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135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等位1小時,翻臺520%,
干蒸菜成“流量密碼”?
“不加一滴水”,也能做成菜?
最近,內參君發現,在廣深、江浙一帶,出現了一批“干蒸菜”館。
品類雖小,勢頭卻極猛。大部分門店的開業時間集中在半年以內,但已經跑出了一些小連鎖品牌。
比如卞太太老寧波干蒸菜,成立于去年7月份,目前已有58家門店,以浙江為原點,覆蓋了安徽、江蘇、福建等共6個省份;又如潘抱抱老寧波干蒸菜,在3個月內拓店20家……
在成都,也有老板入局干蒸菜,開業不久,卻大有“頂流”之勢。如老蔡土干蒸,1月份開始營業,2月中旬就餐仍需排隊。盡管菜品平均制作時長為15分鐘/鍋,但周末火爆時,甚至能排到1小時。
據店員介紹,上周日,店內接待了大概有100桌。該店分為兩層,算上外擺,大約有12個大桌和4個小桌,如果不考慮拼桌的情況,內參君粗略算了下,該店的翻臺率達到了525%,生意相當可觀。
◎攝圖:內參君
當然,在當下的市場中,干蒸菜的連鎖之路才剛剛開始,大部分品牌如方合記順德干蒸菜、符阿婆老順德干蒸菜、蒸姥姥老寧波干蒸菜等,體量仍然較小。
但在社交媒體上,干蒸菜的熱度正持續攀升。灰豚數據顯示,小紅書中#干蒸菜#已經有累計5.5w的互動總量,近7天熱度值環比增長62%。
干蒸菜,怎么就“火”起來了?
內參君認為,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市井風裝修,自帶“網紅”氣質。
縱觀市面上的干蒸菜館,大多沿襲了2024年興起的“地攤風”,主打一個“接地氣”。如符阿婆老順德干蒸菜、潘抱抱老寧波干蒸菜等,以水泥灰墻面為主基調,用油漆手寫大字做門頭,在小黑板上寫菜單,“蒸師一心慌,味道要走偏”等標語也十分有趣,更不用提處處強調的“誠信經營”。而這種風格,獨樹一幟,不僅大幅削減了傳統精裝的成本,還能助力品牌以獨特的視覺風格順利出圈。
>>烹飪技藝“古法傳承”,對食材要求更高。
所謂“高級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干蒸菜們,也秉持了這一信條:將新鮮食材切成塊,裝入盤中,再放入大鍋,給它們來一場“高溫桑拿”。不少商家明確表示,自己“不加一滴水”“沒有科技與狠活”,力求還原食物本身的味道。
這種烹飪方式,對食材新鮮度的要求儼然更高,因此,有品牌直接借鑒了自助模式,將裝有食材的小盤一溜排開,食客自選、現點現蒸。
>>人均50元,凸顯性價比。
在定價上,干蒸菜們也是“窮鬼友好”。餐廳以小份菜為主,葷菜單價在38元左右,同時,有不少品牌在美團、抖音等平臺推出了2人餐和3-4人餐,價格更劃算。根據大眾點評,干蒸菜品牌們的客單,基本在50元左右。
與此同時,有餐廳直接詳細地為顧客介紹了每道菜的原料價格、調料費用、人工成本以及水電房租分攤等明細,強調每道菜只賺3-5元,讓消費者點餐時更加放心舒心。
>>出品簡單穩定,適合加盟。
與煎炒烹炸等烹飪方法相比,蒸制過程相對簡便,標準化程度更高。某品牌的加盟人員表示:“只需要按照標準流程操作,就能保證每道菜的質量穩定,對廚師技藝要求相對較低,小白也能輕松上手。”
如果說標準化出品是成為連鎖品牌的基石,吸引眾多加盟商投資的,還有品牌較短的回本周期。
潘抱抱干蒸菜的創始人張小姐表示:“單店投資總花費預計15萬元左右,在不含租金、轉讓費的情況下,每天營業額能達到1w元左右,58%-62%的毛利,很快就能回本。”
地方特色菜,加速出圈
在“干蒸菜”之外,品牌大多強調“地域基因”。
目前,市場中已經走出來的品牌,有寧波干蒸菜、順德干蒸菜、客家干蒸菜等,烹飪方式與菜單無明顯差別,但各個都強調自己是“古法傳承”,明里暗里表示“正宗”。
實際上,干蒸菜的走紅并非偶然,這背后,離不開在地風味全國化浪潮的推波助瀾。
從齊齊哈爾烤肉到海南椰子雞,從江西小炒到云貴酸湯……代表著地域文化的在地風味,正收獲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中國地方特色餐飲市場分析報告》預計2024年,我國地方特色餐飲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6195億元,年增長率約為3.8%。
“地方菜本質是差異化競爭,”某餐飲投資人分析,“干蒸菜通過強化地域基因,既降低了消費者認知門檻,又為加盟擴張提供了故事模板。”
干蒸菜,能成為下一個砂鍋嗎?
明檔操作、煙火氣足、適配性強……干蒸菜與砂鍋有不少相似之處,但要想復刻砂鍋的“國民級”地位,干蒸菜仍需跨過三道坎。
1、品類認知壁壘。
無論是砂鍋還是更早興起的啫啫堡,盡管其嚴格意義上都以“特殊器皿”取勝,但在成為“頂流”之前,都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與市場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廣泛的品牌認知。
與之相比,干蒸菜目前仍集中于廣深、江浙等地,菜品種類相對固定、口味也更為清淡。與此同時,“無水蒸制”的烹飪方式,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也相對陌生,更像一場“火的表演”。可以說,在品類認知上,干蒸菜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2、供應鏈“命門”。
餐企要想做成、做好連鎖,出品穩定是基礎,而背后的關鍵,就在供應鏈。
以陶德砂鍋為例,在《紅了一年,砂鍋終究沒有跑出頭部》一文中,內參君就曾提到,該品牌除了在區域市場深耕多年,早已在品控、菜品豐富度、食材新鮮、服務體驗、供應鏈等打造了極致,作為區域地標美食品牌,名氣大作,既是成都人民家門口的食堂,又是能吸引外地游客打卡之地。
而干蒸菜較砂鍋,對于供應鏈的要求,有過之無不及。有業內人士分享:“干蒸菜鮮貨現蒸的模式,對供應鏈要求極高,一旦跨區域擴張,品控和成本壓力會指數級上升。”
3、加盟“收割”隱憂。
如砂鍋市場類似,干蒸菜同樣呈現出了品牌化的發展趨勢。但迅速擴張的規模與尚待開發的市場,也讓部分快招公司看到了牟利機會。
一位創業者對內參君分享了自己看到的快招廣告:“加盟費要6w多,營業額三個點作為管理費,調料食材全部拿貨,開業前要花2-3w投流廣告,更別提還有各種學習費用,一看就有快招嫌疑。”
小結
當創業者爭相涌入“干蒸菜”賽道,這場地方菜的狂歡即將迎來下半場。
是成為下一個“砂鍋”,還是淪為網紅泡沫?答案或許藏在兩個關鍵點:能否突破“區域口味局限”打造普適性產品,以及能否建立真正可持續的加盟生態。
至少目前來看,干蒸菜這一品類,仍大有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