周數學課。不用深究,只要看懂公式例題,上課時就能秒變“課代表”,老師講啥你都能接住話茬。
3、計時器:考場心態靠練出來。
刷題=模擬考試:每次做卷子都掐表,甚至故意把鬧鐘調快5分鐘。有個學生說:“練到后來,考試時看到難題都不慌了,反正平時練得更難!”
“碎片計時”:背單詞限時3分鐘,整理錯題限時15分鐘。專注力上來了,拖拉的毛病自然改掉。
4、錯題本:你的獨家提分寶典。
別只會抄題目:用三種顏色的筆區分:紅筆寫錯因(公式記錯?計算粗心?),藍筆寫正確解法,綠筆標出同類題。下次翻看時,一眼就能抓住重點。
周末“錯題掃雷”:周六上午專門用來“消滅”錯題。搞不懂的,立刻翻課本、問老師。堅持半學期,你會發現錯的題越來越“高級”——因為低級錯誤早被掃光了!
最后說句心里話:
初中生的世界里,沒有“躺贏”的神話。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不過是把“提前學”變成了盾牌,把“好習慣”磨成了利劍。
作為過來人,我想對孩子們說“別怕慢,就怕站!”每天進步一點點,三年積累就是質變。
也想對家長們說:“少焦慮,多行動。”與其糾結孩子是不是“天賦不夠”,不如今晚就和他一起制定下周的預習計劃。
中考這場馬拉松,贏在終點的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早早系好鞋帶、調整好呼吸的堅持者。你準備好出發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