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工業發展在近些年進入了革新調整期,各地區的工業產值增長也就迎來了差異化階段,有些轉型升級較快的省市順勢迎來新增長極而有些則出現了緩慢前行的狀態,這不僅發生在現代工業起步較早的沿海省市,就連中西部地區同樣也是有走勢分化的現象。
從2024年度的中西部工業營收十強省市的運行情況來看,就能很清晰地發現這一趨勢的,在全國工業整體回暖復蘇的一年,各地區的營收漲勢差異卻還是那么大。
引發中西部近幾年工業格局變化最大的是安徽省憑借新能源、光電等新興產業的崛起而其規上工業營收在短短數年內就超過了四川、河南、湖北等傳統工業大省,而成為中西部工業第一省,這確實是許多人沒能預料到的,但事實就是這樣。
而且在2024年安徽省的營收漲勢還是不減,在整體PPI下跌的大環境下還能取得8%的同比名義增長,此增幅居然要比粵蘇浙等東南沿海工業強省還要更快,更是在中西部十強省市中首位,著實令人感到驚艷,看趨勢仍然處于持續上升期。
安徽省的年度營收規模由此也漲至近5.5萬億了,在中西部地區的首位度再次提升。當然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第二位的四川省不夠給力,全年工業營收居然出現了0.3%的下跌,其工業營收走勢疲態,與這一年油氣產品的價格略有下降有關,但總歸還是與其新動能不足相關的。
本以為四川省的營收規模可在2024年跨上5萬億臺階的沒想到反而下滑到4.92萬億了,這不僅被安徽省一下甩遠了而且還被河南省所追近,后者有4.6%的增長而營收可升至4.86萬億了。
除了前三強的走勢大不相同外,后排各省的營收漲勢同樣差異很大,主要原因也是產業產品結構問題。如湖北省全年營收只有2.4%的低速增長,多少還是因其汽車產業下滑所拉低的;江西與湖南則分別有7%與5.6%的漲勢,在整體PPI下滑的大環境下都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然而再下面的山西省卻又有7.4%的大跌了,增速差真是大。
山西省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煤炭價格下跌引起的,但同為內蒙古、陜西等煤炭業大省照樣也是能維持住正增長的,正是其他新產業發力了呀。
內蒙古還因有比陜西省略快0.7%的1.9%同比增長,營收規模可升至2.9萬億而反超了陜西省,在中西部地區排名還能上漲到了第8位,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它前幾年大力布局的新能源產業開始大規模投產,能更多彌補煤炭行業的營收下滑而比陜西省更為穩健一點。
最后要說一下同為汽車業規模較大的重慶市,營收漲勢能有4.5%而快于湖北省,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電動汽車的產能更大而拉動的,可彌補傳統汽油車產能下降帶來營收下滑而能更穩健增長。
綜上所述,大家就能明顯感知到了在產業革新升級上步伐不同所帶來的發展狀況差異了吧?
安徽省就是憑借著前些年產研結合及大力引進大量新興產業而實現工業崛起,不僅營收規模超越了傳統大省而問鼎中西部首位,而且從趨勢上看還有不斷擴大其在中西部首位度的架勢;而像山西、陜西等省就不說了,就說四川與湖北這樣的工業大省就因轉型略慢就出現了上升受阻的現象了,所以還是得在這方面加大力氣呀。
最后請來看下表,再回顧下中西部地區年度營收十大省市的運行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