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大銀幕上掀起觀影狂潮,斬獲高票房與好口碑的時候,咱們這些觀眾都沉浸在它那震撼的特效、動人的劇情之中。其實,這部影片背后的創作故事,那可真是曲折又精彩,就跟一場刺激的冒險似的。今天,咱就一塊兒走進《哪吒 2》的幕后世界,看看那些不為人知的事兒。
一、角色設計:傳統與現代的驚艷碰撞
哪吒:叛逆新生
最開始構思哪吒的形象時,設計團隊可犯了難,在傳統和現代風格之間糾結個不停。他們先是搞了些極端的嘗試,有那種完全照著古籍插畫做的復古版本,看著是挺有古韻,可就是讓人感覺離得老遠,不接地氣;還有特別現代、近乎科幻風格的設計,給哪吒套上機械鎧甲,雖說挺酷炫,但神話那味兒一下子就沒了。
眼瞅著沒轍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幫了大忙。團隊里有人去四川的古鎮采風,看到民間藝人表演傳統舞龍舞獅,當中有個扮演哪吒的小孩,穿著紅肚兜,拿著紅纓槍,活力滿滿,還帶著股質樸的野性。這場景一下子就點亮了設計師的靈感,他們決定還是以傳統元素為主,稍微加點現代審美的調整。
這不,就有了咱們現在看到的哪吒,保留著經典的紅肚兜、混天綾,頭發飛揚著,透著股叛逆勁兒,又有傳統神話的味道,每一個表情、動作那都是精心設計的,就為了展現出一個在成長中不斷掙扎、卻始終堅守自我的少年英雄模樣。
敖丙:雙面貴公子
敖丙的設計過程也不簡單。一開始,他們把敖丙設定成純粹的反派,造型冷峻陰森,整個人看著就拒人千里之外。可隨著劇情越磨越深,敖丙和哪吒之間復雜的友情成了故事的一大亮點,這就意味著他的形象得大改。
設計團隊從深海文化和龍族傳說入手,給他換上了一襲飄逸的湛藍長袍,還融入了靈動的水波紋樣,這是為了體現他和大海的緊密聯系。再說說那身超亮眼的萬龍甲,最開始設計的時候是純金屬質感,硬邦邦、冷冰冰的。
結果在測試動畫效果的時候,發現這樣的敖丙太刻板,缺了點溫情。關鍵時刻,有個動畫師出了個主意,讓參考中國傳統瓷器中的冰裂紋,把萬龍甲改成半透明質感。這一改可不得了,萬龍甲在寒光閃閃的同時,還能透出一絲柔和,和敖丙內心善良卻背負沉重包袱的雙面性格特別契合。
二、特效制作:從困境到驚艷的逆襲之旅
海底妖獸攻堅戰
《哪吒 2》里的特效鏡頭那可真是視覺盛宴,不過制作過程卻是困難重重。就拿海底百萬妖獸爬上定海神針那震撼場景來說,本來是導演腦子里特別有想象力的畫面,差點就搞砸了。
一開始,特效團隊按常規辦法,一個一個給妖獸建模,可等把巖漿元素加進去,問題全來了。模型數量太多,電腦運算根本吃不消,每次渲染不是死機就是穿幫嚴重,妖獸和巖漿融合得那叫一個難看,要么巖漿跟塑料似的糊在妖獸身上,要么妖獸直接在巖漿里消失不見。團隊又是優化軟件,又是升級硬件,可根本問題就是解決不了。
就在大家愁得不行的時候,一個年輕的特效師想出了個 “分層渲染、分步合成” 的新點子。先把妖獸和巖漿分開渲染,再用特殊算法按物理規律一幀一幀合成。這方法雖說工作量大增,每個畫面都得手動調整好幾百個參數,可奇跡出現了,畫面居然活過來了。經過幾個月沒日沒夜的奮戰,終于有了咱們看到的那個妖獸和巖漿洶涌交織、震撼無比的場景。
玉虛宮穹頂的奇幻蛻變
玉虛宮穹頂的特效制作也是幾經波折。最開始,設計稿要求弄出一種神圣、空靈的云端仙境感覺,可團隊用了各種現成的云特效模板,效果都不行,要么像棉花糖似的甜膩假得很,要么又厚又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一點仙境該有的輕盈都沒有。
負責這塊的特效組長文崇旭愁得好幾天睡不著覺,還翻了好多古籍找古人對天宮云氣的描述。有一回,他瞅見一幅中國傳統水墨畫,畫里的云霧是用淡墨勾勒,一層一層暈染,虛實相生。
受了這啟發,他膽子大了起來,把現成模板全扔了,改用手繪和數字技術結合的辦法,一筆一筆把玉虛宮穹頂的云氣形態畫出來,再用特殊光影效果模擬日光穿透云層的層次感。折騰了三個多月,就為了那幾十秒看著仙袂飄飄、如夢如幻的玉虛宮穹頂特效,好在最后效果特別驚艷。
三、劇情打磨:反轉背后的匠心獨運
申公豹的 “洗白” 之路
在劇情創作上,申公豹這個角色的轉變是最大的反轉亮點。在第一部里,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反派,感覺都定型了。可觀眾對他的復雜背景挺感興趣,好多人呼吁深挖一下。
編劇團隊一合計,干脆給申公豹安排條 “洗白” 的路。在《哪吒 2》里,引入了他的父親申正道和弟弟申小豹,編出了一個復雜的家族故事。最開始,團隊設計的劇情是申公豹嫉妒元始天尊偏愛姜子牙,所以才走上邪路。
結果內部試映的時候,觀眾反饋說這動機太單薄。編劇們又坐下來反復琢磨,重新把他塑造成一個長期受家族歧視,為了證明自己、保護弟弟,沒辦法才誤入歧途的悲劇人物。這一反轉不光讓申公豹的形象豐滿立體了,整個故事的情感層次也更深了。
哪吒 “大鬧土肥坡” 的意外之喜
“哪吒大鬧土肥坡” 這場戲,本來是想當個輕松的喜劇調劑,沒想到成了劇情的意外驚喜。剛開始制作的時候,這場戲的節奏和笑點設置都挺普通,鼠老大、鼠老二這些角色的表現沒啥出彩的。
有一回測試動畫效果,一個動畫師不小心把鼠老二的一個表情動作夸張化了,本來平淡的畫面一下子變得特別有喜感。導演團隊眼尖,一下就瞅見這個亮點,決定推翻原來的設計,重新打磨這場戲。
他們給每一只土撥鼠都設計了獨特的性格和夸張的動作,這么一來,這場大鬧戲就從簡單的打鬧升級成了一場歡樂又驚喜的視覺盛宴。觀眾們后來老刷到的土撥鼠被哪吒指著鼻子,那一臉懵圈又憨態可掬的模樣,都是經過好多輪嘗試、反復優化才有的效果。
《哪吒 2》能這么成功,可不是運氣好。這背后是無數幕后創作者在角色設計、特效制作、劇情打磨各個環節,經歷了無數次困境、反轉與突破,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這些幕后故事,讓咱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動畫人的用心和熱情。相信以后,他們帶著這份執著,還能給咱們帶來更多震撼心靈的動畫佳作,讓中國動畫在世界舞臺上大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