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業主買的商品房,竟然與規劃圖、竣工圖都不一致?
一位青島西海岸世茂諾沙灣的業主,就遇上了這種離譜情況,他發現自家房屋和官方規劃圖不符,他舉報后,綜合行政執法局“甩鍋”,住建局“偷梁換柱”,直到法院出手,才掀開這場鬧劇的冰山一角……
1、
“城管”輸了,業主贏了,黃島法院責令綜合執法局重新作出處理
諾沙灣DE區業主,發現自家房屋與規劃圖不一致,存在“違章建筑”且侵犯了該業主的合法權益。該違章建筑是小區施工單位竣工交付前建設的,且通過了竣工規劃驗收。但是,建筑工程實際情況與城建檔案館的竣工圖不一致。這意味著,該業主的房屋與規劃圖、竣工圖都不一致,其后果就是,不一定哪一天有人就可以拿著規劃圖、竣工圖說事,反咬一口舉報該業主的房屋存在違建,那這位業主將是有苦說不出、欲哭無淚的場面。
該業主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將來出現糾紛,遂向黃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投訴舉報。申請青島市黃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青島世茂濱海置業有限公司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定及其核準的圖紙擅自進行建設的項目,涉及增加建筑面積的違法行為啟動行政執法程序。
按照慣例,凡是投訴舉報違建的,“城管”(即綜合行政執法局)人員會在數日內到現場勘察,但這次該業主的投訴,自始至終,沒有任何“城管”人員到業主房屋進行現場勘察。更匪夷所思的是,只是片面地比對竣工圖與規劃圖,發現兩圖彼此一致,直接認定不存在被投訴的“違建”行為。
業主質疑:如果僅憑竣工圖和規劃圖比對,就可以確認是否存在違建行為,那么全中國已經竣工交付的所有小區,就都是合格的。任何業主投訴舉報,只要答復“竣工驗收合格了,所以就是合格了”,這就萬事大吉了,按照這個邏輯,所有的開發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該業主不服“城管”的書面答復,遂向黃島區司法局申請行政復議。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代表黃島區人民政府復議的司法局,竟然維持“城管”的違法行為。
司法局作出的復議決定書雖然長達6頁,其核心意思就是:小區樓房通過竣工驗收備案了,所以違法事實就不能成立!按照這個邏輯,任何產品具有出廠合格報告了,就算是合格產品了,換句話說就是“不合格也算合格”!
投訴舉報的業主肯定不服啊,向黃島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被告是黃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和黃島區人民政府,于2024年6月開庭公開審理。綜合執法局和區政府各自委派了專業律師及單位負責人等數人,陣容不可謂不龐大,被告席都有些坐不下。庭審中,該業主列舉證據,援引法律法規,舌戰兩位專業律師,怒懟被告代表。2024年10月下旬,黃島區法院終于作出《行政判決書》,判該業主贏。
令人震驚的是,黃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被法院判輸后,卻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截止至今日(注:發文日期為1月16日),已經嚴重超期。到目前為止,綜合行政執法局仍然沒有給該業主哪怕一頁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處理決定。眾所周知,按照法律規定,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發生不履行生效判決行為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而行政機關發生不履行法院判決行為時,該怎么辦?贏了官司的業主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嗎?
因綜合行政執法局不依法履行判決,該業主被迫向人民法院原審法官求助,該法官知悉后,已經向領導匯報此事。據傳,該業主已經做好向監察機關控告、求助的準備。
2、
偷梁換柱,黃島區住建局敗訴背后的秘密?
包括筆者在內數名業主在維護小區集體利益,籌備業主大會過程中,屢屢被針對。筆者被迫耗費大量時間學習和調閱有關資料,沒想到的是,竟然發現自家房屋的規劃圖與施工圖存在嚴重不一致之處。
《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第三十條規定: 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應當包含:主體工程、外裝修、戶外廣告設施、室外工程、環境景觀、夜景觀照明等的設計文件。建設單位編制的施工圖應當符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準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
很顯然施工圖違反了規劃圖,大概率是施工圖審圖單位違規審圖,性質惡劣,不但會面臨行政處罰,還要承擔民事責任。
筆者投訴至黃島區住建局,向住建局提供了控訴材料和施工圖復印件。折騰近2個月,住建局通過《告知書》向筆者答復:違法審圖事實不存在,言外之意認為筆者提供的復印件是假的,但筆者的復印件確實來自有關單位的。如此一來,這事就大條了,背后必有隱情。
筆者以區住建局的《告知書》認定事實錯誤為由,起訴至黃島區人民法院。在開庭時,被告黃島區住建局僅憑一份所謂《案件調查終結報告》試圖證明《告知書》的合法性。原告邀請總包單位出庭作證,總包單位當庭提供了施工圖原件(與筆者的復印件一致),人民法院以住建局證據不足為由,判決黃島區住建局敗訴:
黃島區住建局作為行業部門,在法庭上,僅僅憑著一紙《案件調查終結報告》試圖勝訴,這就有些過分了。
大家都知道,審理案件事實是需要證據支持的,沒有附加證據的《案件調查終結報告》算是什么證據?這只能是臆想臆測。以此《報告》試圖勝訴,這是故意欺負法院,還是堅定的認為法院無論如何都會站在他們那邊?
筆者相信,黃島區住建局不會弱智到閉門造車編造《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其沒有向法庭提交關鍵證據,令人猜測其背后是不是試圖在隱藏什么。
近日,筆者有機會對黃島區住建局的有關完整的卷宗進行閱卷,發現驚人秘密,被投訴的施工圖大概率真的不是審圖單位審核的,用一句大白話形容,施工圖是“假圖”。也就是說,施工圖被偷梁換柱了!
誰有對施工圖紙偷梁換柱的利益和動機?不言自明……
點評
從諾沙灣DE區的這一案件來看,開發商、城管、住建局,每一個環節都有“甩鍋”的嫌疑。開發商偷面積、變更施工圖,圖的是成本和利潤;城管“眼不見為凈”,省了麻煩;住建局似乎在隱藏什么,試圖用一句“違法審圖事實不存在”糊弄過去。
但法院判決打破了這種潛規則,讓業主看到了一絲希望。這起案件,不僅僅是一個業主告贏了有關部門那么簡單,它背后折射出的是整個樓市的監管漏洞。如果你的房子也和規劃圖不一樣,你會怎么辦?
本文來源公眾號:諾沙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