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新一任國務卿魯比奧主動和中方通話。通話中,魯比奧表態稱,美方不支持“臺灣獨立”。這句話一出,讓民進黨當局最近的“努力”,看起來像個笑話——就在幾天前,民進黨當局剛剛派出了代表團,出席美國新一任總統特朗普的就職典禮。民進黨當局一直在到處吹噓這趟行程所謂的“外交成績”:代表團站的位置“距離特朗普僅25米”。距離近,關系似乎顯得也“近”。但事實上,這個代表團在出發前,就接到美國的通知:臺灣代表團不能參加典禮!
魯比奧(資料圖)
美國長期以來在臺灣問題上持“防而不遏”的策略,向臺灣提供武器,聲稱支持臺灣的自衛權。然而,隨著臺海局勢的緊張,尤其是臺灣局勢愈加復雜,美國的這一立場開始遭遇挑戰。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在建交的同時,簽署了《中美建交聯合公報》,這一公報中包含了對雙方未來關系的基本框架和承諾。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且表示會與臺灣保持文化、商務等非官方聯系。
美國希望通過臺灣來制衡中國崛起的問題,就是想通過拿捏臺灣來掌管整個東亞地區的航運和貿易。要知道臺灣是連接東南亞與東北亞的重要樞紐,其次通過控制臺灣也可以阻礙我國在海洋之上的發展,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不僅可以遏制中國崛起幫助自己在東亞地區奠定地位,也可以讓我國無法實現統一。但如果美國真的擅自承認了臺灣是屬于獨立的合法實體,也就等于和中國宣戰,中國自然不會給美國任何喘息的機會。
中國臺灣(資料圖)
美海軍作戰部負責行動的本·尼科爾森少將,在一場公開的國際型會議中提出來的,他明確表示美國希望臺海和平。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美國能接受中國實現統一:1.第一個條件,臺灣民眾是真心希望與大陸實現統一;2.第二個條件,統一要以和平的方式實現,不發生額外的沖突。可以說,這是前所未有的表態。但問題在于,這么大的事卻通過一個海軍少將的嘴說出來,這本身就說明:這只是特朗普政府的試探,如果中國大陸的回應讓他們滿意,美國官方再來坐實這種說法。
貌似美國是真心希望臺海和平,其實背后包藏禍心,美國劃定好條件,要求必須臺灣人民主動要求和平統一,但背地里卻一直鼓動賴清德實施臺獨政策。其實,這是美國政府在忽悠臺灣民眾,以為有了美國這個保護傘,才能實現和平。表面上看美國在維護和平,其實一直在臺海地區拱火。一直對臺灣出售武器的也是美國,公開制造“中國威脅論”的也是美國,給賴清德撐腰的還是美國。有美國在,臺海地區怎么可能實現和平。
面對美國的這出戲,我們得擦亮眼睛,別被表面現象迷惑了。 首先,我們要認清美國的戰略意圖,不能掉以輕心。 其次,我們要增強自身實力,才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同時,我們也要繼續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爭取更多臺灣民眾的支持。 這才是王道。具體措施上,我們可以繼續加強軍事演習,展現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爭取更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要與臺灣各界人士加強溝通,增進了解。 最后,還得繼續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這才是硬實力的保證。
中國臺灣(資料圖)
美國戰略收縮并非意味著放棄臺灣這張牌。恰恰相反,它只是改變了打法。以往美國對臺政策是高調介入,直接向臺灣提供軍事援助,并公開威脅中國大陸。如今,美國更傾向于采取隱蔽的策略,通過暗中支持臺灣“獨立”勢力,模糊戰略意圖,從而達到牽制中國大陸的目的。尼科爾森的言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它旨在向中國大陸釋放“和平統一”的信號,以此麻痹中國大陸的警惕性,為美國繼續在臺海地區暗中興風作浪創造條件。
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奧斯汀?達默在談及美國即將到來的涉臺政策調整時表示:“臺灣地區問題對美國而言并非生死攸關,即便臺灣地區“失守”,美國民眾照樣能過得不錯。”對于這樣一個信奉“美國優先”高官來講,放棄臺灣地區根本就不叫事。在他的觀點里,就連:“為民主自由而戰”的烏克蘭,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被出賣。可是賴清德當局,卻被澆了個透心涼。奧斯汀·達默這番表態釋放的信號無疑是非常重磅的,實際上已經暴露出現在特朗普政府對于臺灣地區問題、對于賴清德等人的真實態度。
大陸對臺灣的態度,從未因外部的壓力而改變。春節后的第一天,立場的明確性和強硬性,彰顯了中國在兩岸統一問題上的定力。朱鳳蓮言辭嚴正而果敢:“搞‘臺獨’就沒有臺海和平,謀分裂只會害臺毀臺。”像一記警鐘,響徹大洋彼岸,讓某些心懷不軌的人突然停下了腳步。并非第一次發聲,但這次的語氣,顯得尤為堅決,仿佛宣告了一種“不可逆轉”的態度。這一切核心問題就是臺灣民眾未來的選擇。大陸在兩岸關系上的“統一”主張,并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一項為臺灣民眾謀求更好未來的行動計劃。
臺積電(資料圖)
繼臺積電日本首座晶圓廠2024年年底開始量產后,臺積電美國廠也正式加入投產行列。據臺灣《聯合報》報道,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對英國路透社透露,臺積電最近幾周已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為美國客戶生產先進的4納米芯片。她還說,這是美國史上首度在本土由美國勞工制造先進的4納米芯片,良率和質量可媲美臺灣地區。臺積電去年4月同意將原先計劃投資金額增加250億美元至650億美元,并于2030年前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第三座晶圓廠。
這本身就是在迎合美國制造業回歸的大方向,同時這也是在向美國示好——因為如果特朗普所說的關稅真的砸在臺灣身上,臺積電將會首當其沖,肯定要交納一大筆關稅。就目前經濟形勢來看,多去美國投資,還能有點回頭錢,交納關稅純屬就是打水漂,孰輕孰重臺積電以及民進黨當局還是清楚。從上述事件中就能夠看出,特朗普完全拿捏民進黨當局,因為從二者關系中就能看出,二者間的關系并不平等,民進黨當局更需要美國,特朗普正是倚仗著這一點,所以才肆無忌憚威脅民進黨當局。
芯片(資料圖)
專家指出,臺積電在美國的布局受地緣政治因素和競爭對手策略的影響較大。盡管美國提供了財政支持,但臺積電在美國的建廠成本仍然較高,這可能會對其全球競爭力產生一定影響。不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碎片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因此臺積電不得不赴美建廠。臺積電在美國的4納米芯片量產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未來,臺積電需要在技術、成本和地緣政治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其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的領先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