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汽車市場中,智駕技術正逐漸成為各大車企競相角逐的熱門領域。從長安的發布會掀起智駕熱潮后,比亞迪緊接著召開發布會,更是將智駕直接下探到 10 萬級別,甚至 10 萬以下。
這無疑讓消費者在購車時面臨一個極具誘惑的選擇:2025 年買車,要不要直接一步到位選擇智駕版本。
尤其是當看到越來越多的車企推出智駕車型,而合資車、油車中不少二十幾萬的車卻還未配備智駕時,消費者的糾結程度進一步加深,別慌,喵哥這就為大家深入剖析這一問題。
對于智駕邊界要了解
首先,要明確智駕能為我們帶來什么,很多人對智駕存在誤解,認為有了智駕就可以完全放手,實則不然。智駕本質上是智能駕駛輔助,重點在于“輔助”二字。
以比亞迪 10 萬塊錢配備純視覺三目攝像頭方案的車為例,它在高速路和快速路上能夠實現自動跟車、剎車、車道保持和變道,甚至可以上下匝道,但在城區卻無法實現智駕功能。
即使是高階智駕版本,如搭載激光雷達且處于行業公認第一梯隊的華為智駕,在城區使用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并且仍在不斷改進。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上車后就能睡覺,智駕還遠未達到自動駕駛的程度,必須清楚其能力邊界。
有無智駕在主動安全方面有較大差異
其次,有智駕和沒有智駕在主動安全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像比亞迪的天神之眼 C 三目攝像頭方案,其智駕可以實現 120 公里的前車消失 AEB 制動功能。
在高速行駛時,若遇到前車突然停車等突發情況,帶智駕的車可以通過 AEB 系統及時剎停,避免碰撞,而高階智駕在特定條件下,還能實現實線變道等操作。
在城區,純視覺方案的智駕也能應對“鬼探頭”等危險場景,當有小孩或自行車突然竄出時,車輛的 AEB 系統能夠做出反應進行制動,而普通車輛可能因駕駛員反應不及而導致事故。
這是因為智駕系統的算法標準高于 AEB,其檢測和反饋能力更強,所以在主動安全上更具優勢。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船夫哥在發布會上強調涉及安全的主動安全配置應該普及,智駕不應是選配工具,而是大家都應享受的科技紅利。
然而,智駕也并非十全十美,從機械原理和軟件配置來看,配置越豐富往往故障率越高。但綜合考慮其帶來的效益,如提升駕駛安全性和便利性等,這些潛在的問題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目前部分車企已經實現了價格平權,例如比亞迪將智駕車型的價格控制得與以前版本相差無幾,甚至沒漲價多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消費者的顧慮。
買車需要選擇智駕嗎
那么,2025 年買車到底該如何抉擇呢?如果預算在 15 萬以上,喵哥強烈建議毫不猶豫地選擇智駕版本。畢竟花了錢購買車輛,過個一兩年后別人都有了智駕而自己的車沒有,那種心理落差會很大。
但如果預算在 10 萬左右,且日常主要是在城區代步,跑高速較少,那么可以不用過于糾結是否選擇智駕。不過,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盡量選擇,因為智駕后期無法加裝,一旦錯過,就沒有機會再擁有了。
總結
總之,喵哥的個人傾向是更傾向于選擇有智駕的版本。但如果確實喜歡某款車卻沒有智駕,且價格較為親民,那也可以接受。
不過要是價格在 15 萬以上還沒有智駕,不妨再等等,最多過了今年,這款車大概率會配備智駕,否則在市場競爭中將難以立足。
若此時匆忙購買,可能會陷入車輛絕版的尷尬境地,實在是糟心不已。希望喵哥的分析能幫助大家在 2025 年購車時做出明智的選擇,選到最適合自己的愛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