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人民陪審員工作情況及第二批人民陪審員參審典型案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直播間”“朝聞天下”“新聞30分”“午夜新聞”“熱線12”等重點電視欄目等予以重點關注,聚焦人民陪審員法實施近七年來,人民陪審員的代表性顯著增強,參與審判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實質參審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履職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等方面,展現新時代人民陪審員工作的積極成效和生動實踐。
01
人民陪審員隊伍“擴容”
代表性顯著增強
在我國,符合年滿28周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條件的普通公民,有機會通過隨機抽選的方式被任命為人民陪審員,以參與司法、監督司法、維護司法公正。
近年來,各地法院、司法行政機關細化選任程序,放寬選任入口,以隨機抽選為主體、個人申請與組織推薦為補充。人民陪審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社會生活經驗豐富,能夠與法官的專業性形成優勢互補,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準確適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李成林: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前,全國法院人民陪審員總共不到9萬人,截至2024年底,全國法院共有人民陪審員34.1萬余人,人數規模達到基層法院法官總數的3倍以上。一大批群眾基礎好、社會責任感強、參審熱情高的公民進入人民陪審員隊伍,性別比例更加均衡,年齡結構更加合理,職業分布更加廣泛,司法領域的人民民主持續擴大。
02
人民陪審員深度參與審判
廣泛吸納民意
人民陪審員不僅是“陪審”,更是“參審”。近年來,各地法院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將涉及群體利益、公共利益,人民群眾廣泛關注以及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納入人民陪審員參審范圍,保障人民群眾對審判活動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以來,全國法院人民陪審員共參與審結一審案件1406萬余件。其中刑事案件304萬余件、民事案件983萬余件、行政案件117萬余件,參與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結案件3.5萬余件。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李成林 : 在社會高度關注的重慶姐弟墜亡案、余華英拐賣17名兒童案中,人民法院引入4名人民陪審員和3名法官組成七人合議庭,對案件事實、刑罰適用進行分析研判。特別是人民陪審員用群眾的樸素良知作為法官專業判斷的有益補充,在案件審理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嚴厲懲處了突破人倫底線的犯罪行為,有效提升了裁判結果的社會公信力。
03
專業與民意相結合
司法裁判更“接地氣”
近年來,各地法院在推動人民陪審員參審實質化、均衡化,細化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程序,保障人民陪審員參審權利。嚴格落實個案隨機抽取要求,推動實現廣泛均衡參審,確保每名人民陪審員都有平等參審的機會。根據審判工作需要,在部分專業性較強的案件中引入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人民陪審員,更加準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李成林: 在某實驗動物養殖機構工作人員感染猴皰疹病毒工傷認定案中,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圍繞因工患傳染病的工傷認定,從職業角度和公眾樸素認知出發獨立發表意見,在司法裁判中既融入社情民意,又充分發揮了專業特長;在九門口長城文物保護案中,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客觀分析侵權行為對長城所承載歷史、文化價值的破壞以及對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增進了司法裁判的社會認同。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