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艷為亞健康人士調理時拍攝
中醫藥文化網訊(記者:許順喜 攝影:林臏)張小艷,“徒手五臟歸位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中醫藥文化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兼首席顧問專家、當代著名中醫康復研究專家。多年來,她懷著對健康事業的無限忠誠,靠自己精湛的技藝和高尚的醫德,以堅定的信念傳承著中醫文化,踐行著以“服務生命”至上為原則,為無數疑難雜癥患者送去了健康的福音。
張小艷接受記者采訪時合影留念
“中醫學事業是造福人類的事業,是中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傳承祖國的中醫學文化是我的職責,想要做好這項事業,除了不斷加強學習,還得精益求精、始終做到專心精業,把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作為自己終生的使命。”當代著名中醫康復研究專家張小艷在北京河南大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張小艷從事中醫保健康復工作30余年,在中醫理療上有著豐富的康復經驗。她曾在深圳泰和堂國醫館、北京九臺山莊國醫館等著名醫館坐堂問診,經她以中醫“徒手五臟歸位法”的方式為抑郁癥、冠心病、風濕病、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失調、腎臟病、瘟病、糖尿病等諸多疑難雜癥患者調理后,均有良好的效果,也獲得亞健康人士的一直好評。
張小艷為電視劇《西游記》沙僧扮演者劉大剛把脈問診
中醫是一門經驗積累之學,是一門傳承之學,有人稱之是一門玄學,但張小艷認為中醫文化是一門生活哲學。她徒手調理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運用望聞問切、手法探查等手段,了解被檢查者是否陰陽平衡、氣血經絡、筋骨脈絡的狀態,經辯證分析,總體上把握被檢查者的亞健康形態走向、氣血運行等身心狀況,以及自然界、人類社會對其的影響,從而指出健康隱患,做出針對性的徒手調理及理療方案。
據“《黃帝內經》記載: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中醫之五臟六腑在體表都有其反射區、發射點,可通過手法對體表發射區、發射點的刺激,促進氣血運行,起到調整陰陽、調節臟腑機能,可以緩解相應部位的不適癥狀。
張小艷為亞健康人士調理師拍攝
《素問?寶命全形論》中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日人”,五臟歸位法從中總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便包含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追求自然的思想理念,認為人與天地自然是一個整體,人的一切活動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人要順應自然,則人與自然安定,五臟歸在其位,則人身體安定,氣血通暢安康。反之,則出現五臟不和與錯位,出現病癥與身體內部不平衡與不和諧。
而運用張小艷獨創的“徒手五臟歸位法”理療后,各個器官的功能可以起到較好的恢復作用,可促進肝膽疏泄功能,使人體氣機通暢,心情舒暢;也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腹氣不通,幫助排除人體的糟粕。
據張小艷講,每個人的身體體質是不一樣的,所患疾病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為自己和家人選擇調理方案。請記住,沒有哪一種方法比另外一種方法更好、更見效,只有適合自己個人感覺的,才是最好的。
徒手調理呢,不僅可以改善局部的不適癥狀,也可促進筋脈氣血循環,從而更能改善提高臟腑功能,而達到內外平衡,陰陽相濟,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過程,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通過徒手調理,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扶正祛邪,從而達到個體身心健康、舒適。
張小艷在高鐵上為突發病人檢查身體
一個人做一次好事不難,難的是經常做好事,張小艷就屬于那個經常做好事的人,她不僅是一名中醫康復研究專家,而且還是一名志愿者,經常利用節假日走進養老院,為亞健康老人進行心理和“徒手五臟歸位法”理療,從來不要報酬。
張小艷在高鐵上為突發病人及時施救
“仁愛救人,赤誠濟世”也是張小艷常做的事情,雖不是刻意,但只要她遇上了就及時出手。十年前,她應邀到美國進行中醫藥文化交流時,突遇夏威夷市長身體不適,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有些驚慌失措!張小艷卻主動請纓,在短短十分鐘之內,運用中醫的方式讓該市長身體恢復基本正常,并堅持出席完活動。這一舉動,受到美方及華人的高度贊譽;2021年11月24日,張小艷乘坐西安到北京的高鐵上,一男性旅客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高鐵播音員雖多次播報,但由于正處于疫情高發期,很少有人前去施救,她聽到廣播后,迅速跑到指定車廂,為病人進行及時施救,經過二十余分鐘搶救,使病人轉危為安,病人家屬提出要為她送錦旗,卻被她婉言謝絕……
醫者仁心,是人類生命不斷延續的河流;懸壺濟世,她讓更多人生命在無私大愛中得到延續;醫術有道,她讓無數個趨近凋零的生命重新綻放。張小艷用實際行動彰顯了當代中醫學者的風采,樹立了中醫文化傳播的良好形象,弘揚了救死扶傷、見義勇為的精神,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追求醫術無止境,傳承文化無終點。張小艷在不斷的學習與傳承中醫技術,同時也注重中醫文化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她負責的課題,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列入全國重點課題,她的“徒手五臟歸位法”也被正式列入計劃并順利完成,并榮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發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2022年,張小艷獨創的“徒手五臟歸位法”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10月,張小艷撰寫的《五臟與情志:中醫視角下的情緒研究》被國家鄉村振興局所屬《中國財富》雜志收錄并刊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張小艷在平凡的中醫康復研究崗位上,正在實現她的人生理想、成就她的人生價值。像她這樣的中醫康復研究者,正在大力推進著新時代中醫事業文化的發展,讓中醫這個祖國醫學瑰寶必將發出越來越多的光芒,惠及更多百姓,緩解更多病痛。
面向未來,張小艷認為中醫藥文化需要傳承精華,更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既要堅持守正創新,還要堅守中醫文化原創思維,只有這樣中醫藥事業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責編:李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