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位80后寶媽分享給上大學閨女轉生活費的事兒,本是滿含溫情的日常記錄,評論區卻“畫風”不一。
該家長稱,自己女兒聰明乖巧、成績優異,從小學到大學在學習和生活上極少讓父母操心。
小學時父母在寧波打工,她留守老家,后考入市里重點初中。
初一父母回城,因沒房她住校,條件不好也不抱怨,中考又高分考入市里最好的重點高中。
考后的暑假,她在輔導機構當老師,一小時 10 多元,賺 4000 多元買手機。
大學兩年寒暑假都做輔導老師兼職,賺一萬多元解決學費和首月生活費。
家長說,女兒很少主動要錢,父母會在她錢低于 1000 元時轉錢。
她女兒和她說,在南京,一個月吃飯一千五,已經是小康了,她很滿足。
這句話,讓網友炸鍋了!
有人說,她閨女,一個月1500是小康水平,事實真的如此嗎?
該網友稱,南京的物價可不低。
一天三頓飯最少五六十,一個月吃飯就得一千五六百,在處處都要花錢的大學校園里,根本捉襟見肘。
這哪里算得上“小康”?
也有網友說,這就是普通家庭在盡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
是父母咬牙堅持,也是孩子懂事體諒的雙向奔赴。
我有這樣一個優秀、懂事乖巧、懂得感恩的女兒,此生足矣!
我覺得,這些網友的無端揣測,本質上是一種狹隘的認知。
他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看不到每個家庭背后的故事。
普通家庭的孩子,沒有優渥的家境,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更好的生活。
父母即便面臨老公失業這樣的困境,依然不想虧待孩子,想讓孩子安心學習,這是平凡生活里的偉大。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困難。
也許,在人家,一個月1500就是一筆大錢。
與其在網上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無端揣測,不如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多看看這些普通家庭為生活奮斗的身影,從中汲取努力的力量。
希望大家都能收起那些無端的質疑,把目光聚焦在這些真實又動人的生活故事上,去感受平凡日子里的愛與堅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