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種辨別駝骨和牛骨的新方法,不少人都做了實驗,然后直呼上當了!原來手里愛不釋手的駝骨都是牛骨!
這個辨別方法就是用紫光燈看骨頭,據說牛骨在紫光燈下黃色熒光線很明顯,橫紋的珠子,熒光線也是橫著的,順紋的珠子熒光線也是豎著的,熒光線的方向和紋路一致(個別牛骨也沒有熒光線)。
駝骨也會有一點黃色的熒光反應,但是沒有明顯的黃色熒光線。
很多玩友都以這個為標準,辨別自己手里的駝骨是不是牛骨了,也有確信自己被騙了的。
但是說實話,這個紫光燈打出黃線的反應,到底是有什么具體的科學依據,老盤真是到處查資料也沒查到。所以老盤覺得不能以這個為絕對的判斷標準,咱們得結合下面多個方面,再去綜合判斷:
看成品
大多數原生態駝骨與牛骨,從顏色上就一眼可辨別。牛骨不脫脂也偏白,但是血色紋路都比不了駝骨。因為牛骨的密度比駝骨要低,比駝骨紋路更粗糙,生長紋縱向比較明顯。
聞味道
牛骨有一股奶膻味,駝骨則味道比較淡,是另外一種奶膻味。如果啥味沒有,可能是塑料的。如果味道刺鼻,可能是工業脫脂后的化工味道(現在也有商家可以把骨頭處理到沒有特別的味道,所以大家還是綜合判斷)。
問
問價位
牛骨也會冒充駝骨老白料。12*10的順色老白,如果是真的駝骨料子,那價格肯定是不便宜的。基本上,只要腦子清醒不上頭,當看到一個比正常價位低很多、甚至半價、幾分之一的價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問題了。
駝骨價格的取決因素
棕眼:即骨頭的神經線,也就是俗稱的骨紋,一般密度越高棕眼越少。雖然棕眼越少越好,但是棕眼是基本無解的,哪怕用刷子刷干凈,后面也會繼續進灰。除非一直密封不盤,但這樣就沒意義了
密度:密度越高,手感越好,更有盤玩和收藏價值。判斷密度最直接是靠手摸,成年駱駝的小腿骨的中間部分是密度最高的,像其他部位比如大腿骨,密度就會差很多,但是優勢就是骨壁厚尺寸更大,所以一些15mm的大尺寸駝骨,市場價反而相對便宜就是這個原因。
其實很多商家賣的百來塊的駝骨,密度都很普通,取的都不是最好的部位,所以價格也低。建議對駝骨有興趣的玩友都好好挑選一條密度好一些的駝骨,預算提高一些,因為密度高的手感真的很好,不要買到了入門級品質一般的駝骨就對所有駝骨失去了興趣。
花色:花色每個人喜好不一樣,駝骨花色眾多,越規整的越受歡迎。但是規整都是需要攢,需要多切料湊的,所以一些花色好看的駝骨會貴,因為耗損大。
尺寸:密度,棕眼,花色等條件都相同情況下,尺寸越大越貴。
上手盤
手感這個東西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駝骨確實更潤、更滑一些。駝骨密度更大,分量更重,上手沉甸甸,而牛骨不僅相對澀一點,骨質也比較薄,不趁手,還更容易裂。
大家也別誤會,老盤絕對不是說牛骨不好,現在牛骨純粹是被無良商家的造假和染色搞臭了名聲。實際上一些牛骨和牦牛骨血色和玉化的效果都非常美,密度好的和大理石一樣,而且還不容易臟。
所以咱們別一桿子把牛骨打死,牛骨值得,駝骨也值得,只要不是駝骨價格買牛骨,上手盤的喜歡,它都值得,你說是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