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時刻!波羅的海三國宣布全面接入歐洲電網,徹底切斷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長達數十年的電力紐帶,這也就意味著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三國在能源關系上已經與俄白兩國徹底決裂,從“根本上”真正變成了歐洲國家,那么,波羅的海三國為實現電網脫俄,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三國“斷俄入歐”對俄白兩國又意味著什么?
波羅的海三國為何要并入歐洲電網
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均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因此,也被稱之為波羅的海三國,歷史上,這三個國家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一樣,都曾是蘇聯的加盟國之一。只是加入蘇聯的過程卻并不那么心甘情愿,并且為了更好的統治三國,蘇聯通過軍事鐵腕進行打壓,加上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異,導致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同化效果不佳,當地人民也長期陷入經濟貧困和民族壓迫。導致蘇聯解體,三國獨立后,成為反俄先鋒。但由于波羅的海三國的能源設施以及電網供應網絡,都是蘇聯時期建立的,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屬于同一個模式和體系。即便后來三國相繼獨立,也沒有擺脫對俄白能源網絡的依賴。
為了徹底與俄羅斯劃清界限,融入歐洲,早在2009年波羅的海三國便啟動了一項歐洲電網計劃,但要想改造國內現有的電力網絡,接入歐洲電網,投入成本太高,波羅的海三國沒有能力自己承擔,于是開始向歐盟提出資助請求,求了近十年,直到2018年,歐盟才點頭同意,承擔其中75%的資金。
雖然這項計劃的資金問題解決了,但波羅的海三國還面臨著另一個巨大阻力,那便是俄羅斯電力出口價格非常低廉,一度電不到0.5元,但是歐洲的電一度卻高達2塊錢,俄電這種價格上的優勢,也導致波羅的海三國始終無法下定決心與俄羅斯在能源上徹底斷開聯系。
直到俄烏沖突的爆發,歐洲與俄羅斯關系決裂,這也讓波羅的海三國看到了徹底脫俄入歐的機會,于是開始加速推進歐洲電網計劃,使得原本計劃2026年三國通過立陶宛-波蘭電力互聯系統接入歐洲的計劃得以提前完工。拉脫維亞氣候和能源部發布公告稱,當地時間2月8日,波羅的海三國的電力系統已經與俄羅斯控制的電網斷開連接,9日實現了與歐洲電網同步。這也就意味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在能源關系上與俄羅斯徹底斷聯后,不再有回頭的余地。擺脫與蘇聯在歷史上的牽連,全面融入歐洲也正在成為既定事實。
只不過,波羅的海三國也付出了不小代價,一方面再也無法使用俄羅斯物美價廉的能源,另一方面,在未來的地緣關系中,緊挨著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波羅的海三國,將進一步深陷西方與歐洲的地緣博弈無法脫身,三國的經濟發展和安全穩定也將因此面臨更多壓力。
波羅的海三國并入歐洲電網對俄白意味著什么
歷史上,俄羅斯與歐美的關系一直非常微妙,如果說俄烏沖突之前,還暫且能夠維持在一個相對制衡的關系上,俄烏沖突爆發后,已經觸碰了俄羅斯的底線,即便沖突結束,也基本不可能回到2022年之前的狀態。而從地緣角度來看,俄羅斯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俄羅斯在歐洲地區的鄰國包括芬蘭、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其中除了白俄羅斯,其余國家對俄羅斯都抱有不同程度的警惕心理,同時歐洲大部分國家也都普遍排斥俄羅斯。雖然蘇聯解體后,世界兩極格局已經不復存在,但當初為應對蘇聯威脅而成立的北約,反而開始加速東擴,不斷對俄羅斯構成戰略威脅,截止到目前,除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俄羅斯周圍國家都已經成為北約成員國,這也導致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如今,波羅的海三國為與俄羅斯徹底撇清關系,全面接入了歐洲電網,相當于通過歐洲電力網絡體系在東歐形成了戰略閉環,不知不覺中,將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在歐洲地區的處境徹底形成孤立態勢,未來,即便是俄烏沖突停止,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依舊將面臨來自美西方的巨大壓力,甚至有可能開啟更深層次的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