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烏克蘭決定出售“瓦良格”號航母,賀龍之子賀鵬飛得知后,親自登門拜訪徐增平:“徐先生,麻煩幫我買一艘航母!”
“瓦良格”號航母的遭遇,充滿波折,它由蘇聯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承建,1982年項目啟動,1985年船體下水。
但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經濟遭受重創,無力繼續推進航母的建造工作。
當時,“瓦良格”號雖已完成68%的建造進度,卻只能無奈停工。
1995年,烏克蘭做出了出售“瓦良格”的決定!
中國對于購入“瓦良格”號,有著深遠且必要的戰略考量。
當時,中國海軍發展面臨諸多瓶頸,而航母作為現代海軍的核心力量,對于增強國家海上防御能力、捍衛海洋權益意義非凡。
擁有航母不僅能夠大幅提升海軍作戰實力,更能為中國航母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提供寶貴的實物樣本,助力中國海軍實現現代化的跨越轉型。
然而,購買“瓦良格”號之路可謂荊棘密布。
西方國家出于對中國崛起的忌憚,不擇手段地對烏克蘭施壓,妄圖阻止這筆交易。
烏克蘭國內也意見紛紜,部分勢力受外部影響,對出售航母持反對立場。
除此之外,購買航母所需的巨額資金,以及后續拖運、改造等一系列棘手難題,都給交易增添了重重阻礙。
在此艱難時刻,賀龍之子賀鵬飛深知,必須找到一位既有雄厚經濟實力,又滿懷愛國熱忱的人士來推動此事。
經過深思熟慮與多方權衡,他將目光聚焦到了商人徐增平身上,并親自登門拜訪。
一見面,賀鵬飛顧不上客套寒暄,就開門見山的說:“徐先生,麻煩幫我買一艘航母!”
短短一句話,不僅是對徐增平個人能力的認可,更是在緊迫局勢下,為推動航母購買邁出的果敢決策。
肩負著賀鵬飛的囑托與國家的期望,徐增平深感責任重于泰山。
他毅然以澳門創律旅游娛樂公司的名義投身競拍。
在競拍過程中,徐增平四處奔走籌措資金,沉著應對各種復雜的談判與審查。
憑借頑強的毅力與堅定的決心,徐增平最終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中標。
但這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續運輸過程同樣困難重重。
在“瓦良格”號拖回中國的途中,土耳其受外部勢力蠱惑,以“船體龐大,會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他船只正常通行”為由,拒絕讓其通過。
面對這一阻礙,中國各方齊心協力,與土耳其展開了長達一年半的艱苦談判。
最終,土耳其同意放行,但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條件,如中國需提供巨額擔保,并保證航母不會用于軍事用途等。
在滿足這些條件后,“瓦良格”號終于在2002年3月4日順利抵達大連港。
“瓦良格”號來到中國后,經過精心改造,華麗轉身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并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中國海軍。
“遼寧艦”的入列,填補了中國海軍航母領域的空白,標志著中國海軍正式邁入航母時代。
參考資料:
王濤《“瓦良格”號航母的前世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