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是膠東半島的常見姓氏,在很多縣市區都有成規模分布。本文就要介紹兩位鄒姓膠東歷史人物,他們生活在清代中期,籍貫為登州府寧海州。
清代之寧海州,即民國中前期的老牟平縣,其轄區面積遼闊,涵蓋現煙臺市牟平區、萊山區、高新區全部及現乳山市的北部和東部區域。在此范圍內有鄒姓居住的村莊數量眾多。由于民國版《牟平縣志》僅記載兩位鄒姓武進士的姓名和事跡,并未提及詳細村居。因此,筆者暫時不知兩人的籍貫按照現行區劃具體歸屬何者。但按照清代區劃把他們稱作寧海州人是沒有問題的。
根據民國版《牟平縣志》的記載,這兩位鄒姓進士分別叫作鄒宗夔(kuí)和鄒宗圣。從名字的格式來看,他們似應為同族兄弟。但限于資料,兩者之間的準確的關系暫時無從知曉。(如果有朋友了解更詳細的情況,歡迎留言介紹。)
在兩人當中,鄒宗夔考取武進士更早,具體是在乾隆庚子科(四十五年,1780年),而鄒宗圣則是在乾隆丁未科(五十二年,1787年)方金榜題名。
鄒宗夔不僅考中武進士的時間早,并且仕途履歷和事跡也更為豐富。根據清光緒版《增修登州府志》的記載,中進士之后,他歷任湖北襄陽營和武昌營的守備、河南襄城營的都司。嘉慶四年,在清軍征討白蓮教部眾時,他亡于陣中。而當年同樣在征討白蓮教過程中陣亡的還有另外一位膠東籍武將,他就是來自福山縣的武狀元王懋賞(福山西留公村人,乾隆四十年考取武狀元,時任湖南永州鎮總兵)。事后,清廷為示體恤,根據王懋賞和鄒宗夔生前的官職,給予了相應的祭葬世職。此事在《清實錄》中有記載。而按照民國版《牟平縣志》的說法,鄒宗夔后人得到的世職是“云騎尉”。
至于鄒宗圣,其履歷就相對平淡一些。根據記載,其主要是擔任過湖北荊山營的守備。而從清代奏折檔案中的零星記載來看,鄒宗圣至少在嘉慶元年到嘉慶四年之間是在湖北任職。倘若鄒宗夔和鄒宗圣的確是同族兄弟的話,那么嘉慶初期兩人同時以武進士的身份同在湖北為官,也可謂家族歷史上的一段佳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