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聯合國未能長期、全力支持美國的利益為優先原則為借口,共和黨參議員邁克?李在近日提交了一份令人哭笑不得,又荒誕無稽的議案——既然聯合國沒有什么用,那美國干脆退出這個組織吧。
西方的政客,“演技”是必備的技能
面對這種無厘頭的提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迪雅里克在接受記者訪問時感到很無奈,回應稱:不會對沒有正式通過,沒有得到所在國政府批準的議案發表意見。
潛臺詞是“這么荒誕的事情,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不值得點評”。美國在聯合國得到的利益還少嗎,明明是希望脅迫聯合國在更多事情上傾向美國,明明是要求其他國家在更多問題上贊成美國代表提交的議案。
卻要換個方式來表達——我要退出啦,口是心非,演技拙劣!讓南生想起小時候,媽媽帶我去小鎮上買衣服,商家說100元,媽媽還價20。商家說進貨都得70元,80賣你,總不能讓我貼運費吧。
媽媽又說,最多30元,不然就算了,身上沒帶那么得錢。見賣家表情憂郁,媽媽作勢要走。這個時候,重復無數次的表演開始了:虧本就虧本吧,30元賣你,就當交個朋友,但可不能和別人說啊……
呵呵,邁克?李這個演技拙劣的共和黨政客,提交退出聯合國的提案,想以此作為脅迫的手段,同時達到出名的目標,這么小兒科的伎倆,當然不值得聯合國秘書長的發言人的評論了。
但邁克?李的重要目的之一,讓更多人知道自己,讓自己的名聲更加的“響亮”,這算是達到了。重要的不是他的提案能否通過,重要的也不是演技是不是爐火純青,而是要一直表演下去。
西方政客是在把一切都當作一場表演
這可不是南生在瞎說,而是由西方民主的歷史傳統演變而來的。最初的時候,那些希望從政的人都要站在廣場上,向著路人高聲說話。僅僅是說話,是無法吸引眾多圍觀人群的,得大聲的說話。
說的話得無厘頭,越奇葩越能吸引人群的關注,越讓人感到詫異就越能讓行走的人群駐足圍觀,越極端的言論就越容易激發圍觀群眾的分享沖動。還需要配合幽默的段子,夸張的肢體表演……
邁克?李提交的要求美國退出聯合國的提案,僅僅是小兒科。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的表演得是澤連斯基,他是主角,拜登政府、英國、德國、法國、波蘭、丹麥、日本、韓國、加拿大等政客都是配角。
下面這張圖大家都熟悉吧,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激情演講,呼吁給予更多援助幫助擊垮俄羅斯。當時的副總統哈里斯,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兩人共舉烏克蘭國旗,上面至少有數十個美國參眾議員的簽名。
從2022年2月末開始,也就是俄烏沖突爆發后,直到特朗普贏得大選,成為第47任美國總統之前的近3年時間內,無數的西方政客都在配合著澤連斯基,他們共同在完成一場時間久、規模大的表演。
他們不僅要在國內持續發表盛贊澤連斯基的言論,說他是希望、是燈塔,是抵抗俄羅斯入侵的民主國家捍衛者,還需要想盡一切辦法證明自己的勇敢,不怕死、不畏懼炮火、敢于身臨險地的英雄主義精神。
最近3年來,有多少西方政客進入基輔啊,必須要在某個已被炮火襲擊的破損建筑前拍個照、打個卡。還需要與澤連斯基深情的擁個抱,拍拍肩膀,證明自己是多么的力挺烏克蘭……
G7會議、G20會議以及其他各種國際會議都要邀請澤連斯基來演講,甚至不惜警告主辦國,若邀請俄羅斯代表來,他們可能就要抵制會議。這是一場規模盛大的表演,居然讓澤連斯基深信。
自己已成為國際政治的棋手
但特朗普打破了澤連斯基的美夢,也打破了歐洲多國政要的表演夢,你們都不是主角,真正的掌舵人是:美國。國際政治就是這么的殘酷,若某人不清楚這終究是一場表演,會有人讓你清楚。
如果說澤連斯基是由演員成為總統,而不知道總統實際上也是在演戲的話,那特朗普就是在再度成為總統后,對“政客的必備技能是演技”的認識更加深入,而且他的演技更高一籌,已是老戲骨了。
畢竟特朗普以前當過演員,又是第二次擔任總統,對演技的認識更加深入也是符合邏輯的。他最擅長的是就是利用社交媒體發出好幾個自己準備要干的事情,有意讓一項政策的爭議尚未發酵。
另一項新的話題便迅速占據輿論場,讓批評者難以集中火力反擊。特朗普及其團隊精心安排各項政策的發布時間,巧妙操控輿論,確保他主動制造的熱點始終占據各大媒體的新聞頭條位置。
特朗普說“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實際上是以此來逼迫特魯多在更多問題上對美國讓步;他說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巴拿馬運河,實際上是要求巴拿馬當局疏遠中國,給美國讓利。
特朗普的助手,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舉辦的安全大會上大肆批評歐洲已失去了“民主的初心”,已和美國在共同的價值觀問題上出現了歧路。實際上,美國這是準備將歐洲放在一邊,試圖獨吞俄烏和解的收益。
統統都是表演,如果說西方政要最近3年烘托澤連斯基是一場規模龐大的演出的話,那特朗普當前展示的推動俄烏和解,緩和美俄關系,打臉歐洲,收割盟友,瘋狂加關稅等也都是場表演。
以不變,應對西方政客“表演”的萬變
表演的本質就是多變,讓人眼花繚亂,無法分辨。既然難以分辨,我們不妨不去分辨。數天前,英國首相會見了王毅,對兩國在近期達成的各項戰略合作協議感到很滿意,要推動英中關系持續穩定發展。
全然無視之前數年英國在諸多問題上對中國的劫難。在特朗普提出要歐洲大幅增購美國生產的能源、糧食,在萬斯批評英國在民主與法治問題上“誤入歧途”后,他們迫切需要緩和與我國的關系了。
還有過去三年極力追捧澤連斯基的北約,最新發布的新聞稿中,一改此前一直采用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措辭,改成“俄烏沖突”了。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泰然處之,巋然不動!以不變應萬變是大國定力,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原則,開展良性互動,不搞零和博弈,堅定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發展。立定,看爾表演。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和打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