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近代史上給中國造成災難和傷害最大的國家。它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難書,令人發指!二戰后,同是法西斯陣營的軸心國元首,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命喪黃泉,而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禍首裕仁天皇卻沒被追責,穩坐天皇寶座的他見證了日本經濟的起飛,還安穩的活到壽終正寢,那這是為什么呢?
接受軍國主義思想的裕仁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宣讀《終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說是無條件,其實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保留完整的日本皇室制度。這個條件等于是讓日本天皇洗脫罪名,繼續逍遙法外。
日本投降后,遠東國際法庭按照罪行的輕重,共確定28名甲級戰犯,其中有7人被送上絞刑架處以極刑,2人在判決前病死,18人被判處無期或有期徒刑,最后一個靠裝瘋免于刑罰。
而給亞洲列國人民,尤其是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戰爭狂魔裕仁天皇卻逃脫了東京審判,這是最讓人憤怒的事情,作為一名中國人每每提及此事,都是如鯁在喉!
野心勃勃的戰爭狂魔
裕仁天皇能安然無恙地逃脫罪責的原因不外乎兩點
1 美國力保天皇
蘇聯和澳大利亞等盟國要求嚴懲日本天皇,但美國不同意。出于自身的政治需求和軍事考量,確保戰后美國在亞洲的地位,利用日本天皇在軍國主義分子和國民中的“神圣地位”和影響,保留裕仁和天皇制有利于美國在日本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以抗衡蘇聯。
以最小的成本和犧牲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符合美國的軍事利益。
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是被置于美國的操控之下,不僅首席檢察官約瑟夫·基南是美國人,而且檢察院書記局成員都是美國人。所以美國擁有相當的話語權。
在美國的授意下,英國出面阻止了主張起訴裕仁天皇的澳大利亞,他們認為視天皇為戰犯是重大的政治錯誤。他們希望以天皇的地位作為統治日本人和其他資源的手段。因此,他們認為起訴昭和天皇是很不明智的。
日本簽署投降書
2 中國改變初衷
那么中國是什么態度呢?日本侵略戰爭中,中國是重要戰場,裕仁天皇是不是戰犯,中國最有發言權。1944年6月,在中國軍方擬定的甲級戰犯名單中,日本天皇名列第一位,罪行只有四個字“侵華罪魁”。
雖然國內將天皇列為戰犯的呼聲很高,但當時的中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美國的態度。
1945年9月,行政部召集外交部、司法行政部商討后一致認為:是否將裕仁天皇列為戰犯,由于和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駐日政策密切相關,因此需要與美國方面磋商再做決定。
12月,中國國民政府根據美國的意見,正式決定不起訴裕仁天皇。
1946年的4月3日,總部位于華盛頓的“遠東委員會”決定對日本裕仁天皇不予起訴。蘇聯和印度檢察官沒有參加這個會議。6月18日,遠東審判首席審判官基南在華盛頓宣布對日本天皇不以戰犯論處。與華盛頓相呼應的遠東審判日本辯護團一致通過決議:不追究天皇及皇室。這無疑是個遺憾的東京審判,被稱為“沒完成的審判”。
由于美國的庇護,日本天皇沒有被追究戰爭責任,這標志著東京審判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行為的清算不徹底,也是日本右翼勢力長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東京審判現場
逃脫了法律制裁的裕仁天皇,對自己的罪惡行徑毫無悔意,軍國主義思想和向外擴張的膨脹野心早已讓他喪失了人性與良知。他從未給被他侵害過的受害者道歉賠償,反而還明目張膽地到靖國神社為戰犯悼念,這足以說明他從未反省過自己!
逃脫審判的侵華戰犯
1989年1月7日,發動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88歲的裕仁天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用微弱的聲音說出了六個字:我低估了中國。臨終前對侵華戰爭的失敗他還是心有不甘!
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避免歷史悲劇重演,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感恩先烈,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