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廖懿媚,女,廣州市啟明學校數學教師。2002年7月至今在廣州市啟明學校任教,從事數學學科教學工作22年,擔任班主任工作20年,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市百佳中小學班主任、廣州市優秀中小學班主任、廣州市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廖老師熱愛教育事業,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好,工作耐心、細致,廣受學生們的喜愛,并得到同事們的肯定和一致好評。
【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眼中有光,心中有愛,和孩子共成長。
廖懿媚是廣州市啟明學校的一名數學老師,步入課堂,她會借助各式各樣的教具,耐心地為學生們剖析題目,并用溫柔的話語鼓勵他們勇敢嘗試;學生們則全神貫注地聆聽,不時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見解。課后,孩子們會在她面前傾訴各種煩惱,分享同學間的趣事,她不僅是學生們的老師,更是他們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朋友。正如廖懿媚所言:“耐心地傾聽,平等地交流,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當他們感受到被關注、被傾聽、被理解的那一刻,便更容易對我產生信任。”
廖懿媚用盲文閱讀
機緣巧合踏上特教路
用心準備迎接新挑戰
談及如何與特殊教育結緣,廖懿媚坦言:“并非源于某種偉大的夢想或特別的經歷,而是一次機緣巧合。”廖懿媚自小便懷揣著成為一名教師的夢想。大學期間,她在廣州的一家普通學校實習,實習結束后,她感到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頗為不易,笑稱自己當時“氣場不夠強大”。正當廖懿媚為此感到困惑時,盲人學校的鄺老師恰好到她的大學招聘。在輔導員的推薦下,廖懿媚就這樣走進了廣州市啟明學校,開啟了她在特殊教育領域的職業生涯,這一堅持便是22年。
畢業于普通師范院校的廖懿媚并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特殊教育培訓,入職廣州市啟明學校后,廖懿媚立刻從學校圖書館借閱了《中國盲文》。9月份開學的時候,她已經學會了盲文,為了更熟練地掌握盲文,她用盲文回復學生的周記。通過這種方式,她的盲文讀寫能力突飛猛進;通過周記上的交流,也迅速拉近了和學生們的距離。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廖懿媚還會主動跟著學生一起上定向行走課、家政課等,從旁觀察、學習、了解盲生的特點。為了補回這些時間,她也經常要把厚重的作業本帶回家批改,并備課到深夜。回想起那段時光,廖懿媚覺得充實且有意義。
如果說熟練盲文是廖懿媚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門檻”,那么教授視障學生數學則是她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廖懿媚深知自己肩負著重任。因為視障學生無法像普通學生那樣直觀地看到板書和課本上的內容,為此,她必須探索出適合視障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學校的協助下,通過不斷學習和觀摩,她逐漸摸索并總結出了一套適用于視障學生的數學教學策略。
廖懿媚給其他老師講解盲用觸摸圖制圖機的使用,演示效果
創新教學方法
讓孩子們愛上數學課
廖懿媚的課堂與普通學校課堂并無太大差別。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視障學生手中的課本和教具與眾不同。他們使用的是大字課本、盲文課本以及各種輔助教具。這些特殊的教材和工具,成為了廖懿媚與視障學生溝通的橋梁。
在教授數學時,廖懿媚充分考慮到視障學生的特殊性。她放慢教學速度,每一步都會重復多次,以確保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她解釋道:“我集體講一次,指名某個學生再講一次,再要求每個人寫下來,盡量做到吃透每一步。因為只有不斷地重復,孩子們才能記得更清楚。”
在幾何教學中,她更是準備了足夠多的教具,讓學生能夠獨立操作并感知圖形的形狀和特征。
廖懿媚深知,視障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時面臨著缺乏視覺直觀認知的挑戰。因此,她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她通過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圖形的邊界和各部分的相對位置,幫助他們在腦海中構建出圖形的形象。同時,她還鼓勵學生通過觸摸和比較不同的圖形來加深對幾何概念的理解。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廖懿媚不斷研究了5年,創新了反饋方式。她讓學生在硬卡紙背后粘貼小線條來接收老師的反饋,她說道:“這種方式既方便又實用,能夠讓學生準確地找到錯誤的位置并加以改正。”
在廖懿媚的課堂上,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更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她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許多學生表示:“雖然數學很難,但我們很喜歡上數學課。”這句話也讓廖懿媚頗為感動。“我的能力不足以讓所有學生都能輕松學好數學,但至少在我和他們共同探索數學的這條路上是愉快的,即使是痛也還是快樂著的。”廖懿媚告訴記者。
廖懿媚在課堂上
用愛關懷學生
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除了在教學上用心鉆研外,廖懿媚還非常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她認為,只有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信任和情感聯系,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成長和進步。
面對學生的困難和挫折時,廖懿媚總是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她坦言:“成功一次比灌一頓雞湯有用得多。”因此,廖懿媚創造條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當學生在數學上遇到困難時,她會耐心地為他們講解題目,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她還會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嘗試,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一次,廖懿媚組織了一場數學競賽活動。她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并發揮自己的實力。在競賽過程中,學生們展現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和團隊協作能力。他們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他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獲得了豐厚的獎勵。這次活動不僅讓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更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廖懿媚也收獲了許多難忘的瞬間。她曾感慨:“愛(做手工)和不愛(學數學)真的好明顯。”有一次,一位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送給她一件精美的手工折紙。盡管在數學課上,這位學生總是眉頭緊鎖,但在做手工時,她卻笑得無比燦爛。這一刻,廖懿媚深刻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只要找到并追求真正熱愛的事物,就能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與滿足。
在日常教學中,廖懿媚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與他們交流。她站在學生的視角理解他們的需求和不安,給予他們及時的關心和支持。正如許多學生所說:“廖老師不僅是我們的數學老師,更是我們的朋友和知心姐姐。”
如今,廖懿媚的學生遍布全省各地市,每學年她都不辭辛苦去學生家家訪,東到增城,西到芳村,北到從化,南到南沙,跑遍了廣州大大小小的行政區,甚至涉足珠海斗門等地。
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廖懿媚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特教老師而感到無比驕傲,更為能夠陪伴和見證視障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而感到幸福。在廖懿媚的心中,每一個盲生都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他們雖然無法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但他們的內心世界卻是如此豐富多彩。廖懿媚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點亮了他們心中的數學之光,生活之光,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勇敢前行、綻放光彩。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