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郭富城和音樂。
這兩個詞放在一起,通常就指向了舞曲和快歌。
確實,從《對你愛不完》、《第四晚心情》、《愛你》,到《狂野之城》、《鐵幕誘惑》、《純真傳說》、《失憶諒解備忘錄》、《最激帝國》、《唱這歌》、《一變傾城》、《動起來》和《Para Para Sakura》,即便難以盡數,這條路也有無盡精彩。
但筆者始終認為,以其情感的豐沛和情緒的多變,尤其適合傳統港風。
這是一趟時光逆旅。
何為傳統港風?
這個詞其實頗難解釋,也不容易定義。
筆者以為,或要落在一個“情”字上面,更通常以慢歌傾訴為表征,更進一步來講,并不同于臺灣的民謠風,也不同于內地的鄉土感。
其核心是“都市”感。
不一定準確,但大概就這么理解罷。
諸如許冠杰的《印象》、譚詠麟的“愛情三部曲”和張國榮的《風繼續吹》,梅艷芳的《似水流年》、陳慧嫻的《傻女》,以及陳百強的《一生何求》,諸多名曲,皆離不開“情”之一物。
而如郭富城這般時尚的舞者歌手,又如何一個適合法?
這要以歌為證。
郭富城也很特殊。
其歌路,大概要“三分”論之。
先是“臺腔”年代,而后從聲線到唱腔全面蛻變,是為“唱跳之王”和“紅館的主人”,再后來,則是“后天王年代”的隨心所欲。
所以不熟悉他的路人樂迷,對他的認知,就會比較片面。
進而導致,諸多感受和評價,只看該樂迷,所見和所聽,是哪個時期的作品。
而甚至迄今,仍有人的印象,停留在《對你愛不完》那一刻。
這很有趣。
言歸正傳。
略過“蘑菇頭”年代的少年派,再跳過探索、轉型階段。
1996年,郭富城推出了專輯《聽風的歌》。
此前兩年,《狂野之城》、《鐵幕誘惑》、《純真傳說》和《失憶諒解備忘錄》這連續四張專輯,皆以快歌為主打。
這一次,他想慢下來。
所以特地找來了陳光榮,炮制了一曲《聽風的歌》。
不夸張地說,筆者認為,以這首歌的質素而論,不管是拿金曲金獎、叱咤樂壇至尊歌曲獎還是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獎,都一定會實至名歸。
但有意思的是,它并未拿到上言的任何一個大獎。
“如果一生必須分開,方可以與你再相遇,為何時間緩緩流過,任讓寂寞凝聚”,每當歌聲響起,就似乎看見,一闕蕩氣回腸的深情相望,在歲月中如風掠過,永駐芳華。
這就是港風。
也就在這一年。
如果有看過《廉政行動組》這一無線劇的朋友,當就該聽過,郭富城與朱茵合唱的那首《誰令你心癡》。
這首歌來自更早十年之前,張國榮與陳潔靈的合唱。
郭、朱的是次合唱,也就在KTV現場收聲,而非錄音室合成。
若有懷疑者,可以轉去2001年十大勁歌金曲現場,去聽一下郭富城與TWINS現場合作的同首歌曲。
而聽慣郭富城強勁舞曲的人,則必然會訝異于,其聲線的磁性與溫柔,乃及咬字和發聲尺度的已臻化境。
這實在是一個奇跡。
“何事無聊地嘆氣,可會說我知,手中的康乃馨,仍能贈你一枝,何事呆呆地看我,我看不透你的真心意,如喜歡她,何不想想法子?”
聲如流水,潺鳴入心。
物我兩忘。
1997年,郭富城攜《愛的呼喚》而至。
當舞王收起一身“舞功”,就迸發出一種莫可名狀的威勢。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郭富城是第一個在內地拿到唱片銷量月冠的歌手,當時是連續兩個月,后因斷貨,導致數據缺失。
而時隔多年,他竟然又以一張粵語唱片,在內地奪得銷量月冠。
這很夸張。
經過合約問題、更換唱片公司、轉型、探索和勠力求新,他在TVB踏階而上,迎來了屬于他的時代。
這一年,郭富城奪得TVB“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并獲“最受歡迎廣告歌曲”金獎,奪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十大中文金曲“飛躍大獎男歌手”金獎,以及新城勁爆男歌手、紐約美加華語廣播電臺“最佳男歌手”金獎。
“誰輕輕叫喚我,喚醒心中愛火,幸運只因有著你,不再流浪與蹉跎,來深深抱緊我,讓癡心加上鎖,落寞歡欣聽著你柔情蜜語,在燃亮我。”
有愛意如歌,恣意流淌。
許多年后,他站在“聲生不息”的舞臺,聲音里有了滄桑,卻也有了當年所沒有的厚重,那份質感與從容,讓人顫栗。
港風之城,不可測度。
那一年,他還唱了另一首歌,《印象》。
這首歌,出自粵語歌鼻祖許冠杰之手,當然就是典型的“港風”一脈。
可能大家會覺得,歌手互唱作品,在香港樂壇尤其常見,郭富城來唱,也無非一場晚輩的致敬罷了,并沒有什么可稀奇之處。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郭富城不但輕松駕馭,其聲更起于胸腹,有一種沉雄、悠長之象。
非筆者一定要去力贊,而是此時的郭富城,已經當得起。
“誰令我當晚舉止失常,難自禁望君你能見諒”,聽過此聲的樂迷,可以記住,這是1997年的郭富城。
毋庸再復多言。
比如這張,風靡了一個時代的百事廣告“硬照”。
當時間來到1998年,請聽一曲《風里密碼》。
郭富城此人,實在是將“文武兼備、快慢皆宜”八個字,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歌舞,還是電影,甚至是廣告和時尚,莫不如此。
當然,此處只論樂壇。
繼早年連唱快歌之后,他又連續三年,帶來“港風”慢歌。
來看成績。
在這一年,他再次勇奪TVB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并獲十大中文金曲全球華人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新城勁爆人氣男歌手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芝加哥美加華語廣播電臺最佳男歌手金獎,以及臺灣校園巨星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又以9周銷冠和33周在榜的成績,冠絕香港樂壇,而其他三位天王加起來,一共也只有12周銷冠。
“落寞時摯友的聲音披著風,如春雨下降,給我撫慰,使我最動容”,久經戰陣過后,郭富城愈發顯露出一種淡定、從容又舉重若輕的氣場。
王者之謂,如淵若海。
毫無疑問。
郭富城在粵語歌壇的拾階而上,與他的不懈努力、探索、轉型和步步成長,不可切割。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
他在粵語歌壇最巔峰之處,也恰是其“港風”特征最為突出之時。
這個重疊,未必只是巧合。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他在紀念梅艷芳音樂會上的一曲《夢伴》,在紀念張國榮音樂會上的一曲《monica》和一曲《有誰共鳴》。
恰高山流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