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Deepseek火爆全球后,AI大模型成了顯學。在一片「所有行業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的呼聲中,汽車最是激進!
還有大約一周的時間,吉利的AI智能化戰略將正式發布,吉利將從一家傳統汽車制造商向AI驅動型企業轉型。此前,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透露,今年吉利將全面擁抱AI,加速推動端到端語音大模型、AI數字底盤、高價值智能駕駛等最新AI技術的逐步上車,成為智能汽車AI科技的普及者。意味著,繼長安、華為、理想之后,吉利將成為第四家明確在AI領域花重金投入、向AI科技公司轉型的企業。
仔細觀察這幾家企業,不難發現,每家身上都有著顯著的屬性,吉利代表民營企業,長安代表國有企業,華為和理想則分別代表著科技創新企業和造車新勢力,圍繞著整個AI戰略的路徑規劃,在AI賦能推動技術和體驗領先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一種「四小龍」的發展特征。
不過,當長安、華為、理想分別以國企資源整合、ICT技術外溢、新勢力場景創新為標簽時,吉利選擇的是一條更復雜的道路——「通過開源生態構建行業話語權」。2月18日,階躍星辰和吉利汽車集團聯合宣布,將雙方合作研發的目前全球范圍內參數量最大、性能最好的開源視頻生成模型階躍Step-Video-T2V,以及行業內首款產品級開源語音交互大模型階躍Step-Audio向全球開發者開源。目前,用戶已經可以通過躍問App進行深度體驗。
在AI智能化戰略即將發布的關鍵節點,吉利明明可以在發布會上圍繞這次合作憋個大招。反而在全球AI逐步進入「深水區」全面擁抱AI的過程中,吉利選擇提前釋放。作為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與階躍星辰的合作,是否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即將發布的AI智能化戰略的一次「技術路演」,一系列動作背后又透露出后者的哪些信號?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1
AI的節奏與吉利的「敢為天下后」!
如果說不久前比亞迪「全民智駕」的發布,給華為帶去的是來自規模化的「恐懼」;那么對于剛剛在國內銷量規模上超越比亞迪的吉利來說,很多人將去理解成話語權的「旁落」。
回看過去兩年,作為自主品牌的兩大巨頭,吉利與比亞迪的關系一直以來十分「微妙」。兩者在各個細分市場、技術領域,如比亞迪長刀電池與吉利神盾短刀電池的「中門對狙」、吉利銀河圍繞著比亞迪腹地的持續進軍、以及吉利星愿純電銷量第一徹底打破比亞迪「海豚效應」,彼此之間的你追我趕和攻防互換,已經是行業公認的課題。
觀察人士認為,吉利在這個節點上提前官宣與階躍星辰的合作,向外界進行AI大模型的開源,本質上其實是一種爭奪話語權的表現,其釋放出的真正信號在于:在汽車智能化領域,吉利從不比比亞迪弱,甚至在AI體系化能力加持下,吉利還要更強。
隨著比亞迪天神之眼的智駕方案快速鋪開,甚至在10萬元級的車型實現上車,很多人急于在輿論中為「全民智駕」叫好,但忽略了,在這個過程中比亞迪存在著明顯的對于對于Momenta、華為等外部供應商的依賴。這種「依賴」短期內或許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但長期卻將制約比亞迪在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前瞻的智能化體驗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相比之下,盡管從未大規模進行宣傳、營銷,但基于算力、數據和算法三大技術「底座」,從2021年開始,吉利就已圍繞著「智能汽車全域AI」的技術體系進行系統性構建。其中,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目前的云端總算力已迭代到102億億次/秒,相當于500萬在線車輛的實時智算需求;利用龐大用戶群體積累的海量數據,包括10T的token 數據、40B 的汽車領域垂類數據,也為大模型訓練準備了核心「燃料」。
在此基礎上,圍繞著AI對車端應用的迭代升級,過去兩年,吉利踏實、系統性地解決了很多汽車智能化方面難解的課題,而不是象征性地加一兩個「噱頭」功能點蹭熱度。去年3月,吉利發布了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漂移技術,通過AI實現運動時車身穩定;10月,吉利發布的新雷神EM-i超級電混系統同樣是基于AI算法進行動態精準的實時控制,實現超低油耗。
何況在AI對于商業世界的持續重塑中,任誰都清楚,圍繞著AI能力帶來的后續效應,與不可預估的商業聯想度。不久前,在北京高規格民營企業座談會與總經理對話的過程中,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就表示,“目前,AI的理解和學習能力,它們每天的變化已經超過了想象。”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在對話《西部世界》編劇喬納森·諾蘭時有過類似的表達,“AI的能力比幾乎任何人知道的都要強,而且進化速度是指數級的。”
相比于許多車企「先打廣告再看療效」的普遍操作,盡可能在一件事情上干得體系、干得完整,是吉利一以貫之的行為準則。在這個過程中,吉利看似是落在很多企業后面追趕,但這種「敢為天下后」而不急于去與其他企業分個高下、爭個高低的行事邏輯,反而讓吉利在許多領域走在很多人前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為整個行業「帶路」。
2
別小看了,階躍星辰的「含金量」
作為一家成立短短兩年,就迅速躍升成為中國AI「四劍客」之一的大模型創業公司,在這一輪與吉利的合作官宣中,流露出的很多細節都備受討論,但更多的人是在猜測,階躍星辰究竟是誰?相比于當前大熱的Deepseek,吉利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家看似不那么「掐尖」的企業作為戰略合作伙伴?
去年3月,階躍星辰在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正式亮相。隨企業一齊亮相的還有其核心創始團隊——CEO姜大昕、系統負責人朱亦博以及數據負責人焦斌星。而值得關注的是,三人都曾在微軟系有過長期的工作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其核心創始團隊圍繞著前沿算法與大規模工程實踐結合的能力,恰恰補足了吉利從傳統制造向AI驅動轉型的短板。
以姜大昕為例,其主導的必應搜索引擎研發,強調「研究需與產品結合」,推動了CNN、LSTM、BERT等一系列算法在搜索產品中的迭代應用;而朱亦博的萬卡集群管理經驗與焦斌星的數據挖掘和NLP算法優化經驗,則對于支撐后續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高效運行,及其龐大數據庫的優化和訓練效率,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與此同時,相比其他科技巨頭,與階躍星辰這類初創企業合作,也更符合吉利「主導權優先」的訴求,避免高成本帶來的資金問題或是對于強勢供應商的過度依賴。
昨天,在上海舉辦的首屆Step UP生態開放日,姜大昕還對于AGI的演進做出了清晰的勾勒,他認為,AGI的演進包含三個階段,分別是模擬世界、探索世界和歸納世界,目前已經進入到了Agent即智能體的發展階段。這種思路恰與此前吉利所提出的「從工具到生命體」的AI進化路徑高度契合。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吉利與階躍星辰的深度綁定,不僅僅是單純的企業競標,更出于吉利對于自身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在AI技術體系布局的合理延續。后者圍繞著多模態統一、生態開放、算力優化等方面的長期深耕,不僅可以將吉利前續在AI領域的一系列布局轉承,也將為吉利在未來提供從「汽車制造商」向「AI科技公司」進一步轉型的完整路徑。
根據公開資料,基于階躍星辰的Step-Video-T2V和Step-Audio模型,及其對于多模態數據的深刻理解,吉利將在語言、音頻、視頻三個維度的應用和交互達到新的競爭維度。
比如,當別的車企依靠實車路測進行技術迭代時,Step-Video-T2V模型可以540P高清自動駕駛訓練視頻的批量生產,提升智能駕駛的訓練效率的同時,還能將極端場景數據合成方面成本降低80%;Step-Audio模型則能夠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生成情緒、方言、語種、歌聲和個性化風格的表達,甚至支持不同角色的音色克隆,帶來遠超于標準化語音系統的交互體驗。
更為關鍵的是,這種安卓式的「開源策略」,不僅能夠使吉利以近乎于零的成本持續優化和迭代,也將技術共享的過程中,通過降低AI應用門檻,吸引第三方開發者為吉利生態開發車載應用,形成類似安卓的開源護城河,甚至影響標準制定。這種「技術開放-生態反哺-標準主導」的閉環,恰與吉利3月初即將發布的AI智能化戰略,從汽車制造商向出行科技平臺轉型的目標遙相呼應。截至目前,在躍問APP上,已有超過4300名開發者提交車載應用方案。
3
「值得劇透的三個信號!」
還有一周的時間,吉利的AI智能化戰略將正式發布,在此之前,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這場關乎未來汽車行業的AI生態體系構建的發布會上,吉利究竟會講些什么?或者說吉利應該講些什么?到底要怎么講?
回看長安、華為、理想在圍繞在AI領域的全面布局和敘事邏輯其實只有三種——大投入、廣鋪陳、情感綁定。如何在這樣的固有敘事邏輯中跳脫出來,是吉利需要著重在這場發布會中去講的。目前來看,AI在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布局,本質上包括營銷、應用和制造三個環節,圍繞著這幾個環節,想要在將過去兩年在AI領域布局的階段性成果轉化為市場認知,進一步提升在行業內外部信心和話語權,吉利至少要在這場發布會中講述和回答三個問題:
1、如何在營銷端形成AI驅動的「效率武器」?在更快地介入AI并跟既有的工作形成體系的路徑中,將AI以市場服務和客戶工具的打造的盡快介入,圍繞營銷化的數字工具、獲客與銷售維度展開聯動無疑始終是最直接、也是最快能夠賦能到企業的核心工作上的。比如基于星睿智算中心,構建一個動態市場預測模型,實時分析區域消費特征、輿情熱點與供應鏈波動;通過開發一個AI數智工作臺,經銷商AI助手可以通過微表情識別、語音語義分析,實現精準需求匹配等,圍繞現階段的銷售形成的AI智能化產品,盡快地改善銷售效率。
2、如何在應用端持續衍生出更好的產品?要想明確這個問題的入手點,首先要明確的是當前圍繞著AI在智能電動汽車的實際應用究竟有哪些痛點、哪些問題。尤其當AI越來越頻繁地上車,但對于很多用戶而言,AI應用始終與真實需求存在鴻溝,甚至「技術越先進、體驗越割裂」,吉利需要在這場發布會上真正做到與消費者共情和理解后者的處境。
直到今天,很多車企在智能駕駛的推出和打造上,仍然處于一種「半成品」的階段。比如在高階智能駕駛中常見的「模式分裂」,用戶需要在高速NOA、城區LCC、自動泊車間手動切換;某品牌智駕極大依賴駕駛環境,在晴天的成功率達到91%,但在大霧、雨天等駕駛場景下卻難以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映。因此,在今天AI廣泛應用于車端的過程,吉利需要回答的是,為什么仍然沒有一款產品能夠真正做到簡單、直接?為什么在車手互聯的問題上,汽車的迭代始終趕不上其他智能終端?為什么今天的智能座艙在語音等互動層面,仍然不能像真正的家人一樣,給予用戶感情和溫度?
3、如何在制造端充分激活和利用吉利的平臺化基因和價值?要知道,吉利相比于任何一個企業在做AI轉型的時候,一個最核心的優勢就是「平臺化」,其對于汽車制造一整套從零部件、到采購、到生產、到研發的復雜體系和理解和感悟,是吉利與其他幾家企業相比最核心和差異化的優勢。圍繞著這種平臺化制造的理念、前端和后端的效率開發以及與AI更深度的結合,為什么中國的汽車供應鏈的問題在這個節點還不能更透明?為什么在圍繞平臺開發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效率不能再進一步提升?如何基于一個架構平臺的基礎上融合更多的產品?如何讓平臺的理念更好的得到復制和延伸?
這場發布會,對吉利而言不是展示技術參數的優越性,而是將吉利作為一家兼具規模化和平臺化的造車企業即將顯現出的差異化優勢,吉利也將通過AI對于汽車行業的重塑真正講述出來。作為國內技術與整合整合能力最強的企業企業,過去對于傳統技術培養的韌性,讓吉利更清楚AI絕不只是具備簡單的工具價值,不是用單一的智駕功能或淺層次應用就能賺得流量和銷量,而是一場圍繞終端帶來的體系變革。
在這個過程中,從工具到功能再到應用場景,給市場一個系統的演示思路,并將這些作為接下來逐一擊破的目標,或許圍繞這些問題的闡述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足夠在這場發布會上讓吉利圍繞AI轉型的過程中重新站在行業之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