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標題,是一位家長在后臺私信發來的問題。
問題確實很有代表性。
從資源來說,大源整體不算最頂尖。但是,從咨詢熱度來說,關于大源的小學怎么選、初中怎么對比,一直都是我們的后臺熱門問題。
沒辦法,龐大的人口基數擺在那的,還盡是嗷嗷待哺的等著要讀小學、讀初中的娃娃,加上部分學校的口碑不一,大源的家長們確實很難做到氣定神閑。
以下是大源最新的小升初劃片情況,總的結論而言,初中整體還算優質,其中,討論度最高的是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成都教科院附屬中學與石室天府中學錦城湖校區。
2024年高新區小升初劃片
這幾所學校,不但讓大源的家長惦記,也讓高新區的其他一些家長惦記。
因為高新區的小升初稍微有點特殊,就是除了市屬“5+2”的大搖號之外,高新區一批包括以上三個學校在內的初中各提供20人招生計劃,面向符合在成都高新區升學條件的小學畢業生,通過先自愿報名,然后電腦隨機錄取的方式安排學位。
所以你看,難題的根源,在于有的選。要是都老老實實坐等劃片,可能大家反而不糾結了,但既然現實如此,那我們今天就來盤一盤:這三所學校的差距大嗎?該咋個選呢?
首先,在派別上,三所學校,兩個來頭,一個是教科院系,一個是石室系。
我們先來看看名字上容易混淆的兩個學校:教科院附屬學校和教科院附屬中學。這兩所由成都教育科學院牽頭辦的學校,基本撐起了大源的“半邊天”。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是做什么的?
這是和市教育局平級的事業單位,它主要就是搞教育決策研究、教學業務指導,包括全市的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等等。
再大白話一點,別人是自己摸索怎么搞教育,他們是研究和指導別人怎么搞教育。
這兩所“聽起來很像”的學校,其區別在于:
教科院附屬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包括小學和初中;而教科院附中為高完中,包括初中和高中。
前者本部位于天府四街1717號,所以也被稱為“教科院東”或者“四街那所教科院”;后者位于天府三街1888號,就被家長稱為“三街那所教科院”。
2017年,成都市教科院附屬學校正式建成投用。作為成都教科院附校教育集團的龍頭校,首任校長楊霖是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所長;現任校長張錚曾任成都七中(高新校區)初中部原教務主任。
師資方面,據高新區教育局官方資料顯示,學校教師平均年齡33歲,研究生占比24.36%,本科生占比75.64%。
從出口來看,去年,成都市教科院附屬學校初升高擁有210個區指標到校生名額,高新區最高,令不少其他學校的家長羨慕不已。
2019年,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與高新區共同創辦成都教科院附屬中學(成都高新中學),5年實現全面擴張,實現同教科院附屬學校一樣的“一校三區”格局,不少家長還調侃道:“天府一街到五街,全是教科院的學校。”
不僅背景硬,教科院附中的軟實力上也不差。官方資料顯示,現任校長潘君曾任成都七中化學競賽總教練、全國金牌教練,初中部負責人陳小川也出身“七系”。
師資方面,教師團隊平均年齡36歲,博士、碩士學歷占比36.8%。應屆畢業生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部屬師范院校及985高校。
在如此強大的背景與師資力量加持下,教科院附中的成績堪稱“出道即巔峰”。
剛開校的時候,學校首屆的高中招錄分數為606,僅次于“四七九”和師大附中;到了2024年,其招錄分數達到了616,比師大附中還高2分。
另外半邊天,就是石室天府中學錦城湖校區。
石室天府中學也是高完中,由成都高新區與成都石室中學共同打造,大家也叫它“石室天府”、“四中天府”。
2018年,石室天府中學附屬小學成功開校,2020年,錦城湖校區作為純公辦初中加入,石室天府形成“小學+初中+高中”的格局。
作為一所“年輕”學校,石室天府錦城湖在硬件方面在大源是“說一不二”的存在。
學校總建筑面積4.41萬平方米,容納了36個班級,包含了教學用房、食堂、體育館等多種功能。2024年7月,錦城湖校區擴建正式官宣。擴建后增加了24個教學班,擴建項目總建筑面積為8943.28平米,其中,既有報告廳及體育館裝修改造總建筑面積為3422.03平方米。
并且,錦城湖校區作為石室天府中學的直屬校區,與本部校區統一法人、統一管理、統一師資,聯合培訓、教研。也就是說,有正兒八經的“石室基因”。
所以,如果硬要說實力,這兩大派系的三所學校,其實難分伯仲。
但是,回到家長提出的那個問題,如果非要擇其一,該怎么選?
我們給的思路建議是:充分考慮學校的特色和風格是否滿足家長和娃娃的需求。
如果想要跳過中考,看重初高中的貫通,那就選成都教科院附中或石室天府中學錦城湖。
這兩所是高完中,初升高的優勢巨大,還都有“貫通培養”的模式,設有各自的貫通班。這種貫通班的優勢在于,不把時間浪費在初升高上,初中直接絲滑進入高中模式,對于高中后續學習相當有好處。
而既然要從初中開始貫通,就要提前對高中進行規劃。所以如果再在二者之間擇其一,業內有老師是這樣建議的:重視科創選石室天府,重視強基選成都教科院附中。
石室天府是西部第一個獲批“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驗班”的學校,并設立了早期拔尖創新人才特色學院——梧桐學院。在科創方面這幾年的表現都比較亮眼,學生作品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頻頻獲獎,是成都市科創成績最好的學校之一。去年學校申報的17項參賽作品,有15個項目入圍決賽答辯,共獲4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
而成都教科院附中最具有特色的課程就是“強基課程”。在創辦之初,成都教科院附中就被市教育局評為“成都市‘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強基計劃)辦學特色突出學校”,從初中開始設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五大聯賽中心,直接與高中的強基中心進行一體化培養。文科方面也開設了文科強基營,與四川大學等高校達成深度合作,定期邀請北大、清華、川大教授以及知名科研機構相關專家到校開設講座。建校以來,學校的競賽成績可圈可點,兩奪全國奧賽金牌,10人入選四川省代表隊,71人獲得四川省一等獎。2024年,還有一位同學入圍北京大學數學英才班。而且,眾所周知,強基計劃現在已經成為頂尖名校的重要途徑之一。
而如果想通過指標到校上重點高中,則首選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
之前也提到,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的擁有全區最高的指標到校生名額200多個,以及全市市級指標的18個名額。全校總共也就700人,有超過30%的學生可以通過指標上重點高中,而且都還是很牛的高中,這個比例,相當強悍了。
當然,除了看升學途徑和未來規劃,還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整體風格與娃娃的性格、學習能力是否契合。
比如說四街的教科院,家長反饋作業不多,在晚自習上就能做完,而三街的教科院和錦城湖,就有家長認為適合自律性更強或者能給自己上強度的學生;
又或者娃娃如果有藝體特長,也可以考慮錦城湖,學校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要求每個學生必修2門體育特長、2門藝術特長以及2門勞動實踐和1門創新課程,校壘球運動隊還是全省最高水平的壘球代表隊。
反正,無論怎么選擇,這三所學校上了哪一所肯定都不虧。
如果還是不知道怎么選,還有個辦法,學校開放日的時候,帶孩子去趟,讓孩子自己感受。順便看看哪所學校的食堂最合胃口。畢竟,中學階段是娃娃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吃得好才能學得好,你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