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本科同學,出國去的是美國T6的法學院。
畢業后,他先是在的一家紅圈所的深圳辦公室工作。他機緣巧合下幫老板拉了個案源,不過老板覺得他拉來的案子客單價太低,不劃算,還達不到律所的接案最低標準……
這讓他挺受挫的。
后來,他就離開了那個團隊。
不過,我當時以為他從上家律所離職后,會去試試獨立律師這條路的,畢竟他的專業能力已經在紅圈的體系里練就得大差不差,基本功扎實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有案源意識。
但是,他后來卻去了外資所,我還覺得有點可惜。
中國律師在外資所里,真的很難升合伙人,更別提有話語權了。
而且,外資所在國內,是撤退的大趨勢,不像當年那般如火如荼了。
去到外資所,他能發展的上限就有點被限制住了,天花板肉眼可見地變低了很多。
當然了,我作為第三方,這么說好像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也可能我并不是那么了解他。
從外人的角度看,我真的覺得他的選擇有點可惜,畢竟在我看來,他還是很有案源開拓精神和開拓能力的,是能夠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的。
客觀來講,在紅圈和外資的體系下,不用跑案源,不用承擔案源壓力,很適合一部分伙伴,也很不適合另一部分伙伴。
最慘的是,夾在中間,既覺得自己適合,又覺得自己不適合。
這種就容易溫水煮青蛙,把自己的斗志給磨沒了。
這里做選擇的核心差異,在于本人對自己的認知,是否是清晰到位且不受外界干擾。
你說呢?
文末掃碼加我微信,我送你我每日更新的《法律服務行業搞錢日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