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會見希特勒私人代表
作者|張紫葛
選自|《在宋美齡身邊的日子》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版次|2013年8月版
圖源|網絡
(本文約3000字)
1939年8月,希特勒為讓日本騰出兵力進攻蘇聯,特派私人代表到中國勸和,提出恢復“七七事變”前狀態,中日締約停戰。蔣介石指派宋美齡作為私人代表與之會談。本文作者為宋美齡當時的機要秘書,詳細記述了這次會談的內容和細節。
1939年8月8日,宋美齡說來勸和的德國人一定要見蔣介石,他們今天準備見他一下。她決定叫我去擔任記錄員。
9點半,我們前往蔣介石的黃山官邸。10點50分,桂永清、韓香梅陪著一個四十多歲的德國人來了。11時半,桂永清、韓香梅陪同德國人進入會見廳。韓香梅作了介紹之后,蔣氏夫婦才緩緩站起。蔣介石和德國人握手后,宋美齡才微微伸出手來,卻并不脫下手套。
德國人雙手呈上希特勒的親筆信,蔣介石伸右手接了過來。韓香梅上去展開信,小聲陳述了一遍,又折好信,遞給蔣介石。蔣把信放在左邊的小桌上,朝客人說:
“馮·戈寧先生的來意,閣下的談話,我都知道了,我也指定我的部下向閣下說明我的意見。但閣下卻堅持要見我,且言要面交貴國元首的親筆信。為了尊重貴國元首之雅意,且念及兩國之友好邦交,我在此高興地與閣下見面了。閣下既是貴國元首的私人代表,我就派我的夫人宋美齡做我的私人代表,與閣下作一次簡短的非正式會談。我特鄭重通知閣下,凡我夫人的談話,一概就是我的談話。”
韓香梅譯述完畢后,蔣介石徐徐站起,說:“請代我鄭重轉達,我對貴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閣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他和馮·戈寧握了握手,慢步進去了。
宋美齡雍容靜坐,頭微揚,目半張,望著戈寧。戈寧望著她,躊躇等待。冷場近兩分鐘,德國人終于先開口了:“能與尊貴美麗的蔣夫人會談,我感到非常榮幸。不過,我本來很希望能夠向貴國元首蔣元帥面陳一切。”
宋美齡:“閣下的希望我很難理解。按照外交對等原則,閣下既是希特勒元首的私人代表,敝國簡派了桂永清將軍作為領袖的私人代表,接待洽談,已是十分恰當的了。今天,敝國領袖親自接見閣下,并再派我為他的私人代表,聽取閣下的意見,這是優待而又尊重,閣下不應感到遺憾。”
戈寧表示,夫人的這番話,使他的遺憾完全消失了。宋美齡沒有接話。又如前冷場了一陣,戈寧終于直接詢問:他代表希特勒前來斡旋中日之戰,到底有無希望?
宋美齡:“敝國領袖已經指示他的私人代表,做了明確的答復。桂將軍,你如實轉達了嗎?”
桂永清:“馮·戈寧先生,我不是親自對您說過,敝國領袖蔣委員長明確表示:我們和日本侵略者之間,不存在任何講和之可能性嗎?”
宋美齡:“這還不明確嗎?”“明確的。”戈寧說,“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多多考慮考慮敝國元首斡旋的好意和理由。”
宋美齡:“假如您有這打算,我愿意聽您再說一遍。”于是戈寧拿出底稿,一字一句地念。說的是:目前,中國已經丟掉了平漢、粵漢兩鐵路以東的全部地盤,后方貧瘠,物力不繼,通海口的孔道即將完全喪失。敗局已定。滅亡在即。希特勒念及長期的德中友誼,不希望蔣元帥遭滅頂之災,將出面斡旋,中日締和,結束戰爭……
他念完后,收起稿子,望著宋美齡。她卻毫無表情。冷了許久,才問:“你們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嗎?”“那當然!”戈寧說。
宋美齡:“那么,日本和貴國的一致意見是怎么個和法呢?”戈寧說了好幾條。概括起來,就是恢復到“七七事變”之前的狀況,“中日親善”,實際是中國成為日本的附庸國,兒皇帝。
宋美齡毫無表情地淡笑了一下,又問:“我們的東北三省呢?”
“滿洲嗎?那不是早已解決了嗎?還討論它干什么呢?”
宋美齡輕輕“哼”了一聲,不再說話。頭,再微微上揚,眼睛睜大了一些,視線毫不客氣地直逼戈寧。他有點局促。
約莫過了三分鐘,宋美齡才說:“你說完了嗎?”“是,我等待聆聽夫人高論。”
宋美齡站起身,小步轉到蔣介石剛才坐的那彈簧椅子前,坐了下來,這全部動作都出奇地緩慢,儀態萬千。“我首先申明,我不是外交官,不會,也不慣于使用外交辭令。一切實話直說。倘有失禮,請勿見怪。但我并不希望你在向希特勒元首回稟時,把我的話加以修飾、美化。”對方懇表尊重。她便節奏鏗鏘地說:
“敝國領袖蔣中正,我本人,敝國的全體政府官員,全體將軍、軍官、士兵,以及全國國民,萬眾一心,誓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趕出中國國土。現在,將來,都絕不和侵略者——日本強盜講和。如果日本打不下去了,要求結束戰爭,則必須全部撤退他們的侵略軍,將汪精衛、偽滿洲國的皇帝、大小漢奸,一齊引渡給我們,以接受國民政府之審判……”
“恕我冒昧,”戈寧說,“你們靠什么打贏這場戰爭?比如說,武器,靠英美?不一定靠得住吧!”
宋美齡:“我們靠自己,靠全國上下精誠團結,同仇敵愾!是的,我們需要武器,但是我們并不完全指望英美……”
戈寧:“那么,指望誰呢?”
宋美齡稍稍提高嗓門:“如果必要,我們隨時可以接受俄國(當時為蘇聯——編者注)的軍事訂貨!”
戈寧:“夫人,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能不想起,在貴國,還有□□□,你們不考慮這個心腹之患嗎?”
宋美齡眼睛睜得更大了:“我們中國有一句奉行了幾千年的成語——‘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說的是,兩弟兄在家院里斗毆得很厲害,可是外面來了強盜,弟兄立刻停止斗毆,同心協力,去抵御強盜。今天,日本侵略者乃一江洋大盜,要亡吾人之國家,滅吾人之種族,我中華之全體國民,包括本黨與□□□除了弘揚弟兄手足之情,同心同德,共御日寇之外,別無選擇!”
戈寧說,他很驚訝,似乎中國當局已經忘記了此前與德國合作,學習德國,要求德國幫助等等事實。
宋美齡作了個輕微的手勢,打斷了戈寧的話,說:“提到貴國的幫助,我得坦率告訴閣下,吾人確曾熱忱歡迎貴國之援助。然而,也許貴國元首確有友好敦睦之好意,無奈貴國執事之實際行動,甚不符合敦睦邦交之初衷。高價賣與吾人之槍炮飛機,甚多陳舊之品,不堪使用,甚至夾有已屬廢棄鋼鐵之物。貴國所派為吾人做顧問之專家,固有高等可信之士,卻混有不少心懷叵測之徒,甚至將敝國之重要軍事機密,竊去交與日本侵略者。凡此等等,業已明白證實,究竟貴國與日本為軸心三國之伙伴,而敝國乃壁壘分明之敵對陣營。至此,吾人再不敢對貴國抱不切實際之幻想矣……盡管如此,吾人對于一二確系誠實君子之貴國公民,例如閣下在敝國做客之東道主——席乃爾,吾人仍然暫時留聘為陸軍大學之教官。”
戈寧遲疑久之,再次鼓足勇氣說:“敝國元首很想知道,處今日之貴國,對于曾經全力進行之‘剿共’戰爭作何回顧?是否考慮到,□□□奪取政權之野心……”
宋美齡又一次打斷戈寧的話,語氣堅決:“此乃吾人骨肉同胞之間的事情!”
說到這,宋美齡急速收場:“閣下還是扮作英國商人,經昆明轉越南回國嗎?”
戈寧訕訕然:“大概,也許,唔,只能這樣吧!”
宋美齡對戈寧說:“我們還是考慮貴國元首的盛情,給你準備一架直飛昆明的軍用運輸機,準下午四點,在機場等候閣下。閣下既非正式外交使節,格于國際慣例,本人、敝國領袖都不便設宴款待,還請諒察。本人還該致以口頭之備忘:吾人并未明文宣布先生為不受歡迎之人!”
戈寧憋著氣,力求語氣緩和地答:“是,夫人!我保證將貴國此一口頭備忘轉呈敝國元首。我想,我們偉大的元首將會非常驚訝:想不到貴國處今日之困境,仍有如此強硬之態度……”
宋美齡不等他說完:“希特勒元首有此驚訝,毫不足怪。因為軸心三國之當政者,一概對于中華民族堅韌不拔之偉大氣概毫無所知。”
【作者簡介】
張紫葛(1919-2006.10.1),湖北松滋人。193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1939年初到重慶《大公報》工作,偶遇宋美齡,被留在宋身邊任機要秘書9年。1949年后,出任重慶女子師范學院、西南師范學院、西南政法學院教授等職。1958年以“反革命骨干分子”被逮捕判刑,服刑15年。1970年代末得以平反,回到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民族學院重執教鞭。先后出版《在宋美齡身邊的日子》《心香淚酒祭吳宓》《在歷史的夾縫中——憶張治中先生》《血域黃沙》等著作。
“華界智庫·大觀天下”
注:除本平臺聲明的原創外,其它內容源于網絡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讀者多種文化視角的探討與解讀,并不代表“新大觀”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將第一時間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