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商業市場從來不缺神話創造者,但很難有常勝將軍。上個月26日,被外界譽為“常青樹”的杉杉股份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4.8億元至3.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杉杉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在業績預告發布的同一天,杉杉股份控股股東杉杉集團也發布了一份公告:公司于1月23日收到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通知書》,建設銀行寧波分行、鄞州農商銀行寧穿支行等債權人已經向鄞州法院申請對杉杉集團進行重整。
2月18日,杉杉股份披露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所持公司部分股權被凍結,其中杉杉集團本次凍結股份約2.87億股。自創始人鄭永剛離世后,杉杉集團便進入了多事之秋。盡管杉杉股份在資產、財務方面保持獨立,但同樣承受著狂風暴雨帶來的寒意。
風波不斷,業績下滑
2023年2月10日,帶領杉杉集團走向輝煌的鄭永剛先生因突發心臟病與世長辭。作為400億商業帝國的掌舵者,鄭永剛的離去令人惋惜,也引發了眾多投資者的擔憂。
果不其然,一個月后在杉杉股份舉辦的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鄭永剛之子鄭駒全票當選公司董事長。此舉卻遭到了繼母周婷的反對,稱此次股東大會存在違規和錯誤行為,根據法定繼承關系,她才是杉杉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狗血小說中的豪門爭斗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瞬間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上交所因此還下發了監管工作函,督促杉杉股份及相關方妥善處理。
2023年3月26日,杉杉股份發布說明公告,鄭駒作為公司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出任董事長合法合規,本次選舉有效。同年5月10日,杉杉股份在召開的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選舉周婷為董事,至此這場權力糾紛按下了暫停鍵。
然而看似有了一個完美結局,殊不知權力爭斗仍在延續,而且迎來了反轉。2024年11月杉杉股份披露,鄭駒因工作原因辭去董事長一職,莊巍因個人原因不再擔任副董事長職務,公司董事長由周婷接任。
很明顯,在鄭永剛離去的兩年時間里,因權力交接“杉杉系”公司管理層極不穩定,直到今天這種震蕩依然存在。本月初,杉杉股份和杉杉控股都發生了人事變動。周婷卸任杉杉控股法人代表,由周順和接任;趙志剛不再擔任杉杉股份副總經理職務,另作安排。
正所謂軍心不穩,企業難安,這兩年杉杉股份在內斗風波下,業績肉眼可見地出現衰退。2023年營收190.7億元,同比下滑12.13%;歸母凈利潤7.65億元,同比驟降71.56%。
步入2024年,杉杉股份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前三季度營收凈利雙雙下滑。與此同時,在二級市場上其股價一瀉千里,從2022年33.28元/股的高位跌至如今的8塊多,市值縮水超500億元。
權力爭斗、業績下滑還不是杉杉股份遭遇的最大難題,債務危機才是懸在其頭頂上的一顆定時炸彈。截至2024年9月底,其短期借款為62.17億元,而賬面貨幣資金余額僅為38.39億元。雪上加霜的是,控股股東杉杉集團的財務問題更加嚴峻。
截至2月17日,杉杉集團合并口徑(除杉杉股份外)有息負債總額88.93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短期負債83.09億元。事實上,自2024年起杉杉集團因債務違約被多家銀行告上法庭。之所以走到這個地步,原因就在于杉杉集團的新能源夢。
擴張之下鋰電承壓
在服裝行業,杉杉股份的大名如雷貫耳,是國內最早生產高端西服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首家上市的服裝企業。毫不夸張地說,杉杉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當然很多人對其印象還停留在服裝賽道,然而經過30多年的發展,杉杉股份早就實現了蝶變。
1999年杉杉股份斥資收購鞍山熱能研究所,開始進軍鋰電負極材料賽道,隨后又將業務拓展至正極材料和電解液領域。外界對鄭永剛的這一決定感到頗為不解,畢竟彼時房地產如火如荼,杉杉股份更應該投資樓市。
對于轉型緣由,鄭永剛談及隨著國門逐漸打開,外資服裝品牌涌入后,國產品牌無疑喪失了競爭力,只有找到下一個具有爆發性成長空間的產業,企業才能有未來。
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鋰電并不是一門好生意。況且服裝和新能源兩條賽道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不過事實證明,鄭永剛的深謀遠慮讓杉杉股份成為了商業市場中的常青樹。
2005年杉杉股份中間相炭微球年產能力1100噸,擊敗外資品牌成為國內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2007年蘋果初代iPhone橫空出世,依靠和ATL的綁定,杉杉股份成功打入果鏈,自此迎來春天。
隨后國內智能手機、電動兩輪車、新能源汽車三大賽道開始爆發,杉杉股份業績扶搖直上。2018年正式剝離服裝業務,專心撲在新能源賽道。2019年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三大市場,杉杉股份國內市場排名分別位列第一、第三和第四名。
不過鋰電行業的火熱也吸引了眾多玩家蜂擁而至,杉杉股份的壓力與日俱增。為了更好地迎合市場趨勢,2020年開始進行戰略優化。一方面將正極材料、電解液兩大“增收不增利”業務剝離;另一方面聚焦負極材料,開始擴產增能提升實力。
從2021年起,狂砸上百億元相繼在四川眉山、云南安寧、內蒙古包頭、芬蘭科斯霍爾姆建設負極材料生產基地。然而正是因為龐大的成本投入,讓其資金流陷入緊張邊緣。
同時負極材料市場內卷加劇,價格競爭十分激烈,尤其新能源汽車賽道價格戰已成常態,進一步擠壓了上游供應商的盈利空間。杉杉股份雖是國內最大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商,坐擁產能優勢,但是盈利能力并不穩定。
2023年負極材料業務收入72.67億元,同比下滑9.82%;毛利率11.77%,相較2022年減少了10.36個百分點。盡管步入2024年負極材料需求和價格都呈現了上升趨勢,盈利能力逐漸增強,不過很明顯激進的擴張和競爭的白熱化已經壓得杉杉股份喘不過氣。
跨界偏光備受質疑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這是經濟學里著名的投資理論。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蛘咴庥鲛D型難題時,多元化無疑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杉杉股份可以稱得上是多元化投資的老手,產業涉及光伏、充電樁、金融等多個領域。
在鋰電賽道做減法的同時,杉杉股份又將手伸向了偏光片領域。2020年以總價11億美元收購LG化學在中國和韓國LCD偏光片業務,并成立了運營平臺杉金光電。
杉杉股份的意圖很明顯,在鋰電材料業務正值利潤下滑之際,布局偏光片進行二次轉型開辟新賽道,在產業結構上形成雙保險。不過此番跨界也引起了投資者的質疑。
一方面偏光片和鋰電材料同樣屬于重資產行業,尤其顯示器面板技術更新換代速度極快,生產線的升級無疑會耗費大量的資金;另一方面消費電子市場疲軟,杉杉股份此時入局并不是最佳時機。
從業績走勢來看,杉杉股份確實正承受著行業周期帶來的陣痛。2023年偏光片收入102.98億元,同比減少0.32%。毛利率更是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由2022年26.71%降至19.52%。
在消費電子回暖的2024年,雖然偏光片業務收入實現了穩定增長,但上半年毛利率已經下滑至13.25%。很明顯,這條第二曲線已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從投資角度分析,杉杉股份之所以看上偏光片,一是偏光片本身屬于高精端行業,有較高的毛利率,彼時國內市場還處于卡脖子階段。而LG化學有著雄厚的技術和客戶資源;二是全球顯示器產業鏈正在向中國轉移,國產面板商話語權上升,偏光片國產化成為趨勢。
和住友、日東電工、三星等日韓巨頭相比,杉杉股份借助國產化東風市場空間無疑會進一步擴大。尤其如今超大尺寸電視成為消費熱寵,恰巧LG化學的核心優勢就是大尺寸偏光片。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在行業周期過后杉杉股份會迎來曙光呢?實則不然。
眾所周知,顯示設備正由LCD向OLED過渡。目前杉杉股份的強項還只在LCD偏光片領域。想要抓住市場機遇,肯定是在技術和產能上先下手為強。2023年9月,杉杉股份又以14.07億元收購了LG化學旗下的OLED TV、車載及IT產品偏光片業務,劍指高端市場。
據悉今年杉杉股份的中小型OLED及車載偏光片將會全面量產,毫無疑問在產能釋放下,杉杉股份又迎來了一個新增長點。不過三利譜、盛波光電等國產企業都在布局OLED偏光片市場,杉杉股份能否先下一城還需時間觀望。
結語
目前杉杉集團正加快資產處置回籠資金積極解決債務問題,也喊出了保上市公司、保產業的目標。母公司債務危機和內斗事件雖然令杉杉股份疲憊不堪,但從長遠來看其發展空間巨大。
畢竟國內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大尺寸電視三大賽道的火熱,注定了鋰電和偏光片兩大市場的發展韌性十足。隨著行業下行周期結束,新一輪產能的釋放,杉杉股份走出低谷或許是遲早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