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溫柔的女醫生,
背地里卻是復仇團的首領。
大理寺看似正義的二把手,
真實身份卻是靠狠招混上來的貧民窟孩子。
這場堪稱全員惡人的大戲就是近日優酷熱播的《掌心》。
作為2025年開年備受關注的古裝懸疑劇,
劉詩詩主演的《掌心》一經開播便引發了無數熱議。
導演柏杉執延續了《唐朝詭事錄》的詭譎風格,
反轉不斷,
服道化精美。
但電視劇的敘事節奏與人物塑造卻引發了觀眾口碑的兩極分化。
那么,
為什么發生這種情況呢?
我們先來看看《掌心》講了什么故事。
《掌心》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中國版的“婦仇者聯盟”,
它以盛唐為背景,
構建了一個“女性執棋”的權謀江湖。
劉詩詩飾演的葉平安一出場就苦大仇深,
身為心醫,
她不考慮救人只想殺人。
她心里只裝著一件事情—
找出御史案背后的背后真兇,
為受害的女性復仇,替自己贖罪。
為此,
她找到陸丹心、采蓮、霓裳組成了古代“婦仇天團”。
幾個人聯手做局,
有人負責情報刺探,
有人專司武力支援,
有人游走風月場收集線索,
試圖將當年只手遮天的幕后權貴連根拔起。
她們通過精密的配合一層層瓦解了男性的權貴體系。
比如在“軍餉案”中,
葉平安以心理戰術擊潰貪官,
霓裳以色誘獲取證據,
而陸丹心則用武力來收場。
這種將女性智慧、魅力與力量多維融合的劇情在片中比比皆是。
劇情很熱血,
葉平安“攻心為上”的復仇手段也別出心裁。
但美中不足的是,
為了凸顯葉平安的神機妙算,
編劇給葉平安開了過多的“金手指”,
導致葉平安看起來無所不能。
例如作為一個沒有背景,沒有地位的江湖游醫。
葉平安居然僅憑坊間謠言便能成功面圣。
而在面對老謀深算的鄭元和禮宗旭,
葉平安居然可以事事提前預判并幾近完美地應對。
就算突然意外,
她也能立刻化險為夷,全身而退。
這樣的戰績都說是“機械降神”都不為過。
飾演葉平安的劉詩詩這次的表現雖有問題,
但有很大的突破。
客觀的說,
葉平安這個角色是有難度的。
她背負著雙重身份的枷鎖。
一方面她是當年的“加害者”,
是誘騙少女的“幫兇”。
她對御史案受害的女孩心懷愧疚。
另一方面,
她也是御史案慘遭滅門的遺孤。
為了彌補心中的這份愧疚,
葉平安多年來四處謀劃,
為了復仇付出了所有。
為了詮釋這個復雜的人物,
劉詩詩做了很大的努力。
例如,
在面對不同對象時,
劉詩詩在眼神上做了不同處理。
在面對敵人時葉平安目光如鷹隼般銳利,
在施催眠術時葉平安的眼神迷離似霧靄。
而在面對心上人時,葉平安的眼神溫柔似水。
而在養母揭開衣袖查驗胎記這場戲中,
劉詩詩又用肢體語言,
從肌肉緊繃到癱軟倒地,
將十八年隱忍轟然釋放,極具感染力。
除了劉詩詩外。
劇里的其他演員也貢獻了亮眼的發揮。
竇驍飾演的元少城顛覆了自身以往的陽光形象,
將角色童年創傷與權欲掙扎融入細微表情,
生動形象地演繹出一個為權勢不擇手段的酷吏。
如“澡堂博弈”中喉結滾動的生理反應,
精準傳遞出恐懼與野心交織的復雜性。
此外,
徐嬌飾演的伍仙兒,
陳瑾飾演的女帝等配角雖戲份有限,
但都表現出了角色的干練颯氣與威儀氣場。
除了這些以外,
《掌心》的服道化堪稱古裝劇美學的新標桿。
劇中葉平安的重要道具鎏金鏤空面具,
既呼應唐代紋樣,
又隱喻葉平安“半面慈悲半面修羅”的雙重身份。
制作團隊花費了三個月才得以設計完成。
而葉平安的“心病醫館”整體設計成陰郁色調,
營造出波譎云詭的神秘氛圍,
朝堂則通過對稱構圖與金色主調強化權力壓迫感。
但可惜的是,
這些美學符號與敘事脫節。
劇中大量唐風元素(如儺戲、琵琶殺人)更多用以視覺奇觀,
與主線劇情關聯薄弱。
也因此,
劇集的觀感在歷史厚重感與架空敘事間搖擺不定。
總的來說,
《掌心》的設定很有新意。
但過度依賴反轉與符號化人設,
暴露了主角光環過強與邏輯不通的漏洞。
那么,
各位親愛的朋友,
你們喜歡《掌心》這部劇嗎?
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交流。
我是榕樹洞里看世界,小小樹洞縱論天下瑣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