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真的是張 AI 玲了。”最近網上熱傳了一段視頻,有網友用 AI 重現了《張愛玲在美國》。
盡管之前零星看過一些 AI 復活的面貌,但真的把她的生活擺在面前,距離如此近,又更感性了一些,當然細節的部分不可能做得太真實。但三分多鐘的影像,跨越張愛玲的各個生活階段,能展現至此,已經夠讓 AI 物盡其用了。
背景音樂也非常好聽,每句詞都是花了心思的。
年輕時的決然,晚年時的淡然,都挺神似的 —— 交織著讀張愛玲的那些記憶,即使不真,仍然動容。
以后和明星談一場戀愛,想看歷史古人的真實生活,估計都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當然,見過張愛玲真正的黑白質感影像,還是覺得彩色光影下的她顯得太柔和平庸了一點,真實的她當然要更靈一些。
有個網友的評價很有意思,說就愛她眼神里這種“愛誰誰”的樣子。做自己做成一種獨一的形容詞,這很張愛玲。
就是前幾年的時候,大家對張愛玲的評論還諸多是“戀愛腦”,現今也慢慢看見了她在不同感情,世事間的理性和瀟灑。
AI 還原的視頻里,最愛的是她在熙熙攘攘的美國街頭一回眸,有真實的,也有大家的想象,但覺得那就是她要的漂泊。
1952 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前往香港,之后又定居美國。她在上海成長和成名,此去卻是永別離,在那里她和丈夫賴雅結婚,11 年后賴雅去世,從此張愛玲一人生活直到 1995 年去世。
(張愛玲的美國移民“綠卡”。
證件顯示她 1955 年 10 月 22日到美國,
地點是舊金山第 13 區第 26 港)
張愛玲在國內的故事被寫了一遍又一遍,出生在上海的沒落家族,單親家庭,和母親關系緊繃,又靠寫作名利雙收,當然還有和胡蘭成的糾扯,和桑弧的惺惺相惜,后來都如煙散去了。
后來在中年之后,她去往美國的那一段,留下的筆墨寥寥無幾,有人猜凋零,有人猜繁花,都還不如照片來得更真實些。
60 年代在美國的這張照片,再是陰翳之處卻掩不住靈光。
賴雅去世后,張愛玲在洛杉磯生活,居住在公寓中,在遺囑中說她所擁有的東西都交給好友宋淇夫婦。
后來林式同作為遺囑的執行人,去張愛玲家整理遺物,張愛玲的公寓位于洛杉磯 Rochester Avenue 206 室。后來他口述了當時的情景,張愛玲家中“家具不多”,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都好拿。墻上沒有掛任何東西,房內就是張愛玲自己的作品和一些定期雜志。
“正對電梯,一條筆直的走道,四面沒有窗,灰灰的日光燈,整天亮著。到了盡頭,靠左邊,就是張愛玲住的房門。一打開門,房里彌漫著沉郁的空氣,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戶打開……地上擺著許多紙袋,門旁靠墻放著那-張窄窄的行軍床,上面還鋪著張愛玲去世時躺的那床藍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著電視機、落地燈、日光燈,廚房里擱著一把棕色的折疊椅,一具折疊梯,這就是全部的家具了。”
后來林式同去銀行把張愛玲的銀行卡存款取出,共 2.8萬 美金。整個存款算起來大約 260 萬港幣, 晚景“凄涼”顯然是夸張的說法。
讀林式同的描述,就像舊時間的影像,蒙了塵,但泛著光,
覺得真實平和,也愿意相信那樣的張愛玲,轟烈過了,還能守得 平靜,在愛的虛妄和貪執里打了滾,又回到自己的精神領地。
想起那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任何時候都不遮藏或屏蔽感受地活著。
參考資料
1. 【張愛玲在美國 Eileen Chang in America-嗶哩嗶哩】
https://b23.tv/RCooFjr
(所有圖文均來自網絡,侵刪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