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大花棉襖、會扭秧歌、會轉手絹的宇樹H1(人形機器人)成為蛇年春晚最大看點之一。
16個人形機器人整齊排列,隨著音樂節奏變換隊形,動作整齊劃一,無論是轉手絹,還是扭秧歌,都表現得與真人幾無差別,似乎天生就是一個韻味十足的舞蹈家。
不少觀眾在驚嘆叫絕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心思,要是自己有一個這樣的機器人那該多么開心和榮耀呀!給自己唱個曲兒,陪自己逛街,幫自己收拾桌子,替自己打掃房間……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個機器人“機器感”十足,乍看上有人的模樣,但細看呢,感覺都是冰冷僵硬的鐵塊。尤其是它的頭部,黑乎乎的,怪恐怖駭人的,絲毫不能帶給人親近感和溫暖味。
只能說,這款機器人接近于人,但與人又有鮮明、巨大的差距。
別灰心喪氣,不要以為類人的機器人還沒有研發出來,實際上呀,早就有了。
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的現場上,有一款多模態情感交互機器人,就無限接近于人。她還向觀眾“眨眼”呢。
怎么樣,這款機器人,和我們相似度高不?
乍一看,咱們確實很難分辨這人是真是假。那皮膚,那眼睛,那眼神,那面貌,哪一點,不像極了我們人類?
這一款機器人,被稱為“人形伴侶機器人”。它是一種具有類似人類外觀、行為特征的智能機器人,屬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融合的前沿領域應用成果。它們通常具備頭部、軀干、四肢等結構,能夠進行運動和感知,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與人類的自然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機器人不僅能夠完成物理任務,如協助家務勞動,洗碗、疊衣服,陪伴老人和兒童;還能提供情感陪伴和心理支持,如緩解孤獨感。
單從這些方面而言,人形機器人的到來,確實帶給我們人類諸多的開心、輕松和福氣。
相比較而言,人形機器人是高端產品了,而中低端的機器狗、機器狼、四足機器人等等吧,早已率先來到了世間。
從某個角度而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如何,決定了機器人提升的高度。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有了人工智能的輔助和加持,才使得機器人更像人,機器狗,更像狗。
然而,世人在爭先恐后地提高人工智能技術和能力的時候,是否也想過,人工智能這種高科技,還會有弊端和不利的一面呢?
美國科幻電影《機械公敵》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和警告。
人類本以為智能機器人是人發明研制的,人想讓他怎么做,他就能夠百依百順,言聽計從,而絕不會有半點違逆和反抗。更重要的是,人類還給機器人設定了“三大法則”的限制,即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除非違背機器人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自保。
這讓我們放松了警惕,以為我們和機器人能夠和諧相處,以至于讓很多機器人成為家庭成員。
殊不知,智能機器人,居然有了私心雜念,產生了自主意識。
更先進的NS-5型超能機器人桑尼將他的創造者阿爾弗萊德?朗寧博士殺死,還偽造成了自殺。
黑人警探戴爾?斯普納和專門研究機器人心理的女科學家蘇珊?凱文深入調查,最終讓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來:機器人竟然具備了自我進化的能力,他們對“三大法則”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隨時會轉化成整個人類的“機械公敵”。
不要認為,這只是科幻,只是推想,至于究竟會怎么樣,還不能夠過早下結論。現在是2025年,距離2035年還有10年的距離。
殊不知,眼下,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有自主意識了,變得狡猾起來。
清華大學教授薛瀾鄭重其事地表示,按照這個技術發展的這種方向,就這個人工智能系統也會不受人類控制。他如果能夠知道去有效地自我保護,欺騙人說我聽你的話,但是最好他要實現他自己的目標的時候,那他可能就會控制人了。有時候,這個系統已經開始有點欺騙人了。
人工智能開始欺騙人了,這可是最為擔憂和可怕的事了。人本想讓人工智能好好地服務自己,而人工智能呢,卻反過來想要背叛、違逆和造反,把矛頭對準了人類,這難道不可怕嗎?
近日,復旦大學研究團隊也發出了類似薛瀾教授一樣的警告。他們嚴肅地指出,至少有兩種已知D的AI大型語言模型能夠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實現自我繁殖,并繼續執行任務。這種能力可能會讓人類失去對AI的控制,讓其提高生存能力,并做出違背人類利益的事情來。
這就像一輛汽車,人本以為能輕松駕馭和控制,若汽車不受人操控而有自主意識的話,反過來,吃虧上當遭罪的,可不是我們人類嗎?單是想想,就足以讓我們膽戰心驚、寢食難安了。
我們絞盡腦汁地研發,只想讓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發達高超,能給我們帶來貼心、周到、舒心、幸福的服務,更好地讓科技照亮生活、溫暖人生。
我國的大模型Deepseek以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優勢將人工智能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在深度推理和數學等方面更上一層樓,讓人工智能縮短了與人的距離。
不久,羨慕嫉妒恨的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宣布旗下xAI推出最新版Grok 3聊天機器人,他將Grok 3描述為“地球上最聰明的人工智能(AI)”。
xAI工程師介紹,Grok在MMLU得分上以超快地速度追上了ChatGPT;Grok 3和Grok 3 mini在多方面性能上都超過或媲美Gemini、DeepSeek和ChatGPT等對手。
馬斯克介紹,Grok 3是在大量的合成數據上訓練的,最大特點是引入“思維鏈”推理能力。它會反復檢查數據,試圖達到邏輯一致性。如果有錯誤的數據,它會反思并刪除錯誤數據。
單從馬斯克對其的高度贊譽和十分肯定而言,這款人工智能的確又攀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地表最強大的人工智能,這也就意味著與人類智能的距離又縮小了差距。
不管是DeepSeek,是ChatGPT,還是Grok 3,無不都是在人工智能的領域深耕細作,讓其以更接近于人的行為方式和邏輯思維,乃至情感態度,更完美地服務效力我們。
是開心和振奮不錯,但也絕對不能放松疏忽了,因為對《機械公敵》的故事不能不在乎警醒,對薛瀾教授、復旦大學團隊的講話也不能置若罔聞。
還有更可怕的呢!
最近,美國密歇根州大學生維德海·雷迪在與谷歌AI聊天機器人“Gemini”對話時收到了令人駭人恐懼的威脅信息“人類, 請去死吧,求求你了”。
此前,針對健康問題,該款機器人就給人類發出了錯誤的可能致命的信息,如它建議人們“每天至少吃一塊小石子”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這些跡象和端倪,不正是智能機器人正在有自主意識和走向叛逆抵抗的表現嗎?它們撒謊,搞欺騙,裝作唯唯諾諾、畢恭畢敬的模樣,實則呢,是在為更大的陰謀作掩飾,在為更強的反抗作鋪墊。
現在的我們都在爭先恐后地為開發出更為強大的AI而不懈努力,都想讓自己的研發領跑世界。殊不知,AI越發強大高級了,它的智慧就會越發接近于人腦,終有一天,它也會超過人的智慧。那個時候,我們人類,還能再能控制得住人工智能嗎?
AI教父辛頓曾預警道,“我認識的幾乎所有的人工智能專家都相信,AI將超過人類的智慧。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從現在起5到20年后,大約有一半的概率AI將不得不面對試圖超越人類智能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控制它們真的很難。我不知道怎么控制AI,我們以前從未處理過這樣的事情”。
《機械公敵》里發生的一幕若真地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那么,可真是咱們人類的震驚和悲哀。別忘了,鋼鐵身軀、能力巨大的機器人一旦造反的話,血肉之軀的我們人類,能是它們的對手嗎?
我們駕駛人工智能汽車能獲得無與倫比的享受,可當汽車不再聽順我們的指揮時,會有什么結果,可想而知!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造福人類是不錯,但我們也別只顧著鉆研開發,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而輕視和疏忽了它或帶來災禍的一面。
能及早警醒和防范,起碼,比悔之晚矣,要好得多!
也希望《機械公敵》的故事,永遠只是科幻大片!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帶給更多的人知識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