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安靜時的血氧是92%-94%,都不用吸氧,但是只要一開始活動,哪怕只是原地踏步走兩步,血氧就能掉到82%,我都不敢運動了……”魏大伯年輕時是名運動健將,如今,慢阻肺病把他最大的愛好“剝奪”了。
“即使一動血氧就下降,還是要適量運動,呼吸功能的儲備能力較低的患者應該吸著氧鍛煉。”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節目“國家級家庭氧療‘標準答案’請查收!”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馬靖詳細講解了氧療如何搭配康復鍛煉。
為何一動血氧就下降?
“我們運動的時候,心率會增快,血流速度加快,同時呼吸頻率也會隨之增快,加速氧氣進到肺泡的過程,所以正常人不太可能出現運動時的低氧。但當慢阻肺病比較嚴重時,因為氣道變窄了,血流增快時單位時間內進到肺泡的氧氣會變少,因而就出現了低氧。”
“很多慢阻肺病患者由于一運動就低氧、呼吸費力,于是就不愿意運動,然而,長時間缺乏運動可能會導致肌肉流失、呼吸肌力量下降、身體機能減弱,甚至心肌功能也會逐漸衰弱。因此,即使血氧下降也不能放棄運動。”
氧療搭配康復鍛煉,關鍵把握4點
“一動就低氧怎么辦呢?簡單來說就是‘缺什么補什么’,康復鍛煉過程中也不中斷吸氧。在康復鍛煉時,特別是有氧運動期間,建議佩戴便攜式供氧裝置,并按需要吸氧。可能需要在運動過程中更改吸氧方式,如鼻導管吸氧升級為面罩式吸氧。”
“運動時需要持續監測血氧,一般建議血氧保持在88%以上。如果運動中血氧持續下降,以及感到疲勞、氣短、頭暈或胸痛時,要立即停止運動并調整氧流量或者休息。”馬靖主任講道。
“需要攜帶氧療設備進行訓練,應該確保運動空間寬敞,保證供氧設備的安全,并避免氧氣管線與運動設備纏繞。也可以適當使用延長管,關于吸氧導管的長度,有研究顯示30米以內的吸氧管路,基本不會影響吸氧流量和吸氧濃度。”
“另外,一旦開始運動,只要度過了前一周,一般就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運動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肌肉也比以前更有力量。因此,如果明顯感覺到原有的訓練計劃執行起來比較輕松了,就可以定期和醫生或者呼吸治療師溝通,制定下一個階段的訓練計劃和氧療方案,確保安全和有效性。”
適合家庭氧療患者的運動項目有哪些?
“建議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比如步行、騎車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20-60分鐘。力量訓練方面,可以使用輕度彈力帶、啞鈴或自重訓練,每周2-3次,逐步增加強度。伸展和柔韌性訓練有助于保持關節靈活性和預防肌肉僵硬,運動后應進行放松拉伸。呼吸訓練應包括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并結合日常活動調節呼吸節奏。”()
最后,馬靖主任特別提醒大家,“在康復訓練前,最好請康復治療師進行康復評估,根據疾病階段、氧療需求和整體健康狀況,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計劃。通過科學的康復訓練和合理的管理,才能夠有效提高生活質量和減輕癥狀。”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最新上線的日更版公眾號,會每天和大家見面,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點贊分享,把《看呼吸》推薦給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還沒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私信小助手入群。我們將在群內收集大家的問題,為您采訪專家,提供一對一答疑,也將為病友們提供一個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空間。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馬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呼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副組長等。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3完成人),發明專利2項(3/6,3/4)。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等。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