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六姊妹》,看得我牙疼。
真的,一點也不夸張。
咱就是說,女兒出嫁時,看似心疼落淚的劉美心,在二女婿病逝,二女兒艱難度日時,伸一把手幫幫忙,還顯得不情不愿的,真就如此無情嗎?
還對六女婿宏宇說什么,哎呀,我在這家(指二女兒家)像一個客人似的。
誰拿你當客人了?
除了你劉美心,屋子里攏共就倆人,一個是你親女兒,一個是你親外孫,怎么就客人了?
簡直讓人無語。
更令人無語的是,小女兒家喜,無論借錢還是遷戶口,母親劉美心根本不帶一絲猶豫的。
最氣人的是,劉美心跟小女兒家喜,提起大女兒家麗的時候,大家注意到稱呼了嗎?
——“人家”。
離了個大譜。
記得之前還有一次,家喜說大姐家麗“心理扭曲”,情急之下,家麗打了口無遮攔的小妹一巴掌。
家喜哭著跑回家里,母親劉美心只問家喜被打了一巴掌,也不問為什么,就開始數落家麗。
而在家麗隨后回憶中,當年因為湯為民的事情,她就挨了母親結結實實的一巴掌。
這都不是一般的偏心了。
有人說,這不過是電視劇罷了。
可老話是怎么說的,藝術來源于生活,但不一定有現實生活離譜。
母親劉美心晚年最恨的,恰恰就是為了一家老小,殫精竭慮了一輩子的老大何家麗。
諷刺不?
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母親劉美心實在偏心。
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常勝生前,做了下3件“蠢事情”。
第一、重男輕女:家庭矛盾的根源。
何家麗的童年,是在老家那個寧靜的小村莊里,跟著奶奶一起度過的。
在奶奶溫暖的懷抱中,她度過了一段雖不富裕卻充滿歡樂的時光。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她不得不離開熟悉的小村莊,回到父母何常勝和劉美心的身邊。
當她第一次踏入這個陌生又略顯冰冷的家時,她發現父母身邊已經有了二女兒,一家人的關系似乎總是隔著一層淡淡的疏離。
何常勝,這個在工廠里努力打拼的男人,因為沒有兒子,在工作中一直被頂頭上司大老湯百般刁難。
在那個傳統觀念如磐石般堅硬的時代,何常勝滿心都認為,只有有了兒子,自己才能在人前挺直腰桿,不再受人欺負。
而劉美心,在丈夫的影響下,也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備孕上,一心盼著能給何家添個男丁。
何家麗回到父母身邊沒多久,在學校里就和大老湯的兒子湯為民發生了沖突。
明明是湯為民先故意刁難她,她只是出于正當防衛才打傷了湯為民,可湯婆子卻不依不饒,氣勢洶洶地找上門來。
為了息事寧人,何文氏無奈之下,只能拿出家里僅有的豬油送給湯婆子,這才勉強平息了這場風波。
這件事,讓年紀尚小的何家麗敏銳地察覺到了家庭對兒子的極度渴望。
從那以后,為了向家人證明女兒并不比兒子差,何家麗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她獨自一人跑去理發店,看著鏡子里自己那頭烏黑亮麗的長發,沒有絲毫猶豫,毅然讓理發師將其剪短。
當那一縷縷長發飄落地面時,何家麗仿佛也剪斷了過去那個柔弱的自己,從此,她像個男孩子一樣,勇敢地站出來保護家人。
何常勝被她的懂事和堅強深深打動,對這個大女兒也格外偏愛起來。
然而,劉美心卻一次次地失望,她一連生了六個女兒。
漸漸地,何常勝對兒子的念想逐漸淡去,可劉美心心中的怨恨卻如野草般瘋狂生長,她始終無法釋懷何常勝和婆婆對何家麗的偏愛。
這顆怨恨的種子,在她心底深深扎根,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 “仇恨之樹”,為日后的家庭矛盾埋下了一顆威力巨大的 “定時炸彈”。
第二、一碗水端不平:愛情與親情的抉擇。
在歲月的悄然流轉中,何家麗與湯為民一同長大,兩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他們一起在田野間奔跑嬉戲,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那份純真的感情,如同春日里最溫暖的陽光,照亮了他們的青春歲月。
然而,命運卻給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何家和老湯家多年的恩怨,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橫亙在他們的愛情面前。
他們的愛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強烈反對,每一次兩家人發生矛盾,湯為民都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他雖有心化解矛盾,卻總是無能為力。
而何家麗,看著因為自己的感情而讓家庭陷入紛爭,內心的負罪感與日俱增,那種痛苦和煎熬,讓她徹夜難眠。
就在她陷入愛情與親情的兩難困境時,張建國出現了。
張建國在武裝部隊工作,不僅工作體面,而且模樣英俊。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父母,這意味著何家麗不用擔心會有婆媳矛盾,并且他還能幫著扶持何家這個大家庭。
何常勝和劉美心對張建國十分滿意,一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何家未來的希望。
他們迫不及待地極力催促何家麗和張建國定下來,在他們眼中,張建國就是那個能給何家帶來榮耀和安穩的理想女婿。
何家麗在愛情與親情之間苦苦掙扎,她的內心無比糾結。
一邊是自己深愛的湯為民,那是她青春歲月里最美好的回憶;另一邊是自己深愛的家人,她渴望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支持。
最終,為了討好父母,為了給這個大家庭撐起一片天,她含著淚,狠下心放棄了湯為民,選擇了張建國。
這個決定,讓她的心仿佛被撕裂成無數碎片,每一片都刺痛著她的靈魂。
何常勝對張建國喜愛有加,甚至一度想讓他主理家中事務,在他看來,張建國既有能力又有擔當,一定能把何家管理得井井有條。
劉美心雖然表面上沒有說什么,但她的內心卻極為抵觸。
她一生好強,又怎么能甘心將家里的大權交給一個外人呢?只是因為何常勝在家中的地位,她才暫時選擇了隱忍。
何常勝去世后,劉美心提出讓張建國主理何家事務,可何家麗考慮到妹妹們的感受,婉言拒絕了。
即便如此,由于阿奶一直偏愛何家麗,在很多事情上,還是何家麗拍板決定。
這讓劉美心心中的不滿和厭煩與日俱增,她覺得何家麗越來越 “霸道”,根本不把自己這個母親放在眼里。
第三、外孫小年:親情裂痕的加深。
張建國和何家麗婚后,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
為了彌補何常勝沒有兒子的遺憾,張建國做出了一個決定,讓兒子姓何,這個孩子的大名叫做何向東,小名則是小年。
何常勝在世的時候,對這個隨了自己姓的孫子疼愛有加,視若珍寶。
他常常把小年抱在懷里,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逢人便夸自己的乖孫子。
他甚至早早地打算好了,等自己和劉美心百年之后,就把房子留給何向東,在他心中,這個孫子就是何家的未來和希望。
可劉美心卻對這個孫子毫無好感,在她狹隘的認知里,何向東雖然姓何,但畢竟是外孫,跟自己沒有多大關系。
她的心里,始終更偏向自己一手帶大的小女兒何家喜。
后來,何家麗為了兒子上學方便,帶著一家人搬來和劉美心住在了一起。
何家麗是從苦日子里熬過來的,即便后來生活條件好了些,她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她給劉美心做的飯菜,也總是比較簡單、單一。
可這卻成了劉美心埋怨她的理由,劉美心到處跟人說何家麗虐待自己,不給自己好吃好喝地伺候著,她的這些話,就像一把把尖銳的刀子,刺痛了何家麗的心。
與此同時,劉美心還整天提心吊膽,擔心何家麗夫婦會霸占老房子。
她心里真正心疼的是何家喜,何家喜嘴甜,總是能說出各種討劉美心歡心的好話。
每次聽到何家喜的甜言蜜語,劉美心就笑得合不攏嘴,相比之下,何家麗就顯得木訥許多,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這種日積月累的矛盾和偏見下,劉美心的心態逐漸變得扭曲。
最終,在她晚年的時候,她竟然配合何家喜,使出各種手段,將何家麗和張建國從老房子里趕了出來。
那一刻,何家麗看著曾經充滿溫暖回憶的家,淚水模糊了雙眼。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為這個家付出了那么多,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
劉美心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何家麗和張建國對這個家的付出,在她心中,那些付出仿佛都是理所當然的。
甚至認為他們是沖著何常勝去的,跟自己毫無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