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影視作品中,“不良少年”是經久不衰的創作主題。
諸如《麻辣教師GTO》、《極道鮮師》、《熱血高?!?、《我是大哥大》等日劇,主角均為不良少年或有黑道背景,他們的日常就是拉幫結派、到處打群架。
不過主角團的不良少年們基本上都為正派角色。他們懷著滿腔熱血、反對欺凌弱小、鋤強扶弱、正義凜然。為了守護自己珍惜的人與事,他們奔向了一次次殊死搏斗。
在過程中,他們找到了屬于自己人生的方向,也懂得親情、友情與愛情,觀眾們也會被他們之間的羈絆所感動。
然而在法律層面上,虛構作品與現實生活當中,永遠是存在一道巨大鴻溝的。千萬不要將這些不良少年題材的影視作品,代入現實生活當中,不然將會落得如本文主人公們的下場。
近日,有7名中國未成年少年因涉嫌違反“傷害他人身體”罪而被日本警方逮捕。
據警方表示,去年11月,在東京葛飾區西新小巖附近河川的高架橋上,這7名中國少年手持菜刀、切肉刀砍傷了兩名14歲、15歲的中學生,受害者均為中國人。
這幫中國古惑仔同屬一個“不良少年團體”,年齡介乎于15歲至17歲之間,年紀雖小,但武力充沛。仗著人多勢眾,向兩名受害者使出“飛毛腿”狠踢,同時持刀怒砍。刀刃長約16厘米左右。
最終造成兩名受害者臉部顴骨與肘部被割傷,需要躺醫院半個月靜養。
事情雖然過去也有一段時間,但現場目擊者至今仍十分后怕。
據描述他當時還以為在拍戲?,F場大概有10到20多個古惑仔持刀砍人,場面十分混亂。他連忙報警。警方很快就在監控與目擊者拍攝的視頻中,找到了涉事的7名古惑仔。
日本警方調查后確認,兩名受害者與團體中的部分成員是在同一所日語學校的同學。在案發前一天,兩名受害者不知為何與部分成員發生了爭執。
“要不明天我們在河川附近談一談?”
兩名受害者以為對方是想打算通過談話來解決彼此的糾紛,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場見血的廝殺。
事發當晚兩名受害者如約而至,結果遭到對方一幫人突襲痛扁。真是不講武德!
在審訊過程中,被捕7人有6人承認指控,唯獨有1人否認指控。
此人堅稱,自己只是中間人,過來調解雙方的矛盾,并沒有參與打斗。
在我們印象中,十幾歲的未成年孩子仿佛與這種聚眾持械砍人的惡性事件沒什么關系,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因此,這起惡性事件也嚇壞許多日本人。
“現場有10名到20多名古惑仔,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共犯沒有被抓。為了保障治安,請將這些人一網打盡?!?/p>
“日本變了,每天都有與外國人相關的惡性事件。這些人還隨身攜帶武器,真的好可怕。大家切記晚上千萬不能去那些人煙稀少的安靜地方?,F在實在是沒辦法了,請好好保護自己吧。”
“就算擁有在留資格,只要犯了罪,就必須立即強制遣返。不然日本的治安只會愈加惡化。現在我們對這些事情無能為力,真的很生氣?!?/p>
“包括父母在內,請將這些人立即驅逐出國。中國籍的少年犯非常危險,如果這種人不斷增加就麻煩了。”
“原來事情不是發生在中國,而是發生在日本嗎?因為人少因此就被欺負了嗎?隨身攜帶菜刀和武器實在是太危險了。都是中國父母帶著孩子過來日本打工生活的嗎?不管怎樣,欺負別人是不對的!”
近年來,許多日媒傾向報道中國有錢人購買塔樓高級公寓,讓孩子就讀著名的升學學校與著名大學。這導致許多日本人都誤以為,中國人都是有錢人。但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有錢人。仍然有許多中國人生活在日本的普通平民區中。
據2024年日本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人在東京23區常住人口約為22萬4719人,其中居住人數排名靠前的為江東區、足立區,以及這起事件的發生地葛飾區。
葛飾區的新小巖,是在日外國人聚居地之一,也深受中國人的歡迎。作為東京都“下町”(平民區)代表之一,葛飾區的平均收入在東京都23區排名倒數第二。
葛飾區充滿昭和感,保留了許多昭和風格的街道。相對東京都心區域而言,這里房價低、房租便宜、物價相對低、整體生活成本低,性比價更高,再加上東西線通勤方便,近年來葛飾區也吸引了許多中國人到此定居工作生活。
葛飾區近年來頻頻推出各項教育福利,比如從今年開始將區立小學與中學的修學旅行實行全額免費。從2023年開始區立74所學校提供免費午餐。接下來還計劃對實驗教材、練習冊等費用實行全部免費。因此,也獲得不少中國家長的青睞。
然而如今卻發生了這種由中國未成年古惑仔團伙引起的惡性事件,不由得讓人擔憂這里的治安。
相比東京其他地區,葛飾區與毗鄰的足立區一樣,治安都不太好。比如足立區被日本人稱為“不良少年的大本營”。
有日本人直言,日本不良少年文化,其實也是引發外國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誘因之一,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二戰結束后,日本廣島年輕人極度不滿日本政府,并自發掀起最早的“暴走族”運動,以此反抗代表專制與壓迫的日本政府。
這幫暴走族身穿不良特攻服,天天呼朋喚友騎著二手摩托車、在日本各地“炸街”。
不過日本人類學家佐藤郁哉認為,事實上這些暴走族大多數只是追求的“一種青春期的情緒調節與釋放”,遠遠上升不到改革日本社會的層面。日本政府對此采取的態度也是一味放任,他們認為,讓這些滿腔怒火的年輕人騎騎摩托車發泄一下就好了,還能成為維護主流社會的“安全閥”。
到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不良少年接替暴走族的“衣缽”,逐漸形成以校園為中心的亞文化旁支。當時日本全國幾乎遍布不良少年,各立山頭,參與各種校園斗爭當中。其中,關東地區的不良少年自稱為“ツッパリ”(硬派青年)。
日本部分漫畫家喜歡將這些不良少年塑造成正面形象,將他們的斗毆塑造成極富英雄氣概,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誤導了許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為了所謂的“兄弟情義”而真的成為不良少年。
當年林老板YOSHIKI做不良少年時,天天跑出去打架,一邊斗毆一邊拿著英語課本猛背單詞,長大后揪著不良少年怒吼:“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知道這起案件中被捕的7名中國未成年古惑仔,是否也深受日本不良少年文化的影響。但我們希望,此類事件不要再發生。也希望未成年人都好好學習,長大后就算不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最起碼也不要禍害社會。
?? 2月22日匯率:0.048585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