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文化又稱閩南文化、福佬文化,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和臺灣省,它以閩南方言為載體,以海洋文化為主要特征,是閩南人共同創造,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從民俗現象來看,潮汕文化也是閩南文化分化出的獨立的亞文化片區。
因此可以說,閩臺文化與客家、廣府文化并列廣東三大文化。
閩臺文化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蘊,梳理歷史脈絡,可稱下南文化,即由黃河流域、中原大地南遷越地嬗變為海洋文化的統稱。
那么,閩臺文化的祖地在哪里呢?
在固始縣,河南省信陽市的一個下轄縣。
固始縣位于河南省東南端,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常住人口并不多,約為100萬。
這里卻被海內外華人尊為“唐人故里、閩臺祖地”,是“全球華人最向往的根親圣地之一”。
這一切的形成,源于兩個人:陳元光、王審知。
陳元光,河南固始人,歸德將軍陳政之子。
唐高宗年間(669年),陳政奉詔率領營將123員、府兵3600人,遠離故土,入閩平亂。13歲的陳元光,隨父征戰。第二年,陳政之兄陳敏、陳敷又率58姓府兵5000多人南下增援。
至此,兩批人馬,共有87個姓氏,約9000人入閩。
677年,陳政積勞成疾,卒于云霄火田,卒于云霄,埋骨將軍山。
陳元光子承父業,執掌帥印,這年,他21歲。他開科選才,招撫流亡,屯墾種植,興辦學校,將中原先進農耕文明帶到這片蠻荒之地。
陳元光成為漳州歷史上的首位刺史,清乾隆年間,被追封為“開漳圣王”,成為閩臺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
王審知,河南固始人,又稱“八閩人祖”,五代十國閩政權開國君主,威武軍節度使王潮的弟弟。
乾寧四年(897年),王潮去世,王審知繼任,受封瑯琊郡王。
909年,王審知被冊封閩王。
在位之時,他選賢任能,減輕徭役,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并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系。
他拓展海上貿易新航線,是海絲之路先驅者,對福建具有劃時代的貢獻。
后人為感念王審知德政,在廈門北辰山修建有紀念閩王的廣利廟及其衣冠冢,在福州鼓樓區慶城寺之東建設有閩王祠。1961年,閩王祠和閩王墓皆被列為首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閩王廟遍布閩、港、澳、臺及東南亞各地,每年春、秋兩祭,入閩“十八姓”數萬王氏宗親共祭閩王。
?后世學者認為,作為完美形象的“開漳圣王”“八閩人祖”,陳元光、王審知的敘事,是漢人移民集團“集體記憶”不斷追加的結果,寄托著深深的中原情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