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圍繞結束俄烏戰爭的談判繼續推進,最近俄羅斯媒體“kapital-rus.ru”又曝光了一條重要信息,該媒體記引述俄羅斯著名戰地記者亞歷山大·斯拉德科夫的爆料,揭開了俄羅斯停戰協議相關內容。
根據這份停戰協議,俄方的條件可謂十分苛刻,主要包括:
1、烏克蘭徹底放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熱四州,總計面積10.86萬平方公里。
2、烏克蘭實現裁軍,將現有的50萬軍隊裁撤至10萬左右,不得發展進攻型軍事力量,只能保持自衛,
3、將第聶伯河沿岸和敖德薩港交給俄羅斯管轄。
當然,對于上述方案如果烏克蘭方面繼續堅持,俄羅斯的預備方案為允許俄羅斯在烏克蘭第二大工業城市哈爾科夫和敖德薩駐軍。
如果情況屬實,那么對于烏克蘭而言,將直面一個國家分裂的嚴重現實,按照第一版方案,烏克蘭將直接丟掉烏東這一精華地區,而該地區不僅是烏克蘭乃至整個歐洲最為重要的小麥產區,同時也集中著全球20%的錳礦,歐洲最大的鈾礦,儲量豐富的稀土資源等等。
所以第一套方案對于堅持連克里米亞都要堅決收回的澤連斯基政府而言,大概率不會接受。
那么方案二呢?而作為烏克蘭最重要的海上港口,敖德薩港不僅是連接東西部的重要樞紐,也是烏克蘭出口能源和糧食的命門,如果失去敖德薩,烏克蘭將徹底淪為一個內陸國家,經濟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哈爾科夫則是烏東第二大工業城市和重要的軍工基地。如果被駐軍,相當于把軍工生產交到俄軍手中,等于幫俄軍造武器,如果接受則是更加愚蠢。
而且歷史上,蘇聯軍隊也曾駐軍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結果是后者直接被吞并,而前者如果不是芬蘭后來拼死抵抗也差點亡國。
所以前車之鑒,烏克蘭絕不會重蹈覆轍。
但如果繼續打呢?
也將面臨極為尷尬的處境,首要問題就是國內兵員嚴重不足,四年的戰爭打下來,烏克蘭可供征調的適齡兵員越來越少,甚至連女人都上了戰場。從最新的俄烏交換陣亡人員尸體的數量上看,烏方陣亡人數數倍于俄軍,而近期民眾與征兵人員發生暴力沖突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從戰場情況看,自2023年夏季反攻失利后,烏軍就再沒發起過像樣的反擊,攻入庫爾斯克的軍隊也鮮有大動作。
顯然在戰場上拿不回來東西很難從談判桌上拿回來。
其次,雖然歐盟方面表示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但北約的盟主已經撤退了。
不僅如此,現在特朗普的主線任務是繼續對國內的民主黨進行清算,在國際事務上戰略收縮的傾向十分明顯,否則也不會急于單獨找俄羅斯談判。
失去最大的靠山也就罷了,現在美國還在逼著烏克蘭還債,甚至苛刻地提出要平分烏克蘭的礦產資源。
戰爭的背后是經濟,而戰爭本身也是靠經濟維持,如果失去這些家底,既沒錢也沒人,很難想象烏克蘭靠什么繼續打下去。
當然,最慘的還是烏克蘭老百姓,幾年的戰爭已經打破了往日的寧靜,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正如一位年輕母親說的“我不關心誰贏得戰爭,也不關心礦產和領土。我只想我的孩子能在沒有防空警報的夜晚安穩睡覺,能在陽光下無憂無慮地玩耍。這就是我們所有人想要的,不是嗎?”
不過這個愿望似乎已經很奢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