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在繪畫上被稱為“元人冠冕”,他是難得的全才,他在書法上的成就也是異于常人,他的行楷天下第一最為出名,但是他并非字擅常于行楷這一字體,他五體皆能樣樣精通,隨便拿出一個都能在當時的書圈都是數一數二的。
趙孟頫一生所創作的行書最多,他一改宋朝的“尚意”書風,提倡“尚古”之氣,他后來的筆風直追“二王”。這是他在47歲時所完成的行書巨作《雪賦》,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作是他一生中多次書寫中最佳之作,全卷 22.5 厘米、橫 192.9 厘米,共 73 行、600 余字,字徑約 2 厘米為紙本墨跡之作。
《雪賦》原作出自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之手,采用漢賦中主客問答的形式,借雪之景,抒發對人生無常的感慨。雖創作緣由無確切史料記載,但能感受到趙孟頫是被《雪賦》的文學魅力深深觸動,才以筆墨詮釋經典。
這一版本《雪賦》完成后,被趙孟頫的好友視若珍寶,當作 “傳家寶” 珍藏。可惜元末亂世,它流落民間,先后輾轉于項元汴、梁清標,最后年羹堯私藏于年府之中,年羹堯還在卷上留下跋文,表達對這件作品的珍視。
直到后來年羹堯被抄家,《雪賦》才進入了清內府之中收藏,獲得乾隆嘉慶和道光三代帝王的喜愛,最終是成為了皇家收藏中的珍品。之后清王朝覆滅之后流出宮廷之外,最終它被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得以完整保存,讓后世之人有機會領略其風采。
從書法特點來看,《雪賦》在用筆、結構和章法上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在用筆上,趙孟頫盡顯大家風范。起筆輕盈靈動,多順鋒入紙,在空中取勢,恰似雪花悠然飄落;行筆穩健,衄挫、調鋒精準到位,中鋒側鋒交替運用,筆畫骨肉停勻,剛柔并濟。
轉折處方圓結合,有時藏鋒不露,盡顯圓潤柔和;有時方折有力,凸顯剛健風骨。筆畫轉換流暢自然,提按節奏分明,將用筆的細膩與精妙展現得淋漓盡致。
結構上,《雪賦》受王羲之影響顯著。中宮緊密,四周筆畫舒展,以內擫筆法為主,字體呈現縱長連綿之勢。字的形態在中正平和中帶有靈動的欹側變化,通過巧妙運用夸張、簡化、連筆等技巧,每個字都獨具韻味。
原作上的水漬意外地增添了墨色的層次感和章法的動態感,讓二維的紙面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可謂神來之筆。
其筆法、結構、章法皆達上乘水準,美感與經典之作《蘭亭序》相比也毫不遜色。從文化傳承角度,它將文學經典與書法藝術完美融合,體現了元代文人對自然、人生的思考,反映當時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