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句古話叫人死燈滅,人生的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煙消云散。縱然是擁有天下的秦始皇,依然是窮困潦倒的平民百姓,他們死后便一無所有,富麗堂皇的墓室和家業與他們無關,意氣風發的英雄事跡隨著歲月的流逝煙消云散。你畢生的努力在史書上不過換來幾個字的草草描述,如果你不是縱觀古今之輩,縱然你青史留名,那么你也不會被歷史所銘記。于是千百年來,一個困擾老祖宗的問題便產生了,那就是在人生不足三萬天的歲月里,我們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
漢唐功名流
首先,歷史上出現的一個流派叫漢唐功名流,當時比較流行的就是建功名于當世,立美名與萬世。因此那些權臣當政都在想方設法成就一番功業,這樣的好處就是這些權臣不腐朽墮落,但壞處就是無休止的折騰,最常見的就是不斷用戰爭來洗刷自己的名聲。比如東吳時諸葛恪為了奪權就輕易發動了對曹魏的進攻,結果因為錯失戰機而遭到慘敗。當然這一時期也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比如張騫出使西域多年不改初衷,蘇武牧羊多時不易其節,唐代更是有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千古絕句。
但在歷史的長河里,人們的思想總是慢慢覺醒的,人們發現窮其一生追尋的功名如過往云煙。況且很多人也難以名垂青史,一場戰爭死傷千萬人,而能被歷史銘記的不過數人。因此古人有一個詞叫一將功成萬骨枯,而且即使在青史留名哪有怎么樣呢?人都不在了,留這些虛名又有什么用呢?而且用自己的一生去留這些虛名,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而伴隨著歷史的發展,這樣的功名觀也逐漸被時代所唾棄,而轉而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人生觀。
人生享樂觀
其次,歷史上在功名觀之后出現了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享樂觀。而誕生出的一句經典名句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從宋代以后人們開始墮落,他們不是醉心于權力,就是醉心于美女,要么就醉心于財富。而當時獲取這些的途徑便是考取功名,因此為了考取功名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比如以門生的名義拜入這些世家大族。或者以入贅的身份來實現自己的鯽魚跳龍門,雖然明清時期已經有人開始覺醒,但這種主流思想仍然在歷史上維持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而伴隨著人們的再次覺醒,人們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縱然每日夜夜笙歌,但這錦衣玉食的生活終歸會成為過去。縱然自己是權傾天下可以左右別人命運的君王,他們的一生卻生活在爾虞我詐中為權力服務。到頭來人們發現這種享樂主義不是財富的奴隸就是權力的奴隸,在它們的迷失之下自己的人生猶如曇花一現,當自己的榮華富貴光環開始退卻之時,他們的人生又是因為什么而存在呢?相反這些不但沒有給他們一絲慰藉,反而讓他們有了失去權力和財富的不甘和恐懼,甚至會因為這些死在自己親人的陰謀詭計之下。
為愛而生
最后就是為愛而生的價值觀,這也是我的價值觀。這里的愛不是愛情而是熱愛,當年明月在寫明朝那些事時,在大明王朝走向滅亡時,他卻峰回路轉寫到了沉醉于山水的徐霞客。人生什么都會擁有,也什么都會失去。即使是你的身體和容貌,也會在死后化為白骨,我們發現人生就是一場夢。從家國天下到金戈鐵馬再到愛恨情仇,你擁有的越多,你失去的時候就會越痛苦。因此有人發現既然人生都沒有意義,為什么人生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于是有一部分人開始覺醒,他們在混濁的世道找到了自己的清流。
當天下人為了功名熙熙攘攘,李太白已然感慨蜀道的迤邐雄壯。當魏晉時天下紛爭,當天下人想要建立功名之時,陶淵明卻過著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當匡扶大明的旗幟揭竿而起時,陶淵明卻在游歷天下美景,這一刻他不屬于大明,也不屬于大清,他只屬于他自己。這是對于他人生的尊重,也是對于生命的尊重。或許熙熙攘攘是世家的常態,陰謀詭計是生活的常態。但這些不是人生的常態,陰謀詭計會迷失本性,熙熙攘攘隨波逐流會荒廢自己的人生,不是嗎?
人生
說到底人生不過是過往云煙,三萬多天或許覺得很漫長,但真的經過卻不過是往事如昨。有的人精忠報國,有的人為情所困,有的人工于心計,而有的人醉心田園。即使是路邊的乞丐餓著肚子玩弄螞蟻,他們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的,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歡樂,也找到了自己的熱愛。最怕的就是你為之拼搏一生的信仰突然崩塌,當大明遺孤找到一心求佛的建文帝,當李定國開著自己奮斗一生的南明開始崩塌,當自己爭權奪利一輩子卻落得貶歸故里,這樣的結果對于人生是更為致命的,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