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徐永剛,高中思想政治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韶關學院專業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韶關市鎮街黨校“百人講師團”成員、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教育系統“百姓宣講團”成員。他從事思想政治教學工作 36 年,擔任班主任工作 27 年,畢業班教學工作 24 年;長期擔任政治科教研組長、高三政治科備課組長,始終堅持在教育教學一線。曾被評為韶關市教育改革先進個人、韶關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
【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肩上要有責,眼里要有光,心里要有愛。
36年,三尺講臺,徐永剛老師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教了一輩子書,也當了一輩子班主任。從教生涯中,他不僅在課堂上傳道授業解惑,更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傾注了無盡的愛與責任。作為韶關市第一中學的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徐永剛用行動詮釋著“教育家精神”,他堅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責任的擔當與愛心的撒播。
“選擇做老師,是我一生不后悔的決定。”徐永剛在接受采訪時說。這種深深的熱愛和責任感,讓他無怨無悔地在教育崗位上堅守了近四十年。
一張照片改變了他的命運
徐永剛出身農村,最初燃起教育夢想是因為自己上學時遇到的一位歷史老師。“他對學生非常好,尤其是對農村的學生格外關照,成為了很多學生成長路上的一盞燈,我從他身上深刻感受到了老師這個角色的意義。”于是徐永剛決定接過這盞燈,將愛傳遞下去,在講臺上一站就是36年。
在徐永剛的教育生涯中,最讓他感動的故事之一,來自2007年帶的一位學生。“小陳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每次考試,文綜都能考到130多分。但是學習態度非常不積極。”徐永剛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眼神中滿是憂慮:“我做班主任那時候就很擔心,覺得他有很大的潛力,但再這樣下去就徹底荒廢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徐永剛了解到,小陳的父親做送煤氣的工作,日復一日地背負著沉重的煤氣罐,為了家庭的生計辛苦勞作。徐永剛的內心被深深觸動:“我拿到了他父親的工作照,那個照片里,他爸爸穿著工作服,背著沉重的煤氣罐,走在樓道里。”他說,“那一刻,我意識到我要幫助這個孩子,不僅僅是教他知識,更要讓他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于是,徐永剛決定親自行動起來,他找到了小陳,但沒有直接訓斥,而是將照片遞給他,“我問他,你看到你爸爸每天那么辛苦,而你卻浪費時間在這里上網,能對得起他嗎?”
這一句話直擊小陳的內心。第二天,徐永剛親自請來小陳的父親,讓他走進了校園。小陳看到父親穿著樸素的工作服,內心的情感涌動,對父親的辛勞與不易更加有了實感。
“我知道他是聰明的,知道他能做得更好。”徐永剛說。“于是,我決定設立一個獎勵制度,每次他文綜考到135分以上,我就獎勵他一筆小數額的錢。”這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激勵,更是一種鼓勵他改變的信號,既能從經濟上幫助到他,又不會讓他有被施舍的心理負擔。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陳的學習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他開始遠離曾經的陋習,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最終,小陳順利考入中山大學,如今已經在廣州定居,做著穩定的工作,個人乃至家庭的命運就此發生轉折。
徐永剛總結,“共情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真正理解學生的困境,尊重他們并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和引導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不只是為了成才,
更是為了成人”
從教36年,徐永剛的教育理念始終沒有改變——不僅要幫助學生成才,更要幫助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在他的課堂上,知識從來不是唯一的主題,學生的品格塑造和思想引導同樣重要。
“我經常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知識,不只是為了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理想、有情懷的人。”徐永剛說道,“作為班主任,我不僅要教好學生的書本知識,更要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一輩子書,當一輩子班主任”,在36年的教學生涯中,徐永剛有27年時間是以班主任的身份度過的,其中24年在帶畢業班。這不僅意味著他肩負著教學任務,更要為學生在高壓環境下的健康成長負責。“以身作則”是他的教育信條之一,每天早上和下午學生到校之前,他總是提前半個小時來到辦公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始終認為,作為老師必須嚴于律己:“你要求學生做到的,一定要自己先做到,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徐永剛在擔任畢業班班主任的同時,還兼任政治科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每一項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我身兼數職,但從來沒有抱怨過,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他笑著說,“雖然壓力大,但只要能幫助到學生,沒有辜負家長的信任,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徐永剛多年來已經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學生管理方法,學生對他不僅是服從,更是“服氣”。真心換真心,在日積月累的點滴言行中,學生對他產生了深厚的信任,他的課堂總是十分活躍,而課堂下學生也常與他傾訴苦惱。即使徐永剛或許比學生們的父親還要年長許多,但他的學生們依然會親切地喊他“剛哥”。
而徐永剛的成績也證明了他的辛勤付出。他所帶的班級高考成績屢創新高,政治平均分遙遙領先,還出了多個單科狀元,一批又一批孩子進入頂尖高校,他本人也獲評全國模范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勞動模范……這些成就的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耕耘和對教育事業無怨無悔的投入。
許永剛和學生合影
“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力量”
韶關一中是首批廣東省重點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成績和生源在韶關數一數二。徐永剛最初參加工作時在韶關市翁源縣翁源中學教書,后來因為教學成績優異,被調至韶關一中執教。
一生奮戰在教學一線,徐永剛深知,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它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韶關面積廣闊,地處粵北,有大片山區,他曾在早年執教的翁源中學以及韶關一中見證了很多來自農村家庭的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艱苦,但正是通過教育,找到了改變命運的鑰匙。
學生小陳只是徐永剛在教書生涯中見證過的無數勵志故事其中一個縮影。“教育的力量就在這里”徐永剛說:“它能夠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平等的起點,給他們機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他認為,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受到家庭貧困或出生背景的束縛。
在徐永剛看來,教育公平不僅僅是資源的分配,更是機會的平等。“我做教師這么多年,看到很多來自農村的孩子,家境困難,但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希望。”他說,“這些孩子,只要給他們一個平臺,給他們機會,他們一定能走得更遠。”
“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名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責任。”徐永剛說,“我的職責不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是幫助他們找到未來的方向。”在這條從教36年的路上,徐永剛從未停下腳步,而他對教育的熱愛與堅守,也如同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選擇了做老師,就選擇了一生的責任。”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