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國之重器,為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很多學生都將哈工大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大家都想進入到哈工大讀書,為國防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量。
之所以哈工大能做出很多重要的科研項目,其中離不開學校老師的不懈努力,毫不夸張的說,哈工大里面每一位教授都是國家的寶貝,他們都是所在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任何人都不希望這些人才出現早逝的悲劇。
但在現實生活中,卻還是會出現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悲劇。
比如近日據澎湃新聞報道消息,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電子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楊強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去世,享年55歲。
當大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感到難以置信,一位國防科研戰線的專家,生命竟然永遠停留在了55歲,真的太可惜了。而當然大家看完楊強教授的個人履歷后,會更難受。
據公開信息可知,楊強教授在1970年出生,他本碩博均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本科畢業后他先是來到遼寧鞍山鋼鐵公司礦山設計院工作,在此工作近兩年時間后,在1994年回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深造,在1996年獲得了碩士學位,在2002年獲得了博士學位。
在博士在讀期間,就以優異表現留校任教,在博士畢業后的第二年,他就晉升為了副教授,在2013年晉升為了教授。
楊強教授楊主要從事新體制雷達系統設計、先進雷達信號處理研究,研究領域有復雜背景下空時弱目標檢測技術、智能信號設計與處理技術、無線電網絡信號與安全等方面。
他在1999年開始全程參加了第一部新體制雷達研制起,在研究過程中,他作為關鍵技術負責人突破了兩項核心技術,并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他為我國新體制雷達的研制和學院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
當然楊強教授的科研成果十分豐碩,他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先后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專利銀獎等多項重要榮譽。
楊強教授的去世,對哈工大以及國防科研研究領域來說都是重大損失,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楊強教授因病去世的悲劇。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4月10日,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在二校區B212教室舉辦“教授接待日”2024年第4期專題講座。
在講座中,楊強教授以“深藍觀察者:新體制雷達引領遠海探測新篇章”為題,為同學們講解了雷達的研究故事。
從當時公布照片來看,楊強教授的個人精神狀態非常不錯,完全不像身體有疾病的人,但才僅僅過去了不到一年時間,楊強教授就因病在上海去世,讓人感到不真實。
大家認為楊強教授今年才55歲,他作為國家級重要人才,可以享受到先進的醫療資源,像他這個級別的人物怎么會出現早逝悲劇呢?
值得注意的是,楊強教授生前擔任了多項要職。
他不僅是哈工大教授、博導,同時還是電子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重大工程任務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通信與信息系統”帶頭人,黑龍江省頭雁團隊“超視距探測技術”關鍵骨干。
這些職位單獨拿出來一個含金量就非常高,做好其中一個職位,就需要花費很多精力,而楊強教授生前同時擔任如此多重要職位,可以感覺到他的工作壓力應該不小。
楊強教授是我國的重要國防科研專家,他的去世值得引起國家重視。希望國家要盡全力保證這類人才的生命健康安全,決不能讓這類人才出現早逝的悲劇。
同時也希望各位科研專家,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身體情況,只有大家保證身體健康,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最后只能希望楊強教授可以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